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影视化有关的那些事(1 / 2)

🎁美女直播

电影《秘密》的台前幕后(《ALL读物》一九九九年十月号)

那是一九九八年六月的最后一天,文艺春秋约稿的小说终于接近完成。不过,当初说好的是写五百页稿纸的长度,结果却超出了将近两百页。我每周用电子邮件给编辑发送一百页文稿,所以这超出的两百页使得原本的计划整整推迟了两周才完成。不过呢,推迟两周也不算大事,好歹算是写完了——本来这部新作就已经比原计划晚动笔了两年。

书名定为“秘密”。某个小说杂志的编辑向我询问:“我们想在书评专栏宣传您的新作,可否先把书名告诉我们?”我直截了当地回答:“秘密。”结果对方立刻就火了,赌气说:“这么不情愿告诉我们的话,那就算了。”我感觉自己实在是取了个麻烦的书名。

《秘密》讲述了一个妻子的灵魂依附在女儿体内的故事。其实,在这一阶段,我就预料到可能会有不少人上门提出改编成电视剧的事。这与小说的好坏无关,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谈改编电视剧的多半青睐那些年轻女性角色比较突出的小说。当然,虽然有人提议改编,也不一定最后就能实现。更确切地说,在我的印象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实现不了。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你的小说太无聊了吧”,这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是很多作家与编辑都抱有同样的想法。“拍电视的才不管到底能不能开拍,他们就是广撒网,先挨个作上标记而已。”这是文字圈里的共识。

我有一搭没一搭地思考着改编的事情,心里开始琢磨谁出演这部作品的主角比较合适。小说的主人公是中年男性,不过如果搬上荧屏的话,恐怕就要进行改编,把他的女儿变为主角,而且这个女儿的年龄会拉高许多。小说中,一开始女儿是小学五年级,之后逐渐成长为初中生、高中生。这一角色让一个女演员演是不可能的。不,也许并非不可能,只是这样演出来会很奇怪,所以剧本从开头就把女儿设定为高中生比较妥当。要是让我改编的话,我多半会这么做。

说实话,这时我头脑中浮现出《无家可归的孩子》中安达祐实小姐的面孔。我想要是她的话,现在也还可能出演小学生吧。我又试着想象了一下,觉得不会显得太突兀。

“嗯嗯,那就只有安达祐实了吧。”

但是,我又设想了一下高中女生的扮相,立刻就灰心了。说实话,她完全演不出高中女生的娇艳性感。当然,以她实际的年龄来说,是可以演高中生的;不过就她的形象气质而言,还是小学生书包更适合她。

所以,我还是相信,从一开始就把女儿设定为高中生比较好。那么,谁演合适呢?

“广末凉子”这个名字自然而然浮现在脑海之中。我并不是她的粉丝,只是希望如果这位超人气女星能够出演的话,就会造成轰动,而我的书也许就会跟着大卖了。当然,那时我完全没想到事实真是如此。

《秘密》一书出版不久,责编H田小姐便告诉我有很多人上门谈拍片的事。顺便说一句,《秘密》有两位责编,H田小姐中间休产假去了,后来便由O村先生负责。

“A公司想把此书改编成电影,由广末凉子主演。B公司也说要让她主演。C公司考虑邀请深田恭子出演。还有——”

H田小姐说有三十多家公司都提出了改编的意愿,而且几乎都表示要让广末凉子或深田恭子主演。看来大家的眼光十分一致。

“两位谁主演都可以,只要能开拍就好。”我说。“是啊,呵呵呵。”H田小姐微笑着回应。

“我希望深田恭子演。”萝莉控的O村先生眼睛变成了桃心。

这时,我们三人都觉得改编只是个提议而已。对方说得天花乱坠,最后却是一纸空谈,这样的事情大家早就厌倦了。

然而,在年末,H田小姐打电话告诉我TBS电视台希望在年前把改编事宜敲定。TBS的提案就是由广末凉子主演。

眼看年关将近,我们和TBS的人见了面。

“我们已经看好了广末凉子的档期。”自称是制作人的间濑先生信心十足地说。他胡子拉碴,一副很不靠谱的样子。“预计她会在暑假的七八两月把戏拍完,大概九月末影片就会上映。”

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

“拍完一个月就上映?来得及吗?”

