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鸡血整顿(2 / 2)

龙阙 石头与水 13388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秦凤仪不禁感慨:“老范,这来了南夷州,人情世故上进步不小啊。”虽然送的就是南夷城点心铺的二斤蜜糖糕,但秦凤仪也很感动啦。死硬派送的礼,就是这么讨人喜欢。

非但送了二斤蜜糖糕给秦凤仪,范正还一脸亲近,很是关心地问候了秦凤仪一回:“虽然此方知殿下身份,但想着曾与殿下同科同窗,也是下官的福分。能在南夷城见到殿下,下官不由得想起以往翰林同窗之事。殿下一路可好?”

秦凤仪笑嘻嘻地道:“我都好,老范你瞧着也不错。”“南夷地大物博,虽则不很富裕,百姓也算淳朴,下官很是喜欢这里。”说着,范正叹了口气,“就是一样,下官苦恼多年,治下百姓亦是苦恼多年。原本下官想着上表知府大人,今殿下既到,下官便与殿下说了。”

秦凤仪眼珠一转,笑道:“我说你怎么给我送礼啦,原来是有事求我。”“不仅是我求殿下,是我们番县的百姓求殿下。”说着,范正正色道,“要说穷,南夷是真穷。可要说苦,百姓倒也能填饱肚子。这几年,我在番县做知县,县里的山山水水也走遍了,我们这里,有平原有山地,有河有水,离海也近。山上有树,田中有米,河里有鱼,海里也有鱼虾,便是年景不好,也饿不死人。而且山上果子多得很,田中稻米收成也不少,可为什么还这么穷?没路啊!我骑马过来,便走了两天。山里的果子,熟了吃不掉便烂了。田里的稻米,百姓们除了自己吃,便是往外卖,也卖不出几个钱,粮商不乐意去,百姓们往外送粮,用独轮车,用牛车,可到了难走的地界儿,都是一袋粮一袋粮地往外扛,扛过粮,还要扛车牵牛。可就是把稻米送到了县里、送到府城,仍没什么价。我听说你要修路,就连忙过来了。不论如何,殿下看在咱们同窗一场的面子上,把我们县的路也修一修吧。乡间的路不劳殿下,我可征用百姓慢慢修,自县里到府城的官路,殿下帮我们修好就成!”

秦凤仪听后也是感慨了一番,道:“老范你莫急,这路我定会给你们修。县里什么情况,细与我说一说,听说你们那边儿山上土人也不少呢。”

“是。”范正与秦凤仪说了一会儿土人的情形,还跟秦凤仪打听,“听闻殿下带了不少饥民过来,下官也想为殿下分忧。”

秦凤仪大笑:“好你个老范,非但打上修路的主意,连我的饥民你也盯上了。”

范正一副老实可靠脸,道:“殿下刚来南夷,怕是有所不知,南夷城周边儿的田地,多被城里的几家财主买去了。我们番县,离南夷城并不远,不过两日车程,这还是咱们南夷的路不好走,才要走两日,倘以后殿下把路给我修好,一日便可到南夷城。而且我那里有可开荒的田地和山地,随他们的意思。开荒前三年,咱们免税,就是他们盖屋舍啥的,我也可以给他们便利。”

秦凤仪笑道:“饥民的事儿,二斤蜜糖糕可是不够的。”

范正十分灵光,第二日又买了二斤蜜糖糕送给秦凤仪,秦凤仪方让他写个安置饥民的规划来,待这规划写好,再说安置饥民的事。

范正是秦凤仪的同窗,秦凤仪自认为对范正很了解,但秦凤仪发现,人真的是多面性的。秦凤仪就跟他媳妇儿说:“哎哟,就是那个老范,范正,你还记得吧?”

