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瘸了。
蒋熙元和许陆扶着她挨回了府衙,又遣了个捕快去找郎中。夏初坐在捕快值班房的床上,脱了鞋袜一看,大脚趾整个肿了起来,指甲里紫红一片,那车上也不知道装的是什么,死沉,趾骨没被轧折了已算万幸了。
郎中来了以后给她放淤血,上药包扎,夏初疼得要命,却又顾及捕快的颜面不肯叫唤出声,咬着牙直挠墙,小脸憋了个通红,额头上全是汗。
蒋熙元在一边看着,“咝咝”地直吸凉气。刘起瞥他一眼,幽幽地说:“少爷,心疼啊?”随即便被蒋熙元一脚踹了出去。
也不知道是真伤得厉害了,还是那郎中看在府衙的面子上特别精心,夏初的脚趾被包得滚圆,就像不小心踢了个大元宵黏在了脚上。脚趾叉在那里十分可笑。
蒋熙元瞧着呵呵直乐,夏初气急败坏地拽过被子扔在自己脚上盖住,震到了伤,又是好一阵的捶床。
“大人还笑得出来?”
“那是。要不是我拉你一把,恐怕你现在浑身都要包起来了。”
夏初腹诽,要不是他拉自己那一下,自己顶多就是撞在麻袋上,受力面积要比一个脚指头大得多,力道分散后,最糟糕也就摔个四脚朝天罢了。可这话她不能说,毕竟蒋熙元是好心拉自己一把,轧伤脚趾只是个意外,谁让自己不好好走路呢。
“我伤一点儿倒是没关系,反正我也摔打惯了。”夏初坏坏地笑了一下,慢悠悠地说,“可是下午我不能去永平坊查案了啊,大人,怎么办?”
蒋熙元脸一黑:“找你的捕快去!还敢支使起我来了。”说罢,甩袖而出。
过了一会儿,王槐便满脸兴奋地奔了进来:“头儿,蒋大人说有任务?”
夏初一瞧,心说蒋熙元真会挑人。这王槐在捕快中可以说是资质平平,但特别努力,特别喜欢办案,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同。
夏初原想摆蒋熙元一道,怂恿他再去永平坊的,谁让他在路上的时候抛出个司法参摆了自己一道,间接害得自己受伤呢?
可这蒋熙元要是遣了别人过来也就罢了,王槐吧,她还真是不想拒绝。夏初暗想,自己这个上司还真挺会忖度人心,当官的就是不一样。
其实夏初这么分析蒋熙元,多少有点冤枉。他的身世背景,决定了他并不太需要官场钻营。对付什么人用什么办法,说什么话,并不是官场历练出来的,而是出于他的本能罢了。
就像他知道如何去让那些姑娘开心,让自己被人喜欢一样,也是骨子里带出来的。并不是理论知识。
所以,轮到蒋熙元需要忖度自己的时候,他就完全没了想法。
所以,他也不明白,自己这样急急忙忙地跑回将军府,问父亲要了御赐的创伤药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总之,他就是不想看见夏初一瘸一拐地走路,不想看见她再疼得直挠墙了。他心里不舒服。
他看着疼。
转天,夏初没有去府衙应卯,蒋熙元让她在家歇着不要动,许陆、王槐调查回来的结果在下午时分也被送到了夏初的家里。
跟着许陆一起过来的,还有一食盒的点心和新鲜的水果,许陆说这些都是蒋熙元让他带来慰问病人的。
夏初打开一看,点心自然是精致漂亮的,最主要是那些水果,有荔枝、樱桃,还有一个大菠萝,各个饱满水灵,好像还沾着果园的晨雾似的。
“不赖嘛!”夏初抓起菠萝使劲地嗅了嗅,转手扔给许陆,“去厨房洗洗切了吧,咱们一起吃。”
“啊?”许陆接过菠萝,愣了愣,又放回到夏初手里,“可别,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还是自己慢慢吃吧。蒋大人特别给你的。”
“贵重?”
夏初是习惯了现代社会生活的,现代社会里水果四季都有,基本已经没了时令的概念,再加上物流很发达,想吃什么水果都不是难事。她潜意识里还觉得,水果虽好,但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得的东西,慰问给点儿水果很正常。
“这水果很贵重吗?”