“来得及。”不靠谱先生间濑语气干脆,“肯定没问题。”

瞬间,我觉得这事更没谱了。我对拍电影的事基本一无所知,但也知道杀青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我不相信他们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剪辑、配乐以及其他各项后期工作。

间濑先生接着说:“我们准备请泷田洋二郎先生执导,齐藤宏先生改编剧本。”

说得是很诱人,但是这反而显得间濑先生越发可疑了。

“这个计划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少?”我不客气地发问。

间濑先生对于我的问题深感意外,他愣了一下,又自信满满地回答:“百分之九十八左右。”

“百分之九十八?”我有些吃惊。

“是的。”间濑先生点点头。

“哦。”

那时我在想,也就是说这事还有百分之二的可能性最终泡汤吧。与间濑先生等人告别之后,我愈加悲观地相信将是这百分之二最后成为现实。广末凉子主演由我的书改编成电影?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啊!

“听说要开拍了。”三月份我接到了H田小姐打来的电话。

“什么开拍了?”我问。

“电影啊。已经正式决定了。”

“哦……”我好像还在状况之外。

高中时代,我曾经梦想将来从事与电影有关的工作,实际上,那时我就拍过八毫米电影,并在文化节上放映。成为作家之后,我也曾憧憬有朝一日我的作品能拍成电影。今天,梦想成真,本应该欢呼雀跃才对,但我却不知为何,有种事不关己的感觉。

我想起以前朋友说过的话。

“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名字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报纸上的东野圭吾和我认识的那个傻瓜东野不是同一个人似的,作家东野只是一个与我毫无瓜葛的陌生人。”

当我的作品决定被改编时,我也是同样的心境。四月中旬,《体育报》等大小报纸竞相报道了“广末凉子将主演电影《秘密》”的消息。我看到后,仍然没有自己的小说即将在大屏幕上映的真实感。

这大概是因为我还没有意识到《秘密》这部作品已经开始自行发展的缘故。直到我看到剧本,才明白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当然,剧本和小说差别不小,最大的差异就是,主角由父亲变为女儿,而且女儿被设定为高中生。这两点都是我事先预想到的,不过,这种变化也为故事的其他部分带来了诸多影响。

其实,我心里有些犹豫要不要同意这种改编,不过,我仍然立刻回应对方“这样就行”。

我认为,书是读者说了算。读者读过作品,脑海里想象出怎样的画面是他们的自由。间濑制作人和剧本作家齐藤宏先生也是读者,既然他们相信这样的剧本能最有效地表达出我在小说中想要传达的信息,那么我愿意赌一把。当然,我的决定也是基于相信他们真是打心眼里“想拍出好电影”这一前提之上的。

然而,广末凉子小姐(这里突然称呼起“小姐”来了)却传出一些负面新闻,似乎是说她不去大学上课。各种娱乐报纸都大肆批评她入学之后没有去过学校一次,到底脑子里在想什么。

老实说,我觉得这又怎么了?上不上学是个人自由,不去的话就拿不到学分,毕不了业,不就是这点儿事嘛。很多学生倒是去大学上课了,但是也没有努力学习。毕业的人里又有几人能自豪地说自己在大学好好学习来着?如果广末小姐很少去大学上课,也不参加考试,依然能顺利毕业的话,到时候大家再质疑也不迟。也许有人对她入学的经过感到不满,也许有人因此受到了影响,但是也没道理把怨气出在她身上吧。

嗯,尽管我为她辩护,但也许是因为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实在太大,她自己也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临近暑假的某天,广末小姐突然出现在早稻田大学。我在电视里看到当时校园里的骚动,有些吃惊。这么一闹,想必她想好好度过大学生活也难了。那个不知道叫什么的人,动手动脚摸人家屁股也太过分了吧。

七月十四日,在调布的日活<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11600F0.png" />摄影棚召开了制作发布会。对方希望原作者也出席,所以我就穿着西装去了。直到那时,我才确信“嗯,看来是真要开拍了啊”,在此之前我还一直有所怀疑。