“记得,就是与你同科的传胪,你们同做庶吉士时,晚上让小厮去看你屋里灯几点熄的那个同窗,是吧?”李镜的记性一向很好。

秦凤仪拿块蜜糖糕掰开半块递给媳妇儿,自己拿了剩下的半块吃,道:“他现在可不是以前的犟驴了。现在可机灵啦,都会给我送礼啦。这蜜糖糕就是他送的。”

李镜听秦凤仪竟说别人是“犟驴”,心下深觉好笑,嘴上却道:“你们以前是同窗,如今你过来做藩王,他要过来请安,带二斤点心给你也没什么啊。”

“你不晓得,他现在都会做生意啦。”秦凤仪这才跟媳妇儿说,原来,人家范正除了修路想弄些饥民过去外,还带了县里的好些百姓与商家过来,这些人带来了县里的粮食、水果、土酒、土布,反正是啥都带了些来,就是听说现在南夷城热闹,来做生意了。秦凤仪道:“以前我看他怪笨的,没想到现在做几年官儿,人机灵了许多。”

李镜道:“范知县也是正经二甲传胪出身,哪里就笨了。”“以前挺笨的,现在机灵得不得了,你不晓得,在我跟前还声情并茂说自己从县里出来,路如何难走走了两天,其实,他是因为带的人和东西太多,才耽搁了行程。”秦凤仪笑,“那家伙,带这么些土物,就送我二斤蜜糖糕。来的时候他带着车马队进城,守城的兵士就不会收他带的那些东西的税了。”

李镜道:“这位范大人倒真是为百姓着想。”“那是。不然依他那犟驴样,能亲自带着这些百姓商家过来卖东西吗?我估计,他是先看看南夷城的情形,若是形势好,少不得还要组织百姓过来卖东西的。”秦凤仪吃了半块蜜糖糕,拿起旁的茶水喝了半盏,道,“现在南夷城的商贾多了,真是各种物什价钱飞涨,连房舍的价钱都涨得飞快。就这么,还供不应求呢。”“现在米价多少了?”“一两银子有八石米了。”秦凤仪道,“你不晓得,南夷的东西便宜,先时刚来的时候,本地大米一两银子有十石的。呼啦啦来了这么些人,粮米肉蔬都紧张,米价才涨了起来。其实,即便是涨,较之扬州也不贵。我记得有一回听娘说,寻常白米一两银子七石。虽不知现在的米价,可见,纵本地米价涨了些,却也不离谱。有两湖粮商不停地往这里送呢,两湖是鱼米之乡,他们的大米一到,粮价估计还能降些。”

李镜点点头,秦凤仪不知道的是,现在当地南夷人好大米都不吃了,以前是好大米自家吃,主要卖也卖不出价,索性就自家吃了。现在南夷城来了这许多人,当地百姓都是把好大米卖出去,自家换了陈米来吃。反正只是味道上差些,当年的新米可多卖银子。除了卖米的,每天推车进城卖菜的、挎着篮子卖水果的、卖小吃的,反正是各种小生意都火爆起来了。

秦凤仪先把城里的城门收费制度给改了改,挎篮子走路进城做生意的便算了,不必再收进城钱;那些赶车的,继续收费便好,反正收费也不高。

另则,做小生意的多了,有些比较有财力的商贾便在城中开起店铺来。秦凤仪与章颜再一次精简了城中商税,一些小本生意便罢了;那种街头摆摊卖早点的,无非每天收个摊位费算了;那些针头线脑的小生意,直接将税减到每月三百钱,算是每天十个大钱的治安费罢了;有些规模的生意铺子,届时再按利收商税;至于农税,秦凤仪也分了三等;别的苛捐杂税一律废除。

秦凤仪这一明列税费的举措,更是鼓励了城中商贾,因为亲王殿下税收得实在是太优惠了。当然,秦凤仪也不完全是菩萨,小商贾那里收也收不了多少钱,亲王殿下是盯着大头哪。譬如,城中大粮商、大布商、茶商、酒商,这些才是亲王殿下税收的大头,亲王殿下还问章颜:“咱们这里,盐课收入如何?”

章颜回禀:“殿下,咱们南夷临海,大家吃盐,在海边晒些也就有了。”

秦凤仪闻言,感觉就是当头浇下一盆冷水,道:“那这么说,咱们这里没有盐课收入啦?”