“头儿,说你聪明吧,怎么有时候净犯傻呢?西京不产菠萝、荔枝这些东西的,樱桃如今还没下来,这些水果一看就是南方快马运过来的,肯定是骠骑大将军府的。我估计,就是大将军自己也没多少。”
“啊……”
许陆又道:“估摸着还是因为蒋家小姐要做皇后了,宫里特别给的,不然大将军府都不一定有。”
“啊?!”夏初有点傻眼,怔了怔,赶紧把菠萝放回食盒里盖好,“那我可不敢从大将军和未来皇后的嘴里抢食,赶紧还回去吧。”
“这都带来了……”
“那就再带回去呗。我是脚指头伤了,又不是感冒发烧,有没有水果吃对脚指头能有多大帮助?”
许陆打开食盒把点心拿出来放在桌上,又端详了几眼那些水果,想了一会儿后说道:“头儿,要说咱们大人对你是真不错啊!”
“嗯,他那人是不错,没什么官架子。”
许陆摆手:“哎,我不是那个意思。”他压低了点声音,问道,“头儿,你就不觉得蒋大人对你挺特别的吗?”
“哪儿特别?特别喜欢跟我斗嘴倒是真的。”夏初呵呵地笑着。
“你说,要是我受伤了,蒋大人会给我送点心送水果吗?”许陆问。
“我是捕头嘛!”
“上个月司录白大人犯了胸痹,差点过去,蒋大人也没这么上心啊。”
“他跟白司录不太熟嘛。”
许陆侧眼看着她不说话了,神情略带了一点儿鄙夷,仿佛在看一根木头。夏初叩了叩桌子,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你到底想说什么?不是号称江湖儿女吗?说话这么不痛快。”
许陆凑近了一点儿,道:“我跟刘起刘大人私下里聊过,他跟我的感觉一样。”
“什么感觉?”夏初诧异地看着他,“你跟刘起?你们俩有感觉了?!”
“不是!”许陆拍了拍脑门,叹口气,“唉,算了……”
夏初捏了块点心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地吃完后才瞄了许陆一眼,说:“许陆,我觉得你不是这么八卦的人,今天你说这乱七八糟的一堆,是刘起跟你嚼的?”
许陆被她看得心里一惊,咽了咽唾沫:“头儿……要不,你把这事儿忘了吧,当我什么都没说。”
“当然。这种废话我记它做什么呢?”夏初垂眸笑了笑,语气却严肃了一些,“今天我就当什么都没听见。许陆,不要在背地里编派大人,不管是跟谁,蒋大人是个好人、好官,他不摆官架子,不等于你们可以对他不尊敬。”
“头儿,我其实不是……”
“记着就行了,这事儿不说了。”
许陆默默地点头。他听得出来,夏初有点生气了,这让他颇感意外。平日里,许陆看夏初与蒋熙元吵吵闹闹的,没想到她私下里会这么维护蒋熙元的名声。
“说正事儿吧,你调查的结果如何?”夏初把点心往许陆面前推了推,又给他添了茶,恢复了一贯的模样和语调。
许陆调整了一下情绪,说:“喻家的情况倒不是很复杂。喻温平是他那一辈儿唯一的男丁,上面有三个姐姐。景德元年,也就是二十二年前喻温平娶妻向氏,两年后得子喻示寂。向氏有孕期间,喻温平收了个通房,是向氏的陪嫁丫鬟,叫兰燕儿。兰燕儿被收了房之后,没两年也生下一子喻示戎,今年十八岁。”
“向氏有孕期间收通房?”
“是的,后来兰燕儿生了儿子后被抬做了妾。向氏六年前过世,两年后喻温平娶了续弦夫人,也就是曹雪莲。”
夏初手叩桌沿想了想:“那喻家的两个儿子,对曹雪莲这个继母是什么看法?”
许陆犹豫了一下,实话实说道:“这个……我只是查了喻家的家庭成员、关系,至于他们之间相处得如何还没来得及展开调查。”
“喔,抱歉。是我问得有点多了。”夏初对他笑了笑,让他别介意,“喻家就这些人?”
