第29页(1 / 2)

李碧华短篇小说 李碧华 1379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米老师,」孝子求他:「不管天气多坏,雨雪风沙也必须出殡,埋人更不能耽搁。我们连抬灵的背头人都定了两三天,就等一副寿材。」

「店里没现货么?」

「都不干。」孙师傅道:「是这样的,他们上回凑巧看过你的『喜材』,还道打得很好,就不再张罗——」

「可这是我给自己准备的呀。」

孙师傅为了生意,鼓其如簧之舌:

「其实我们也有冲喜之说——棺材有人睡过了,寓意『已经用了』,以后主人会长寿。有些老人家在迎喜材回家那天,爱在里头坐一会儿,进过棺材就不容易大去了。」

米老师当然也知道这习俗,还选定一个吉日自己去躺躺呢。在他沉吟不语之际,孝子企图说服,便提出给人家好处:

「米老师,这样吧,这喜材借我家急用,完成丧葬以后,马上还你一式一样的——而且,到时会加厚一寸。」

「对对对,你这是『么二三』,丧家主动提出了好条件,还你时,就加到『二三四』。」

米老师心念电转,没实时回话。孙师傅见他有点意动,便拍胸道:

「我们开店的,会监督做工,肯定不能偷工减料。」

又强调:

「向人家借钱,付利息是天经地义。而且承诺加厚一寸就加厚一寸,不会骗人,关乎生死大事总不能缺德。放心!」

米永祥心忖:

「是孝子要给我加厚的。而且也是救人于急难,帮这个忙也划算。」

所以他的棺材借出去了。

对方守信,还的时候,底、帮、盖,都加厚一寸。在前攒配雕了「五蝠传寿」图案,感激他义气。当然,那个「寿」字还是留待他老人家挥笔而就一展书法。

米老师再次「迎喜」回家。如前,放鞭炮、点烛焚香、撒喜果喜钱喜糖、给木匠挑夫红包……一样也不少。

他最高兴的,是棺材比前厚了。心里也踏实些。

心情好,身子也硬朗,他与邻居张老爹说心事:

「看来一年半载还用不上。」

「什么?三年五载肯定也用不上。」张老爹笑道:「好心有好报。」

米老师灵机一触:

「既然暂时用不上,不如放出去风声,乐意帮人家的忙,要是办丧事太仓促棺材又没准备好的,借他们急用,还的时候给加厚一寸,多好,两全其美。」

「你一生心愿,就盼这个。棺材当然愈厚愈好。而且无本生利,也很正路呀。」

就这么办。

米永祥的「喜材」借出多回。寿木师傅给说项,中间赚个小佣。最称心的,是棺材愈加愈厚。

有时,米永祥无所事事,会在棺材四下细意轻抚,拭抹灰尘,爱不释手。这真是个好归宿!

「不一定啊!」他又想:「再多借出去,就更厚,更添寿,何乐而不为。」

过了几年寒暑,米永祥七十了。

他的「喜材」借出去,三天后才还。算一算,那时应有九寸厚。九寸?三天后便拥有,人生再无憾事。

这天是冬至,天气很冷。

米永祥早上昏昏沉沉的,不愿起床。一直睡一直睡,睡至黄昏。他忽然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亡妻芳仪,正在当年故居镜前,细心抿上头油,梳个「苏州橛」。清代妇女最喜欢学苏州人了,发髻多低亸在脑后,这低垂样式传遍大江南北的城乡,苏杭服饰发型为一众榜样。

那年,芳仪三十六,他四十七。

那年,她还回首笑道:

「现在没人用刨花了。我要抹头油,香呢。舍得吗?」

米永祥没一官半职,当富贵人家的西宾,生活也不成问题,对待心爱的妻子怎会舍不得?他没让她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可相敬相爱,快活得很。

刨花?真的,谁还用那些自榆木刨下来的薄条?每条一寸多宽,一尺来长,折成四层,放在瓷缸内,用开水浸泡出胶,这种透明的黏液,梳发绾纂,光滑滋润,但有股味儿,都是几百年古方吧。

不过出门应酬,逢年过节,还是抹头油。抹了,她还顺便擦擦手,皮肤沾点油光,也更香。

那天什么日子?

米永祥想呀想,想呀想,晕眩了,双目凄迷,是什么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