“也可以把沿线海滩都圈为殿下私产,殿下再高价卖盐。”章颜道,“不过我劝殿下莫要如此。”

秦凤仪还真想把海滩圈起来卖盐,他家就是卖盐发的家呢,这行秦凤仪比较熟。但章颜的意见,他也要听一听,便道:“说说看。”

章颜道:“一则海边有不少渔民,便是靠海为生。先时他们活得苦,如今咱们南夷城热闹了,他们把家里存的些海里的干货带过来卖,刚能收入些,殿下便要圈海,这便断了他们的生计。他们世代为渔民,便是迁到内陆,授田授宅,可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打鱼的,根本不会种田,这是其一。其二便是,殿下初来南夷,当行仁政仁术,南夷百姓原本吃盐便宜得很,殿下刚就藩,便驱散渔民,大生盐财,如此,眼下大好局面顷刻逆转,于殿下声誉有碍。”

秦凤仪沉吟道:“世间行商四大利,盐茶丝酒,盐照你一说,咱们这里就别想了。茶,也没听说南夷有什么名茶;丝,我只听说过湖绸湖丝;现在开的几家酒行,我看就是在卖土酒,好些的酒,还是我过来时随行的商贾们带过来的。难不成就指望着收这些商税过日子?”

章颜一时也没什么好主意。来南夷两年,章颜知道南夷穷,也知道圈起海滩卖盐能赚钱,但这些百姓平日里够苦的,他实在做不出圈海卖盐的事来。只是秦凤仪问他生钱之道,他也想不出来。章颜道:“咱们南夷的茶虽不出名,但味儿也不错。下官还命人将一山野茶认真打理,只是名气尚小,咱们南夷本地人吃一吃还罢了,想卖大价钱,怕是不易。便是商税,殿下怕也要等一等了。待南夷更加繁华后,商税方能初见规模。”

也就是说,一时半会儿的,商税也有限得很。“活人还能让尿憋死。”秦凤仪道,“茶行丝行酒行,皆要各征其税,尤其酒行,要记住,外地来的酒便按酒行的税征收,若是本地酿酒,需要买扑。”秦凤仪这话并不过分。他是商贾出身,对于世间商事了解得极为清楚,盐茶丝酒,的确是世上四大利润最高的生意,如扬州之富,便富在盐上。秦凤仪原想着来南夷也靠盐发一笔,却忘了南夷临海。秦凤仪犹是不死心,道:“难不成南夷百姓吃盐都靠晒的?我听我爹说,晒盐可慢了,要是用海水煮盐卤,则多费柴薪,反是更贵。”

章颜道:“晒盐虽慢,他们只是自家吃,是足够的。再者,现在南夷的盐便宜,他们不会自己晒盐。可我前任巡抚,曾实行过盐课专卖,他们便自己晒盐了,便是晒盐慢,南夷没主儿的树多的是,山上砍些柴来,自己煮盐卤,也不必去花大价钱买了。而且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章颜这样一说,秦凤仪便也死了这心。

秦凤仪琢磨道:“便是如今咱们城里人热闹了,可即便收税,也不能收重税,这个时候,得优容着些,不能涸泽而渔啊。纵商贾多了,一时的商税怕也就是个仨瓜俩枣,得想个法子,生出些银子来。”

秦凤仪左手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道:“我从南到北,再由北到南,就觉着,各地有各地生财的法子。京城自不必说,那是皇城,官员权贵都在那里,自然穷不了。自京城往南,先是晋冀二地,晋地商贾最是有名,因为经商的多,所以,晋是财主最多。冀州是沾京城的光,也是军政重镇。再往南就是豫州与鲁地了,这二者,皆有盐铁之利不说,沃野千里,日子很是不错。继续往南,湖北、安徽、淮扬,一个是产粮大户,起码饿不着,徽州的徽商、徽纸、歙砚,皆极有名声。更不必说淮扬,你在扬州两任知府,我是在扬州长大的。就是江南道以西的江西,还有个烧窑的浮梁,人家的瓷器好啊。连闽地那穷地方,靠着泉州港过得顺风顺水的。”

说到泉州港,秦凤仪眼睛蓦然一亮,问章颜:“你知道泉州港不?”“自然知道,泉州港虽则低调,闽王一直说泉州赚不了多少钱,实际上,泉州极是富庶。下官有个同窗在泉州任知府,书信往来时,他便说过,泉州之富庶风流,不让苏杭。”章颜见秦凤仪两只眼散发着金子一样的光芒,心下一动,道,“殿下莫不是想建港?”