“嗯,比较简单。百草庄的管事姓王,那天我去百草庄,接待我的就是王管事。他是当年跟着喻家老爷子走南闯北过来的,喻温平不在的时候,就是王管家与喻示寂一同打理庄子和广济堂。”
夏初听到这里,不禁笑了起来:“这还简单?”
“这还不简单?就这么几个人而已,喻家人丁不太旺。”
夏初点了点许陆,心说你一看就没读过宅斗的小说,男人思维,太直线了。她跳着脚到桌子旁边拉开抽屉拿了纸笔墨出来,又跳着脚回来,往桌上一拍,撸胳膊挽袖子:“来,我给你分析一下。”
“头儿,你说我写。”
“去!我又不是手受伤了。”夏初轰开他。
许陆悻悻地收回手,默默地想:夏初这两笔字啊!他就算手伤了都写不到那么难看。自己这个上司秀气又聪明的,怎么这字就成这样呢?真让人费解。
夏初蘸墨下笔,在纸上写下喻示寂的名字:“你看,现在喻示寂是嫡子,已经开始逐步接管生意。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将来百草庄和广济堂都是他的。”
“嗯,对。”许陆点点头。
“曹雪莲是个续弦,但也是正室夫人。她如果将来生了儿子,也是嫡子啊。”夏初写上曹雪莲的名字,又在她名字下写了三个数字,“曹雪莲还很年轻,假设她将来生了儿子,兴许还不止一个,那么等喻温平百年之后,喻示寂要面对的就是一个正值盛年的当家主母,而且还是他的长辈,还要面对一帮有资格占有家产的弟弟。”
许陆的眉头渐渐收拢,严肃地点点头。
“喻示寂才刚刚得了儿子。假设曹雪莲活着,那么曹雪莲的儿子跟喻示寂的儿子基本一样大,却是他儿子的长辈。可以说,他和他儿子的将来都可能会被曹雪莲压得直不起腰来,原本只属于他的东西,很可能会出现一帮人来瓜分。”
夏初在纸上划了几条线,把张好好的纸划得乱七八糟,根本看不出什么跟什么来,但是许陆却明白了夏初这番话的意思。
“头儿!你别说还真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事儿吧……”夏初嘿嘿笑了两声,没往下说。许陆当然不知道,现代的那些宅斗小说已经把这些关系挖掘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几本看下来,想把大宅门里的人往好处想都难。
真是处处皆知识啊!不知道哪块儿云彩就有雨了。谁说言情小说没用的呢?
“还有那个兰燕儿。她是向氏的陪嫁丫鬟,向氏在的时候她做妾当然心甘情愿,可向氏过世了,难道她就没有点活泛的心思?”夏初又把兰燕儿的名字写在那张纸上。
“那倒不一定。”许陆指了指兰燕儿的名字,“她的身份低,要不是生了儿子恐怕连妾都是做不成的,怎么会去觊觎主母之位?”
“做不做得成是一回事,有没有这个心思是另一回事。直觉上讲,兰燕儿一定不服气曹雪莲,就算不为自己也会为自己儿子打算的。你不是成亲了吗?怎么还这么不了解女人?”
许陆笑道:“头儿,你都没成亲呢,怎么就这么了解女人了?”
正说着,就听有人叩门。许陆跑出去把院门打开,一看是王槐。王槐一脑门子细汗,兴冲冲地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大声喊道:“头儿!我来了!”
“进来!”
许陆和王槐一起进了客厅,许陆把之前自己坐的地方让给了王槐,王槐落座后还什么都没说,先塞了两块点心。许陆想拦都没来得及。
“头儿!我把对着广济堂前门后门的街坊都走了一遍,腿儿都跑细了。”
许陆在旁边哼笑了一声:“你把整个永平坊走一遍也没多远的路,至于吗?”
“嘿!我说你小子跟我抬杠是不是?我又不是直线来去,一家家地走访能一样吗?”王槐说着,又抓了块点心吃了。许陆又没拦住,不禁气道,“你别吃了!”
“头儿都没说什么呢,看你小气的!”王槐撇了撇嘴。
“蒋大人让我给头儿带的,全他妈让你吃了!”
王槐一愣,嘴里的点心都忘了嚼了,有点不知道是该吞下去还是该吐出来,憋红了脸,半晌才道:“你他妈的不早说!”
