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皇帝的『相公』么?」一个年岁较大的孩子问:「像唱戏的男旦么?」
大家似懂非懂吃吃笑。
「比这个更不得了——皇帝身上长了个大疮,邓通不错过这献媚机会,便趴在上面,忍恶心呕吐,啜去大疮的脓汁。这举动打动了君心。他问:『普天之下,谁是朕最爱的人?』邓通工于心计:『当然是太子啊!』正好太子来问病,皇帝要他吮吸脓汁,他十分为难。自此邓通赢尽皇帝欢心。及后,皇帝命相士为他看相,结论是『邓通会因贫穷饥饿而死』,汉文帝不服,哈哈大笑,怎可能?马上下令把蜀郡的铜山赐给他,还准许他私人铸钱币,全国流通,邓亦大富大贵。」
「那他是否贫穷饥饿而死?」大家追问。
「文帝驾崩后,景帝即位——就是当年被得罪而心怀怨恨的太子。新皇帝藉过境采矿的罪名罢免邓通官职,又以他犯了铸钱法,家产全被充公。从此他下狱、逃亡、寄人篱下、饥饿,至死袋中无钱。」
米老师教训这些富贵人家的子弟:
「你们当中有人吃白米饭掉得满桌,有人吃饺子光吃馅儿皮都吐出来,还乱花钱——人世间富贵不保证长久,都成过眼烟云,看,富甲一方的人也会不名一文。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故事动听,但东家觉得不大中听。谁也不清楚各人致富的原因,也许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也许是误为影射,也许因欠吉祥而不高兴,这种「宿命」玄之又玄。
郑大户给他看守老旧房子终老,算是照拂得大方。
米永祥的「喜材」给停放在屋里西边一个小厢房中,老房子偌大,只是旧,可安身立命。如今棺材也迎来了,早晚可以欣赏、摩挲。翻材后,把压棺的糕点换为刨花木屑,寓意吉祥。
棺材安顿停放在适当之处,此后就不得掀盖、移动,以免惹殃。
掌灯了。邻居是张老爹一家子,见米永祥停好「喜材」后没什么喜色,便道:
「米老师,打好了,也放心了。」
「唔——」米永祥道:「还有点不满意,太薄了,只有『么二三』。」
棺材前大后小,前高后低,前厚后薄,上窄下宽,底薄盖厚。前后称攒,左右为帮。
「底厚一寸,帮厚二寸,盖厚三寸——凑合。都怪没本事,积蓄就这么多了。」
米永祥心目中,当然是愈厚愈好。质坚硬木厚实,就不会渗水,不但防潮,还避免鼠咬蚁蛀虫伤,埋在地里百年不朽。人一生,就盼一口厚厚的棺材。讲究带圆花,板材中心的年轮都清楚,知是完整圆木……
「尽力而为知足常乐。」张老爹安抚:「像我,死后才由子孙张罗,生前不曾准备,不知那『房子』怎么样呢。说不定是『小剥皮』,各式板皮拼凑起来。」
「唉,只得两三寸,要厚点多好。」老人家心事缠绕没搭理:「只好日后再多上几重漆吧。」
又道:
「扫十遍黑漆也没厚上一寸呀。」
某日,就在准备灭烛就寝之际,很晚了,来了两个敲门的稀客。陌生人,还有见过的寿木师傅。
「米老师米老师,有急事商量一下。」
「什么?」
「想借用你的棺材——」
深夜来了两个借棺材的人,实在措手不及。
米老师愕然:
「那怎行?才刚『迎喜』回家。」
又问:
「为什么要借我的『喜材』?」
寿木师傅姓孙,跟米老师已熟络了,忙告诉他原委:
「他们家老爷子突然去了,本来生前就指定合好寿活,可这五六月,他们那头雨水多,木材湿湿的,老不上漆。六七个人急划拉的,勉强。不行就不行。老爷子遗体快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