秦凤仪自己先是笑了一阵,继而正色道:“我说老章,你也是状元出身,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建港岂是容易的?何况,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泉州港这样繁华,闽王不痴不傻的,他能坐视咱们这里建港?再者,先时宗室改制,我把宗室都得罪完了的。我要一说建港,闽王得跟我拼了。”

章颜却觉着这主意不错,劝秦凤仪道:“他管他的闽地,也管不到咱们南夷来!殿下有所不知,泉州港这样繁华,但每年泉州市舶司上交朝廷的税银不过百万两左右。若咱们这里建港,倘能多给朝廷上税银,朝廷如何能反对呢?”

“建港的银子哪里来?我与你说,我来的时候朝廷拨给我五十万两银子,现下,又要修路、又要建王城,我这里还要建港,朝廷不会再有一分银子给我的。”秦凤仪笑眯眯道。

一说到银子的事情上,章颜傻眼了。

秦凤仪便道:“这个先不提了,反正现在银子还够用。对了,咱们南夷的地形图拿出来,我想好在哪里建新城了。”

章颜连忙取出地形图,秦凤仪细细地看了这地形图几眼,笑道:“听说老范的那个番县,以前是个州来着?”

章颜道:“是,后因人渐稀,便降州为县。”“正好老范在南夷城,告诉他,番县所有土地房产禁止买卖。同时传谕给番县边儿上的三界县、平乡县,都是如此。本王的新城,若无意外,就在这里。”秦凤仪瞧着南夷的地形图,素白的指尖落在三江汇合之处,南去便是海……

章颜只得做睁眼瞎状拍马屁:“殿下好眼光!”

我看你到时建不建港,你不建港,你把新城建在这出门便到海的地方?!

章颜实在受不了秦凤仪这口是心非的样子,便打趣一句:“这地方好,吃海鲜可方便了。”

秦凤仪脸皮八丈厚,仿佛没听出章颜的弦外之音,只是嘻嘻笑道:“有理有理,想不到老章你还是个吃货啊!”

章巡抚实在无语。

说曹操,曹操到。

秦凤仪与章知府也不过是说了几句海港的事儿,秦凤仪并没有同意建港哪,闽王的长史便到了南夷城,给秦凤仪送年礼。长史说:“我们王爷听闻凤殿下到了南夷,甚是欣喜。原本王爷就藩闽地,甚是孤单,没想到如今与殿下做了邻居,王爷每想至此,便觉着亲切。如今年下将至,着小臣来给殿下送些年货。”

秦凤仪令赵长史收了,笑问道:“你们王爷可好啊?”闽王长史笑道:“劳殿下记挂,王爷都好。”

“唉,他现在肯定在笑我吧?当初豁出命来搞宗室改制,如今我自己倒也成了宗室。”秦凤仪问那长史。

闽王长史连忙道:“殿下说笑了,王爷每想到宗室里有殿下这样出众的人物,甚是欣慰。”他当然不会说,当初晓得秦凤仪身份又得知他被今上发配到南夷时,王爷连看了三天歌舞、新收了一房小妾。

秦凤仪一副完全不信的模样:“你就别骗我啦,还不晓得他在家如何看我笑话哪。行了,你一路过来也辛苦了,先下去歇息两天。本王这里不及你们闽地繁华,但也有些土物,一事不劳二主,过两日你一并带回闽地,算是本王给你们王爷的年礼,祝他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王。”

闽王长史便退下休息去了。

秦凤仪待这家伙下去,方与赵长史道:“瞧见没,我这前脚刚来,细作后脚便到了。”

赵长史笑道:“殿下多心了,闽王也就是遣长史过来给殿下送年礼,他也就是在南夷城逛一逛。”

“要不说这是细作呢。”秦凤仪轻哼一声,端起茶呷一口,“随他逛去吧,甭看咱们南夷城如今热热闹闹的,这里头啊,不知道多少别有居心的。只要他们不生事,我也懒得理。”

赵长史看秦凤仪嘀嘀咕咕的,心下啥都明白,只是一笑,便不再多说了。秦凤仪一向心里比谁都明白,又心胸开阔,寻常小事不会上心。

秦凤仪把闽王的礼单拿给李镜,让她比照着备一份回礼。

李镜笑:“闽王还真是周全。咱们刚来南夷,眼下乱七八糟,我倒还没顾上与藩王走动年礼之事,倒是他先打发人给咱们送来了。”

“他不过是借这么个由头,过来南夷城瞧一瞧罢了。”秦凤仪道,“把年礼备好,我就打发他家长史官回闽地了。难不成还叫他长久在咱们这里待着不成。”