“你就吃东西利索!我早说?我来得及说吗我?”
夏初揉了揉额角:“哎呀哎呀,吵死了你们俩!大老爷们儿为块点心起哄,也真好意思。”她瞥了一眼地上的食盒,想了想,索性道,“许陆,去把这些水果也洗洗切切,反正送都送来了,都吃了!”
蒋熙元专门给夏初带来的点心和水果,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被三个人瓜分殆尽。吃爽了,王槐把走访永平坊的结果也对夏初汇报完了。
永平坊不算一个大坊间,北侧靠主街也有不少商铺店面,但人流比起东西市或者升平坊、平光街这样的地方就差得远了。所以许陆笑话王槐夸大其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广济堂在永平坊靠东北的位置上,街对面是一个卖鞋的坐商,街不宽,这家的伙计站在柜台后面能直接看见广济堂的药柜。王槐走访时,那伙计回忆起五天前的事倒是挺清楚,十分明确地说没看见过什么年轻的女子进广济堂。
王槐问他怎么记得这么清楚,那伙计就讪讪一笑:“那两天下雨,鞋铺子没生意,我闲在柜台里都要长毛了,除了看着对面广济堂还能干什么?”
“那天广济堂的伙计唐奎和柳大夫他们都在吗?”王槐问他。
“在啊!”伙计仍旧十分肯定地说,“对了,柳大夫好像是不在。不过唐奎肯定在,我隔着街还跟他磕了半天牙呢。”
问完了鞋铺子,王槐又去了旁边的当铺,还有斜对面的蜜饯铺子和一个住家,这两家的回答要么是没注意,要么就跟鞋铺的伙计差不多。
“你没去广济堂后门的那条巷子里问问?”夏初问王槐。
王槐一笑,笑得有一点儿得意:“那当然得去了。那条巷子是南北贯穿永平坊的,北头,也就是靠近广济堂后门的这边没有住家,除了他家的后门外,还有顺水楼的后门和一家绣坊的后门。”
“看你这么得意,有所发现吧?”夏初用筷子扎起一块菠萝放进嘴里。
王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端正了态度,从怀里掏出两张笔录放在了桌上。
夏初拿起来看着,一旁的王槐说道:“这个叫崔大花的是咏绣春的管事,她回忆说,四月初一上午,她拿了点零布从后门送出来给自家的妹妹,让她拿回家做东西,看见个男的从广济堂的后门进去了。”
夏初“嗯”了一声,目光还是放在那张笔录上,却微微皱了下眉头。这眉头一皱,弄得王槐心里一下忐忑了起来,后面的话有点不敢说了。
夏初半晌没听见他的声音,才抬起头来:“继续说啊。”
“头儿,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王槐小心翼翼地问道。
“问题当然要有,要是没问题不就破案了吗?”夏初鼓励了他一下,“你继续说,前面说得很好。”
王槐这才放下心来,继续说道:“我问了崔管事认不认识那个男的,她说当时下着雨,就站在后门檐下,她把裹着零布的包裹塞给她妹妹后,就跑回去了,也就是扫了一眼的工夫。不过她说那男的个子挺高的,打着伞,没看见长相。”
“崔管事有没有说,那男的是如何进的后院?是直接推门进去的,还是开了锁再进去的?”
王槐一怔,支吾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没问?”夏初抬眼看着他,见王槐眼神闪躲,便对他说,“我知道,发现尸体的当天你不在现场,但你既然接了要去排查走访的工作,那么之前的卷宗就应该看得仔细一些。卷宗你看了吗?”
王槐小幅度地摇了摇头,又辩解道:“不过我问过郑琏的,他给我说得也挺详细的。我读东西慢,还不如听郑琏说。”
“哦,郑琏倒真是个好说话的。他给你讲,他是没事情做了吗?这么闲。”夏初不冷不热地说。
王槐一看把郑琏给坑进来了,又赶快往回找补:“也没有,我也就是问了问主要的东西,他跟我说了重点而已。”
夏初把手中的笔录往桌上一扔,横了王槐一眼:“还有个准儿吗?一会儿说郑琏说得详细,一会儿说他只是讲了重点。怎么着王槐?破广济堂案子之前,我是不是还要先把你的口供核对清楚了先?你跟这里捣的什么乱?”
