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一张旧照片(1 / 2)

🎁美女直播

第十章:一张旧照片

一个瘦小的黑影从陈柏年面前窜过,迅速挤入人群。

许多家丁打扮的人拿着木棍凶煞地撞开人群,似乎在搜索什么人。那个瘦小的黑影跑不出包围圈,又退了回来,仓促间撞上了陈柏年,还好死不死撞在他胸口伤处。

陈柏年发出痛苦的闷哼,下意识地想用手捂又立即意识到他手脏,不能按压伤处。

那瘦小的黑影抬眼,这才看到陈柏年胸口的伤。黑影愣了一下,完全无惧血腥味和狰狞的伤口,竟凑近去看伤口那缝得整齐严密的针线,还发出一声轻不可闻的赞叹。

就这一愣神的功夫,那些拿棍棒的家丁已围住他们。

瘦小的黑影再也无处可逃,索性不再挣扎,垂下头认命地任由他们拉扯。陈柏年这才想起,这不就是刚刚一直蹲在他们身边看心肺复苏的小乞丐么?

小乞丐实在太脏,乱如鸡窝的头发掩住了脏兮兮的脸,翻飞着棉絮的破棉袄只用一把苇草扎着,完全看不出身形,只能从身高上判断应该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遮挡了脸的乱发中只透出一点眼睛,隐隐闪着光芒。

这么大阵仗肯定不是单纯找个乞丐,这少年必定有别的身份。陈柏年想出头维护一下正义,却被陈霖年拼命使眼色制止。

这么多围观的人竟没一个敢吭声,所有人自动让出一条道,那少年垂头被押解着走出人群。

陈柏年气不过,看一眼陈霖年,又瞪向人群:“你们都不问一声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所有人都将头扭开,装没听见。那男装美妇也听到了陈柏年的质问,摇头轻叹一声,坐上福特老爷车,在人群中龟速往前开。

摆明了,她也不想插手此事。

陈霖年给陈柏年打手势,让他看向人群的一角。陈柏年这才注意到,巷子角落有个身穿月牙白绸布衫的男人,瘦得只剩皮包骨,跟葛大爷在《活着》里造型类似。

此人由一名仆役背着,正冷冷地注视着他们。就像是被昂头吐舌的眼镜蛇注视着,陈柏年觉得周边的空气瞬间被冷凝了。

他轻声问:“那是谁?”

陈霖年声音有些发抖:“刘锡贵。”

陈柏年心里一动,再度看向泗水镇最知名玩咖,哦不,纨绔。

刘锡贵却是完全没把落魄的医学博士放眼里,打了个啊欠,随意吐一口浓痰,懒洋洋拍了拍身下那名仆役。

仆役转身,驮着他走入那群拿棍棒的家丁。经过那辆黑色福特老爷车时,刘锡贵还朝开车的男装美妇颇有礼貌地点了点头。

望着刘锡贵渐行渐远的背影,陈柏年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当晚,吃过简单的晚饭,陈霖年让柏年兄将那件做心肺复苏时不小心崩开的粗麻褂衣脱下,为他缝补裂口和布扣。

陈柏年裸着上身,身上披着发黄的薄棉被,与陈霖年隔煤油灯对坐。陈霖年就跟个老妈子似的,一边唠叨一边做针线活。

陈柏年没理会他的叽歪,目光被面前的竹篾编筐所吸,从摆放的各种针线和碎布料里,翻出一个绣着松鹤回春的刺绣锦袋。

陈柏年觉得这东西很眼熟,打开锦袋,倒出了一堆底片和一张照片。他立即回想起来了,思绪回到了他十岁时,在泗水镇陈霖年纪念馆里。

“诸位请看,这是德国徕卡公司于1913年推出的世界第一款135相机。”长相甜美的讲解员指着橱窗里一个破旧的古早相机,对着来宾介绍。

“传教士詹姆士在泗水河一带传教时,隔两三年就会回一趟英国,带回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医药用品。1916年,他带回了这台徕卡照相机,记录了当时泗水河一带的风俗民情,具有极高历史价值。”

墙上挂了三十来幅放大的黑白相片,像素糊得掉渣,完全不能凑近细看,只能依稀看出当年稀疏寥落的村庄,骨瘦如柴的农民,破败半毁的城墙。

讲解员遗憾地叹口气:“可惜百年中经历了无数动荡,当年詹姆士拍摄的照片估计都已轶失,很难征集回来。”

有来宾指着墙上照片问:“那这些照片是从哪儿来的?”

讲解员宛然一笑,指着橱窗里一个四角都已磨破的老旧绣品:“诸位请看。这个绣着松鹤回春的刺绣锦袋,是百年前民国时期的绣品。不过绣品本身针脚粗糙,并不精美,文物价值不高。它的价值在于,陈家去年整理老宅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它,里面放的居然是当年詹姆士拍摄照片后留存的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