闽王的事,秦凤仪只是略念叨一回,就问起那些孤儿饥民来,当时跟着秦凤仪他们南下,还有一千多的乞儿,给口粮食、给口热水,那些孩子便如草地上的野草一般,坚韧地活了下来。当然,这其中也少不得秦凤仪令张羿多顾看他们些。男孩子还好说,小些的先去念书,大些的习武以后服兵役。女孩子的话,秦凤仪便交给媳妇儿来料理了。李镜的意思,若是有根骨好的无妨也让她们习武,倘是无此根骨的便教些纺织刺绣之事,倘有别的上头出众的再说。所以,李镜到了南夷也完全没有闲着,与大公主一道见各官员的妻室,还要帮着秦凤仪管这些孤儿。

李镜道:“都安置好了,先慢慢学些规矩,学着做活儿吧。”

秦凤仪点点头,道:“养是养不起的,得叫他们多少做些活计,只是看年纪都不大,也不能让他们做太繁重的活计。”

李镜就知秦凤仪心软,一笑:“我晓得。”

让秦凤仪好笑的是,闽王长史一来,明知道自己不待见他,还特爱往自己跟前凑。非但爱往自己跟前凑,还爱打听东打听西的,他打听道:“听闻殿下要新建王城,不知殿下选好地方没?”

秦凤仪道:“干吗,本王建王城,还要与你这傻蛋商量不成?”

闽王长史被称“傻蛋”面儿上很是过意不去,连忙道:“殿下就是会玩笑,小臣来前,我们王爷吩咐了,看殿下兴建王城,不晓得有没有帮得上忙的地方。”

“有,怎么没有,差五百万两银子,也不要你家王爷支援,这样,我打个欠条,你把银子给我送来。”

闽王长史吓死了:“五、五百万两!”

“你以为哪!建城不要钱的吗?”秦凤仪道,“对了,这事儿你回去与你们王爷那老狐狸好生说说,我这儿可就等他的银子开工啦。我想好了,你们王爷最有钱,跟他借五百万,顺王、越王、蜀王各一百万两,你们各家都给我出点儿,我这新城就齐活儿啦。”

这下把闽王长史吓得不轻,接了秦凤仪给的年礼后便忙不迭地跑回了闽地,生怕秦凤仪再跟他提借钱的事。

闽王心情好得不得了,尤其是知道秦凤仪就藩南夷之后。就是因为心情大好,他才打发长史官过来给秦凤仪送年礼,借机看看秦凤仪的惨样。

是的,在宗室里一向德高望重的闽王,其实就是这么个小心眼儿。说来,闽王也是二十年的媳妇儿熬成婆啊!

甭看现下闽王在宗室中地位极高,那是因为与他同辈的哥哥弟弟就剩一个愉亲王了,与被留在京城的愉亲王不同,他又不是秦凤仪这等离奇身世,当年被打发到荒僻的闽地就藩,可见是多不受自己亲爹待见了。

不过他倒是生财有道,到闽地后不久便折腾出泉州港,自此便脱贫致富了。而且他寿数长,待哥哥弟弟们就剩他与兄弟里最年轻的愉亲王还活着时,竟成了宗室里一等一的长辈。如此一来二去的,竟攒了些德望出来。

遑论他闽王辈分再高,也改变不了他是个小心眼儿的事实。

秦凤仪就与李镜说过闽王这人心胸不大,不说别的,当年改制时,闽王是宗室里一等一的人物啊,结果他反是先被秦凤仪“气”病不露面儿的那个。一个带头人,说倒就倒,宗室改制这事能办得顺遂,与闽室“病倒”有直接关系。如果换作秦凤仪自己是个带头的,必然要为宗室争取利益到最后一刻啊,哪里能像闽王这般作为呢?

所以,自宗室改制时起,秦凤仪就没将闽王放在眼里了。因为在秦凤仪看来,闽王固然身份尊贵,心胸着实有限。如今更瞧出来了,瞧瞧闽王这个二百五长史吧!