王槐有些不高兴,垂了眼皮,不忿道:“就是漏了个问题,大不了一会儿我再跑一趟,去补问一下就是了。我这一上午跑得挺辛苦的,怎么就成了捣乱了?”
夏初有点恼火,冷声道:“也对,把卷宗看那么仔细干什么?等我问到哪儿你就查到哪儿就是了。也就是多跑几趟,多费点儿时间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多余要求你。你索性下次也别找我要案子办了,咱们都省心。”
许陆赶忙悄悄戳了王槐一下,王槐闷声不说话了。
屋里沉默了好一会儿,夏初挠了挠鬓角,叹了口气道:“王槐,我觉得你是个挺努力的人,经常努力得我都不好意思责怪你。”
夏初抬眼看了看他:“如果你觉得你可以再用心一些,那下次就尽量多用心;如果不行,你也不用这么努力地表现。不用每个捕快都得会破案,武三金不会推理分析,但能把看管、驾车、押送这些事完成得很好,也是个好捕快。”
王槐撇了撇嘴,显得十分委屈。
“你委屈吗?卷宗本来你就应该看的,你没看,问起你来还前言不搭后语,各种的搪塞理由;辩不下去了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有什么可委屈的?”
许陆知道王槐好面子,怕他再说出什么不过脑子的话来,赶忙从中转圜道:“头儿,王槐虽然做得不够好,但知道努力总比不努力要强,对不对?”
王槐看了许陆一眼,讪笑道:“我就是个笨的,努力也是瞎掰。”
夏初一看,不禁暗暗叹气,意识到自己不该这么说话。王槐好面子,本来就有点不服气许陆,自己偏偏又在许陆面前说他。也难怪他会搪塞、遮掩,其实他倒也未必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思及此,夏初便先开口道:“谁说你王槐笨的?做事谁都难免会出点儿纰漏的。主要是,不怕走错路,最怕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你说呢?”
王槐“嗯”了一声,脸色稍缓。夏初对他笑了笑:“其实吧,都是说别人容易。我肯定也有很多的问题。你们要是觉得我哪儿做错了,记着告诉我,省得我在错误的路上一路狂奔不回头,要是撞了墙就是你们害的。”
许陆十分捧场地笑了起来,王槐心里释然了一点儿,便也跟着笑了笑。
因为王槐漏问了些问题,夏初便想亲自往永平坊走一趟。许陆拦了两句,夏初没理,蹦蹦跳跳地回了卧室,用了些蒋熙元给她的药膏,再重新包扎好,三人一起出了门。
曹雪莲的尸体已经运走了,所以永平坊的那股臭味也没那么明显了。夏初三人到了那个叫咏绣春的成衣铺,刚站在大门口环视了两眼,里面便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来,身材高挑,眉眼带笑。盘着发,簪着两支白玉花头钗,一身绸裙罗裳,虽不算高档但也不俗气,十分合衬。
“这就是那个叫崔大花的管事。”王槐低声介绍道。
“看着还行啊,怎么叫这么个接地气的名字……”夏初嘀咕了一句。这时崔大花已经走到了近前,看清楚王槐之后,脸上的笑容就有些假了:“官爷,您怎么又过来了?还是问案子?”
“崔管事,打扰了,还是关于广济堂的事情,有些细节想再与您确认一下。”夏初客气地拱了拱手,“在下府衙捕头,敝姓夏,夏初。”
崔大花脸上的笑容索性收了起来,叹口气道:“哎,这怪忙的……行吧,三位进来吧,有什么事麻烦您快点问就好。”
到了咏绣春的待客厅,崔大花请他们入座,又让人上了茶,自己只侧身坐了半个椅子,腰杆挺得笔直,好像随时弹起来就走的样子。
“崔管事,听说五天前你看见一个男子进了广济堂的后门,是吗?”
崔大花点头:“没错,是看见了。”
“能与我详细描述一下那男子吗?”
“哦——”崔大花想了想,“个子好像挺高。那天下雨,他打着伞我也看不见脸。咳,其实我就是扫见了一眼而已,您问我详细的,我还真说不出来。”
“衣服呢?”夏初笑了笑,“崔管事是成衣铺的管事,对衣服肯定很敏感吧?”