那天,首先是和演员们互相认识。我头一个看到的是岸本加世子小姐。我第一次看到她演的戏是电视剧《人性的证明》,戏里不时插入她的独白,那种虚无缥缈的语调真是棒极了。

篠原友惠小姐就像在电视剧里见到的那样,又可爱又亲切。石田百合子小姐则给人一种文静优雅的感觉。

而广末凉子小姐,用一句话概括,真是美人。在电视里看到她时觉得她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儿,但她本人五官更为深邃,鼻梁更为秀挺。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她在短时间内突然成长为成熟女性了吧。

总之,女演员们个个都比我想象中的更为纤细,脸庞也更为小巧,这种反差简直让我怀疑是不是眼睛出现了错觉。我忍不住把她们与H田小姐和《ALL读物》的B小姐作了一番比较。

男演员则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形象差不多。小林薰先生平常说话时略带关西腔,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小林先生扮演的角色在原作中是主角,我曾经跟文艺春秋的人说过“杉田平介这个角色让小林薰演不错”。所以,当我看到演员表时,真是吃惊不小。

扮演广末小姐恋人的是金子贤先生。我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比我还高,而且他皮肤晒得黝黑,十分帅气。我问他:“平常喜欢什么运动啊?”他有些羞涩地回答:“冲浪。”

记者会前,由工作人员先说明流程。

“这次八卦娱乐节目的记者也会出席,我们已请对方不要提出与电影无关的问题。但是万一对方还是针对私生活发问,请用那是“秘密”之类的话回避。”

不用说,这番提醒就是说给广末小姐听的。她不去上学的新闻尚未平息,又被拍到了和男朋友出双入对的照片,这让工作人员十分紧张。我可以理解工作人员事无巨细安排妥帖的良苦用心,但是心里却忍不住感到一丝失望。我一直想亲眼见识一下艺人被娱记围追堵截、追问不休的场景。

记者会大约四十分钟便结束了。我只是坐在台上最靠边的座位而已(后来看电视,几乎没有被拍到)。不出所料,果然有一个女记者向广末小姐提出了与大学和男朋友有关的问题,但被主持人巧妙地挡掉了。于是,其他人也就死了心。虽然记者来了不少,但是提出的问题却不多。

记者会后,广末小姐、小林先生和金子先生就立即开始彩排,其实几天前彩排就开始了。他们把会议桌当做拉面馆的饭桌进行试演——据说要把整个故事都排演一遍才会正式开拍。

后来,制作人间濑先生告诉我,这种方式已经用得越来越少了,现在一般都是根据演员的档期,一个场景从排演到正式拍摄一气呵成,所以刚开拍时与杀青之前拍摄的场景在质量上会有差异。也就是说,虽然时间紧张,但是《秘密》在拍摄流程上绝不含糊。

话说这天,间濑先生突然提出一个意外的请求,他请我参加演出。这不是开玩笑嘛,我一口回绝了。但是间濑先生可没那么好打发。在我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就把我说动了。

“有两个角色可以选择,一个是寿司店的客人,还有一个是大学教授。”间濑先生竖起两根手指,开心地说。

真是困难的选择。

寿司店的客人没有台词,只要坐在广末小姐和小林先生旁边吃寿司就行。而大学教授则有上台讲话的重要戏份。光这么一听,大家都会觉得寿司店客人好演吧。但是,这个角色需要一项厉害的演技。他要看向广末小姐和小林先生,露出“啊?他俩到底什么关系?”的诧异表情。换句话说,要用眼神演戏。

犹豫了好半天,我终于选择了大学教授这个角色——用眼神演戏实在太难了。而教授虽然有台词,但那就是一个讲话,不需要什么语气;而且台词全写在纸上,只要照着念就好了。

八月五日,我来到位于八王子的某大学,拍摄工作在此进行。许多大学生打扮的群众演员来回走动,仿佛真的置身校园。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群众演员全都是剧团成员,个个端正秀丽,身姿优美。尤其是看到啦啦队的女孩儿时,我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

“哎呀,来得真是时候啊!”

听到我的喃喃自语,O村先生说:“别这么色迷迷的好不好!”接着,他又在我耳边悄声说:“其实,下周要在所沢的高中拍外景。到时候会来很多扮演高中女生的群众演员呢。”

他说完,还嘿嘿嘿地笑出声来——到底是谁色迷迷啊!