闽王长史走的时候,秦凤仪还特地与他说了一句:“回去同你们王爷说,我的新城就在敬州,便是为了离你们王爷近些。银子的事儿别忘了同你们王爷说一声啊。”这可把闽王长史吓得不轻。

章颜与赵长史见秦凤仪捉弄了闽王长史一回,心下甚觉好笑。

闽王长史原还想多在南夷城看一看,结果硬是被秦凤仪借钱的事儿吓得没敢多待,火烧屁股般跑回闽地去了。

回到闽王府,闽王正在廊下看鸟笼中的小鸟儿,听罢汇报,问那长史:“你怎么回的镇南王?”

镇南王,秦凤仪的封号。

长史道:“这样的大事,岂是属下能做主的。属下自然说要回来禀明王爷,听王爷吩咐。”

闽王道:“五百万两,他倒是胃口不小。”

长史道:“此次小臣是奉王爷之命过去南夷城。虽则常听人说那里极是贫困,这回小臣去,瞧着倒也热闹,人口不少,较一路上别的州府好得多。”

“那毕竟是巡抚衙门所在州府,如何能一样呢。”闽王问,“镇南王气色如何?”“气色倒还成,就是言语怪诞,无法形容。”

闽王一笑:“他年纪轻,惯常爱捉弄人,性子也不大稳重,当年在京城,还与顺王打过架。想是捉弄你了。”

“小臣倒是没啥,无非就叫小臣一声‘傻蛋’。”长史期期艾艾地说,“就是对王爷,言语间像是不大敬重的样子。”

闽王来了兴致,把给鸟儿添水的金壶递给了身边儿的心腹内侍,转身坐在一把摇椅中,笑问长史:“他怎么说本王的?”

长史道:“说您是‘老狐狸’,还说您打发小臣过去,是去看他笑话来着。”

闽王大笑,对长史官道:“你不晓得,去岁在京,宗室改制,镇南王那叫一个积极啊,恨不能同内阁穿一条裤子,死怼我等宗室。谁能想到,这才不过一载光阴,他竟是这等身世,不晓得他如今有没有后悔当时一力主张宗室改制,而今,自己倒也成了宗室。真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闽王说罢,又乐了一会儿。

长史官也陪着闽王乐了一会儿。闽王又问他秦凤仪新城之事,长史官道:“镇南王说是要建在敬州。不过他那人说话,下官不敢轻信。”

闽王想了想,道:“镇南王这个人,别看年轻,十分狡猾,他的话,的确不好轻信,再看看吧。”

长史官悄悄同闽王打听:“殿下,那,镇南王说借银子的事儿……”

闽王嗤道:“借银子?借他个大头鬼!老子还想找人借五百万两花花呢!”

秦凤仪随口一句五百万两,闽王私下嗤笑一回不算,还在给景安帝的折子里提了一笔,话里话外让景安帝多给儿子些零用,看把镇南王殿下穷的。

甭看闽王这折子本意是奚落景安帝和秦凤仪的,但人家在折子里说得相当委婉,还提到遣长史去南夷城给秦凤仪送年礼,所见南夷城十分贫苦,秦凤仪连王府都没有,暂居巡抚衙门,至于巡抚衙门,也简陋得很,很是配不上秦凤仪的身份,云云。同时提了秦凤仪跟他借钱的事儿,闽王说得很是动情,言说自己听闻镇南王过得如此清苦,心下大痛,很想借钱给镇南王度日,但闽王自己儿孙一大堆,一个重孙女前些天出嫁,嫁妆钱都是王妃卖了些陪嫁凑的。这闽王,还趁机跟景安帝哭了一回穷,虽没说让景安帝过年多赏赐他一些,但言下之意,你这个皇帝侄子,难道忍心看你的藩王伯伯过这种苦巴巴的日子?

这折子一上,景安帝当年给藩王的年下赏赐,在闽王那一份儿果然加了三成。景安帝也十分动情地给闽王写了封信,说闽王日子如此艰辛,不如来京城过日子,他做皇帝侄子的,再不能看闽王过这种苦日子,来京城好就近孝顺。闽王吓出一身冷汗,连忙给景安帝又上了一封奏章,说闽地虽苦,但他身无长物,为人亦无才干,只有好好镇守闽地,为朝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京城自然是好的,是舒服的,皇帝陛下也十分孝顺的,但我老头子虽则老了,还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云云。说得是忠心耿耿,同时,还请陛下少赏赐些自己,多赏赐些给镇南王,镇南王在南夷很不容易啊。

闽王与景安帝这里交手一个回合,不分胜负。倒是大皇子也见了闽王上给朝廷的奏章,还问父皇:“既南夷如此艰难,父皇还是再拨些银两给凤弟过日子吧。正好趁着年下,就当年下赏赐了。”

“过日子的银子已给了他,难不成以后藩王叫苦就个顶个地多加赏赐?这什么时候是个头!”景安帝不轻不重地训斥大皇子道,“这要换了你当家,今儿这个哭穷,你给,明儿那个也哭穷,你给不给?”