崔大花一拍手,而后掩嘴笑了笑:“您要是不问,我还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衣服这事儿还真让您说着了。那人穿的是银鼠灰的长衫,是密州锦的。我离得远看不清纹样,但那种颜色我知道,是去年年初才染出来的,亮度高色质匀,不容易脱色的,是上等的料子。刚出来的时候,西京只有瑞锦那样的高档成衣铺才有的卖,今年价格下来了一些,别的成衣铺也开始有了,我家也有一点儿,但还是贵。”
夏初虽然听不太懂,但听得很认真,总归是抓住了重要的一点:这人不穷!
“崔管事有没有注意到他进门时,是推门进去的,还是开了锁后进去的?”
“推门进去的。”崔大花说得很爽快,看夏初想问话,便竖起手掌拦住了她,直截了当地说,“我看见他的时候,他正走到门口,伸手把门推开了一点缝,往里看了看,然后稍微收了点儿伞就直接进去了。”
“还记得时间吗?你是几时看见的这个男人?”
崔大花撇歪着头想了想:“差不多巳时吧,最多也就是巳时一刻。”
“除了这个男人,您还看见过别人吗?或者,有没有听见什么不寻常的动静?”
崔大花摇了摇头,又呵呵一笑:“谁大雨天跑到外面去呀。动静就更没有了,那天又是打雷又是下雨的,有也听不见。后来,就净闻见臭了。”她厌恶地扇了扇鼻子。
“崔管事见过喻家的夫人吗?”
“夫人?哪个?之前的那个夫人倒是见过几次,新夫人就没见过了。”
夏初觉得问得差不多了,便站起身来准备告辞。崔大花也站了起来,上下打量了夏初几眼,那热情的笑容忽然在脸上蔓延开来:“夏捕头,您还没成亲吧?”
“噢,是是。”夏初以为崔大花这是夸她年轻有为,便客气地笑了笑。哪想到这崔管事接下去却说,“我一看就看出来了,家里没个女人打点,是差点意思。”
夏初脸一黑,就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不禁暗暗哭喊道:姑奶奶,我要什么女人打点?!我自己就是女人好不好?
那边崔大花的注意力全在夏初的一身衣服上了,根本没看见她的脸色:“这棉质长衫舒服是舒服,但穿在身上软塌塌的太不提气了。也许您是个性格随意的人,可您也得知道人靠衣装的道理是不是?您是官差,走出门去得让人看见您的精气神儿才好呀。”
“崔管事……”
“我们咏绣春虽然比不上瑞锦那样的店,可我们的衣服实惠。您瞧我这身,穿出去一点儿也不比瑞锦的差不是?这人靠衣裳,衣裳也得靠人撑。夏捕头您长得这么俊,没几身好衣裳岂不是白瞎了这张脸、这副身板了?”
“崔,崔管事……”
“没事,我们这儿有成衣,您过来试试。好呢就拿上两身,您要想定做也没问题,我都给您算便宜些。这衣服一上身啊,您就知道我刚才说的一点儿都不是虚言了……”
“崔……崔管事,你慢点儿,我脚疼……”
许陆和王槐,瞠目结舌地看着夏初被崔大花给架走了。
半个时辰后,许陆和王槐的肩上一人背了一个包袱,夏初一脸满足地一瘸一拐地走在他们前面。
爽啊!
从小到大,她还从来没有这么大手笔地购物过,虽然买的三件都是男装,但那也是自己穿的。除了衣服,崔大花还口若悬河地给她推销了腰带、束袖、荷包和扇套之类的配饰。要不是她现在头发还不够长,不足以支撑起发带、簪子之类的东西,估计还会花更多钱。
女人,都是天生的购物狂。
回到家,夏初一眼就看见了蒋熙元在她的院门口站着。初夏的日光被树影筛得斑驳,灰砖的墙和发旧的木门像一张老照片,散发着时光旧物的气质。一枝藤蔓探出墙来悠然轻晃,三五片绿叶点缀出了生机。
蒋熙元一身竹青色的长衫落落站于其中,半倚着墙,有点懒懒的样子,既融合又跳脱。侧脸被阳光刻出美好的线条,神情清淡得似乎在想事情,又好像只在沐着日光而已。让人不忍打扰。
好看!