拍摄工作在小雨断断续续的糟糕天气下进行,这场戏拍的是进入医学系就读的女主角在学校餐厅与朋友谈笑的场景。看着他们彩排,我觉得最困难的就是工作人员必须全盘掌控大批群众演员的动向。只是一个从后面走过的动作,就得花好大功夫才能把时机抓得恰到好处。我终于明白为何工作人员个个汗流浃背、晒得黝黑了。

制作发表会时,我和广末小姐只是简单打过招呼,但是那一天我却有幸与她一起接受记者采访,也顺便和她聊了几句。聊天的内容记不清了,但是后来在电视节目中播出时,我看到自己一脸傻笑,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实在对自己很失望。

吃过工作餐后,终于轮到我出场了。我换上西服,化好妆,在一旁等候。

话说我演的居然是一个医学院的教授。如果大学时代的教授看到我,一定会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我对着镜子反复端详自己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教授。间濑制作人说:“没事啦,大学老师也有很多类型的。”听了这话,我也没感到多少安慰。

年轻的工作人员拿来一张稿纸似的东西,那上面写着我的台词。

“站在台上,把这上的内容读出来就可以了吧。”我问。

“是的,基本就是这样,不过……”年轻的工作人员挠挠头,“那个……希望您不要总低着头,最好能环视全场讲话。”

“但是不低头的话就没法念了呀。”

“嗯,所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如果您能把台词背下来就最好了。”

“啊?!”

我大吃一惊,但是看到对方不住鞠躬说“拜托了”的样子,也不能临阵打退堂鼓了,只好勉强答应下来。

照本宣科与流利地背诵,这两者的压力是云泥之别。我心里七上八下,后悔没有选择出演寿司店客人,但是为时已晚。

而且,来到拍摄现场一看,又让我吃了一惊。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坐着两百多个群众演员,他们扮演学生,而我要在他们面前讲话——当然,这一切都会被拍摄下来。

“稍微有点儿磕巴也没关系,请像教授一样,有气势地发表讲话。”

泷田导演的指示就这一句,但是这个“有气势”是最难的地方。谁叫我一直以来都活得不够有气势呢。

练习了两三次之后,终于要正式拍摄了。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来,化妆师急忙上前给我补妆。我出汗其实是因为在实际拍摄中为了避免杂音,必须要关闭空调的缘故。盛夏的教室里热得难受,而电影的季节设定又是春季,所以大家都穿着厚衣服。还有,那时虽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但是为了营造出白天的效果,窗外架设了巨大的照明设备用来照亮室内。群众演员们也都非常辛苦,不过最辛苦还是需要拍摄特写镜头的广末小姐。她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工作人员,啪嗒啪嗒地朝她脸上扇凉风。

我的演技(如果那也能算演技的话)好歹帮助我一次就拍好了。我由衷地松了口气。要是在这种热带地狱里还连续NG的话,可真没脸面对工作人员和其他演员了。

我在休息室把妆卸掉,顿觉身心舒畅。广末小姐夸赞我:“您演得可真好!”虽然知道这是客套话,但我还是很开心——还是选择了有台词的角色好啊。

八月二十一日,我去日活摄影棚参观。上回满脑子都是自己怎么演好戏的事,根本无暇细看摄影棚的样子。

间濑制作人立刻带我入内参观。摄影棚里搭起主角居住的房屋布景。布景做得非常精细,就像样品房一样,连院子都有。

按照设定,主角的家是二层小楼,当然,二楼的部分另行搭建在别处。二楼是女主角的房间,墙上挂的画、镜框上贴的大头贴、桌上摆的照片等小道具都做得无比精致,让我很是欣慰。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泰迪熊也好端端地摆在那里。

以前只在脑海中描绘过的场景真实地出现在眼前,虽然并非与原作分毫不差,但是我心中依然涌起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动,就像初次踏上只在照片上欣赏和憧憬过的地方一样。责编H田小姐也兴奋得眼睛发亮。但是,工作人员却没有上次那么精神。不知为什么,片场好像笼罩着某种低迷的气氛。间濑先生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疑虑,他说:“由于连续顶着烈日出外景,广末小姐皮肤被晒伤得很厉害,昨天都到医院去了。拍摄计划被全盘打乱,所以大家才会有些紧张。”

原来如此,我总算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