景安帝又道:“不论是江山,还是自己的小家,说起来是一个道理。就好比这人家过日子,怎么有的人就能把日子越过越好,有些人便是越过越差呢?你要多思量。”

大皇子连忙应了。

景安帝完全表现出了对秦凤仪的冷漠,就是年下赏赐,也不过与顺王等人持平,远不及给闽王的丰厚。朝中对此却有私下猜测,就是平皇后也埋怨了大皇子一回:“何苦为镇南王说话,倒叫你父皇训你。”

大皇子道:“我当时在父皇身边,见着闽王这折子了,母后不晓得,闽王折子上说的,镇南王日子过得很是不好。到现在了,还住巡抚衙门哪。据说,南夷热得很,四季不明,地方又穷,闽王想着,镇南王第一年就藩,他们两地的封地紧挨着,便打发了长史官去给镇南王送年礼,结果镇南王竟对他的长史官说借银子的事儿。镇南王可不是不要面子的人哪,这要不是穷极了,哪里会跟闽王借钱?他这还不如跟父皇借呢,多丢脸啊!非但他自己丢脸,咱们皇家也没什么脸啊,好像亏待他似的。我在父皇身边,能不说两句吗?”

平皇后道:“陛下何尝少给他银子了,五十万两哪,这岂是小数目?难不成,四个月都不到就把银子花完了?他花哪儿去了?”

“这谁晓得,听说他要建新城呢。”

“这怪得谁去,那五十万是给他建王府的钱,又不是给他建新城的钱!要是建新城,不要说五十万,五百万都不够!”平皇后道,“以后你不要烂好心。”

“父皇总是愿意看到我们兄友弟恭敬的。”“可你也得明白,你父皇八位皇子,除一人即位外,剩下的,以后都是藩王。我与你说,闽王当年就藩,朝廷拨银不过二十万两。”

大皇子受了爹娘一番教导,倒也认真地考虑了一回藩王就藩之事,便是一直认为南夷清苦,应该让秦凤仪回京过日子的平郡王,现下也不提让秦凤仪回京的事了。

朝中消息灵通的都觉着,秦凤仪都张嘴跟闽王借钱,建新城的事怕是成不了了。而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京城权贵心中穷鬼的镇南王殿下,现在正张罗着新年的事呢。

是的,自京城到南夷,秦凤仪足足走了快三个月才到南夷城。眼下刚安顿下来,眼瞅着便到年关了。

秦凤仪素来爱热闹,这毕竟是就藩后的第一个新年,自然要好生庆祝的。赵长史认为一定要有宴会,若秦凤仪喜欢,宴会的规模大些也没什么的。

章颜则是忙着城中治安。南夷城现在人多,这快要过年了,许多外地商贾虽则是在南夷,也要好好庆祝。故而一向冷清到年下连个庙会都没有的南夷城,这一次的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集市上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

秦凤仪与章颜道:“京城都有庙会,咱们南夷城,没个庙会不像话!办个庙会吧!有没有舞龙舞狮的?”

章颜道:“这里有节日,舞龙的多。”

秦凤仪道:“找几家舞龙舞得好的,准备起来,这庙会,我要年前开到年后,年后还要有上元节!”他立马就召来章颜商量,庙会摆在什么地方,一个摊位多少钱,按天收钱。

章颜还是头一回见着藩王大摆排场还能赚到钱的。秦凤仪还说了,待得新年之日,他要坐在花车上,与民同乐。

是的,南夷气候温暖,四季花开不败,秦凤仪又是个大臭美,在这种地方坐他的王驾很闷了,他喜欢上了宽敞的花车,届时,出来与南夷城的百姓们打个招呼,一定会很惬意。但因为他要臭显摆,章颜、南夷将军、潘琛、张羿四人,一道商量着如何做好防卫措施。