夏初真想能有一部相机,把这幅画面拍下来。
“大人!”王槐粗粗的一嗓子,把夏初所有的情绪都喊没了。
蒋熙元转过头,叉起双臂,看着夏初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又看了看王槐和许陆拎的包袱,不禁扬了扬眉毛:“你的脚好得挺快啊!这就逛街去了?”
“没有,去永平坊的咏绣春了解点儿案子的情况,那管事的太能推销了,顺手就买了几件衣服。”夏初掏钥匙打开院门,扶着院门回过头来,“大人,你不是一跳就能翻墙吗?”
“我又不是飞贼!你要是同意我翻墙进院子,还不如直接给我把钥匙。”蒋熙元一边说一边挤进了门里,“咏绣春的衣服很一般。”
夏初默默地白了他一眼:“我又不是大人你,我就穿得起咏绣春。三件素缎长衫加一堆零碎六两银子,要是瑞锦,得够我半套房钱了。”
蒋熙元似乎很鄙夷她的小家子气:“想买跟我说一声。”
“算了吧,房子的钱我还没还完哪。衣服这东西有几件像样的就行了,我也不是您那个身份,穿得那么好干什么?又不面圣。”
进了客厅,夏初才问蒋熙元:“大人过来找我有事?”
“对。有两件事,第一件是上午唐奎到府衙来了,说百草庄王管家清点了银窖里的银子,与账本对过了,发现少了五百两的现银。”
夏初稍稍惊了一下,随即皱眉问道:“肯定没错吗?”
“嗯,说喻温平出发去临风前从银窖里取的银子,当时都是清点过的,账上记得清清楚楚,肯定没错。”
“五百两……那银窖里一共有多少两?”
“一千一百二十两的现银,没全拿走。不过,如果是盗窃的话,拿五百两也不算少了,这些银子的重量大概是一趟可以从银窖里取出的。”
“那何必还要盗窃现银,银票多好?揣兜里就走了。”
“银票的兑现很麻烦。盗窃后最容易被抓到的地方,一个是当铺,一个就是钱庄。哪有五百两现银直接?”
“难道还真是入室抢劫?”夏初心里不太认可这种可能性,“不应该吧?我还是觉得之前的分析比较靠谱,看现场的那些细节都不像盗窃。”
“嗯。”蒋熙元清了清嗓子,端起茶壶来想给自己倒杯茶喝。刚才他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了,渴得要命,结果进来后夏初连杯水都不给。
壶往起一端,结果劲儿用大了,因为是空的,差点儿直接扔到身后去。蒋熙元举着茶壶愣了愣,夏初“扑哧”一声先笑了出来。
王槐赶紧把茶壶从蒋熙元手上接过,去找铜壶续水。夏初叫住他:“壶在厨房,不过没有热水了,你起火烧一点儿吧。哦……好像也没有水了,桶在水缸旁边,顺便麻烦你帮我挑一点儿,井就在巷子东口。”
蒋熙元收回手,揣进袖中直摇头:“你这日子怎么过的……”
对于蒋熙元的揶揄,夏初不以为意道:“我平时晚上回来打水的,昨天不是脚伤了吗?我日子过得好着呢,大人不用摆出这同情的眼神。”
蒋熙元“嘁”了一声。
“大人要是自己生活,肯定还不如我呢。”夏初回击。
“我为什么要自己生活?有丫鬟小厮伙夫厨子不用?”
夏初张了张嘴,想说的话没说出来,只是耸了耸肩:“好吧,大人命好,这种事情上,我不与你争。大人说第二件事吧。”
刚才这一通的打岔,蒋熙元险些把第二件事忘了,略略一怔,才道:“第二件事,曹雪莲失踪五天,之所以没有人报案,是因为她说她要回娘家去住些日子。”
“可是她压根儿没回去,是吧?”
“对。”
夏初点点头:“她去广济堂到底要干什么呢?不光行踪不想让人知道,理由也不想让人知道。你说,她是私会?可私会怎么会到自己丈夫的地盘上去?见什么人?可不管见什么人,既然她有心瞒着家里,就不该去广济堂才是。”
“一个人出现在她本不该出现的地方,而且还被杀了,她出现的理由肯定是破案的关键,查吧。”
王槐端了茶水进来,夏初诧异道:“这么快?”
“我去隔壁院借了壶热水,大人你先喝着,我现在打水烧水去。”
“麻烦你了,王槐!”夏初点头道谢,王槐摆摆手走了。蒋熙元抿了口茶,皱皱眉头,可能实在是太渴了,接着又喝了第二口,然后才放下茶杯:“不好喝。”
“嘿,这真是吃饱了骂厨子。”夏初笑道。
“回头你给拿点好茶叶来。行了,你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吧。”
夏初把今天在咏绣春问到的情况与蒋熙元说了,而后说道:“崔管事说那个男的是推门进的后院,再排除掉唐奎说他这几天都没开过后门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他之前后院已经有人进去了,在唐奎不知道的情况下。”
“嗯,你继续说。”
“咱们不妨来假设一下。假设那个男的是为了偷钱,那么看见后门已经打开的情况下,一般会认为里面是有人的,正常情况下他应该不会再继续行动了才对,毕竟他只有一个人,很冒险。大人觉得呢?”
“这个我同意。”蒋熙元笑了笑,“疑点太多,咱们不妨把盗窃的这个可能性彻底排除。应该将失银这件事作为其中一个线索,而不是主要线索去查。”
“妥!”夏初用力地点了下头,提笔开始整理这两天的笔录。
蒋熙元一边喝水,一边看着她毫无章法地在那里写字,半刻钟后终于还是忍不了了,伸手抽住笔管把毛笔从她手里拽了出来。
“你这么握笔怎么可能写好字?”
“不这么握笔我连字都不会写了。”
“你真是……”蒋熙元蘸了蘸墨汁,把笔锋捋顺了,“还是我来吧。研墨!”
简单地捋了捋案情天便已黑了,几个人一起出门吃了晚饭,夏初还打包了些点心做明天的早餐,被蒋熙元嘲笑了一番,说她得过且过,不讲究。
夏初原想着转天上午去百草庄问案子的,不过蒋熙元没同意,让她在家把脚养一下。夏初答应了,满以为蒋熙元会替她去,结果蒋熙元却被召进宫中面圣去了。
到了御书房,苏缜直接扔给他一个折子,蒋熙元心里一紧,还以为是有人弹劾他。打开一看,却是关于兴州一带旱情的折子。
“谷雨之后到现在,那边就只下了一两场的小雨,立夏前后正是农作物需水的关键期,要是再没有一两场大雨,兴州一带的农作物歉收是一定的了。”
“臣听说,皇上早早就已遣了工部的人过去主持蓄水井窖的修建了,怎么?旱情比预想的要严重?”
“是比预想的严重,不过好在只是兴州、临风等四个郡县,倒也影响不会很大。朕只是担心当地的民生。”苏缜一边说着,一边又翻出个折子来递给了蒋熙元,“朕已经让户部拟个减免税赋和筹措赈灾银两的法子了。”
蒋熙元接过来粗粗地看了一遍,没敢轻易接茬儿。他知道,苏缜找他过来绝对不是说这些的,也不是让他评价户部的工作水平的。后面一定有个转折,转折之后,才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而且,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
来了!蒋熙元暗道。
“户部也有户部的难处,新朝甫立,用钱的地方确实多。”苏缜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了蒋熙元一眼,“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蒋熙元暗暗苦笑了一下,不疾不徐地说:“京畿六郡,筹措一些赈灾的钱粮,支援一下兴州四个郡县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臣回去安排一下,抓紧时间督办此事。”
苏缜微微一笑,不再多嘱咐,他知道蒋熙元既然说了,就一定能办好。
“除了上朝,你现在倒是很少进宫了。府衙里的事情忙吗?”
“按部就班,倒也还好。”
“那……”苏缜想了想,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夏初这捕头做得还顺手?”
“很好。虽然年纪不大,但查案很有天分,如今也压得住手下那帮捕快,是个合格的捕头。”蒋熙元说起夏初的时候,脸上不自觉地就带了笑容。
苏缜默不作声地看着,心中滑过一股淡淡的、让自己不太舒服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