秦凤仪非但准备了过年时的花车庆祝活动,还给大小官员以及军中每人多发了一个月的俸银。章颜说:“殿下要是不宽裕,以后赏咱们是一样的。”秦凤仪道:“再不宽裕,这点小钱还是有的。”

秦凤仪心知,再不宽裕,就藩的第一次赏赐却是省不得的,尤其是军中,秦凤仪亲自瞅着,将各兵士的月银发到手中。他早就给军中大大小小的将领开过会,说:“武官与文官不同,武官拿的是卖命的银钱,尤其普通兵士。你们跟着我,不会没有发财的时候,但兵士的晌银,一分不能贪,他们不容易!”故而就是在路上的时候,朝廷每个月的军中俸银到不了,秦凤仪就拿出私房银子给将士们发了,也不欠着他们。而且每次发月银,他都会亲自去瞧着。这禁卫军中以前有没有贪兵士银饷的事秦凤仪不晓得,但潘琛自从跟了他之后,因有秦凤仪盯着,却是一次都没有的!

秦凤仪又与潘琛说:“军中不能一下子都放出去,轮番休息吧,你拟出个休息时间来,大过年的,也让将士们歇一歇。”

潘琛连忙应了。

至于南夷官场的银子,秦凤仪把它交给章颜,便由章颜分派了。之后,秦凤仪身边的这些人,除了银子,还分得了许多年货。待范正过来告辞时,秦凤仪还送了他一车年货,叫他回去给县里的官吏们发一发,聊表一点心意。其他过来请安的知县,每人也给了一车。

范正是秦凤仪的同窗,他在诸知县里学历最高,春闱第四、庶吉士第三,且他为人端正,做官勤勉,亦很受章颜重视。范正消息颇是灵通,听闻南夷城将有庙会,先从章颜这里要摊位,硬是拿出与章大人的交情,让章大人给打个折。章颜很无奈:“你又不做生意,这出摊子也是各商家的事了。”

范正道:“我是想着,我们县里偏僻,要是一人两人过来,哪里能叫这些南夷城的大商贾看在眼里?我虽不做生意但我想着县里有不少土物,且看城里人颇是喜欢。就以县里的名义,先订下一个摊位,届时,叫他们也帮着一道卖百姓们积存的货。一来东西多了好卖价钱,二来,也可不使人小瞧。”

章颜笑道:“好你个范正直啊,你这算盘珠子拨拉得怪精的啊。”范正,字正直。

好吧,范知县本身也是个正直人。

其实,范正这主意不错,尤其外地的商贾一来,就更显得南夷本地商贾们经商的手段很单一,竞争力也小。章颜身为一地巡抚,倒是瞧着范正的法子很好,尤其南夷城本地的商贾都不大是外地商贾的对手,何况各县的小商家。与其单打独斗,便不如抱团儿作业。范正一翻软磨硬泡,硬是拿了个八折的庙会摊位,给了县里的两家商贾,还指点了他们一回,叫他们先回去收购货物,待得庙会时运过来,粮食之类的卖给粮铺,其他的土酒、土布、菌子、山珍啊之类的摆摊售卖,利还能再大些。

如此这番,范正方辞了章巡抚,回了自己的县城。

秦凤仪回后院儿,见李镜正守着一堆瓷器发愁,秦凤仪便道:“这怎么了?”

李镜道:“你头一年来南夷,年前得带着诸官员祭天地,我让烧些瓷器,好在祭祀时用,你看,烧出来的这品相,也太粗了。”

秦凤仪就着李镜的手瞧了一回,是不比自己家里用的官窑瓷,道:“没事儿,有什么用什么。咱们这儿又没官窑,就用这个吧。听说太祖皇帝穷的时候,都得借钱去买粮做饭,哪里还讲究器物。咱们现在不大富裕,先用这个,要是祖宗保佑,以后有了银子,再给祖宗换好的。”

秦凤仪不是那等挑剔之人,很大方地替祖宗应了,还道:“来之前,还有人说咱们南夷连瓷器都没有,咱们这里明明连窑都有的。真是以讹传讹!”

秦凤仪正跟李镜说话,便听人回禀说罗朋到了。秦凤仪顿时大喜,与媳妇儿说了一声,便出去见罗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