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①。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②。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③。少年有意伏中行④。馘名王⑤。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⑥,空怅望,过维扬⑦。
【注释】
①这三句是作者经过扬州时,但见平沙浅草,征途茫茫,而这条北通中原的大路又经过了多少次战事,经历了几度兴亡。
②这两句是写夜间听到涛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骨:指人的气骨节操。
③谩:徒然。这三句是徒然悲叹千古以来的英雄亦难以建成功业。
④伏:佩服。中行:原为春秋时晋国六卿(将军)之一。这里泛指军官。
⑤馘(gu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句是指杀死敌人的统帅。
⑥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这句是说自己想要上书但又恨离朝廷太远,只好作罢。
⑦维扬:即扬州。
【简说】
作者写了好几首在扬州、镇江一带怀古伤今的词作,其中或夸扬州的壮丽、或叹故土沦丧。本词上片先写兴亡之感,再为古来英雄的遭遇发出慨叹。下片抒写自己少年时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如今路经扬州,回首前尘,不胜怅恨之至。
清平乐
瓜州渡口①。恰恰城如斗②: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③榆柳。面前直控金山。极知形胜东南④。更愿诸公著意,休教⑤忘了中原。
【注释】
①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县南。州,或作“洲”。
②城如斗。:指城形如北半。
③玉关:泛指边塞。
④这两句是说瓜州直接控制镇江金山,是东南的要冲。
⑤休教:休要,不要。
【简说】
瓜州渡,是长江北岸的渡口,据此可以渡江宜抵镇江。南宋时,这里是金兵南侵的冲要之地。所以,这个“乱絮飞钱”的南方小镇,如今已成了从前的边塞玉门关。接着说瓜州南控金山,形势十分重要,提醒朝廷诸公加意经营,不要忘了中原地区。吴潜(二首)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德清(今浙江县名)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枢密院长官)。后被劾贬化州团练使(州军事长官),死于循州(广东惠阳县)。他与姜白石,吴文英等词人都有交往。他的词写得风致翩翩,但亦很注重内容,在不少词中都吐露出忧国之思。有《履斋诗余》。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①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②。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③。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④。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⑤。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⑥。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⑦。
【注释】
①李御带珙:李珙字开拍,吴郡人,官国子司业,有《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御带:官名。
②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表宫殿朝堂。翩然:即飘然。这两句是问李珙为何离开朝廷,飘然引退。
③这两句写李珙将过着江上烟波、与鸥鹭作伴的隐居生涯。
④这两句写空有报国之心而不能实现,虽怀济时奇策而无处吐露。
⑤垂虹亭:在吴江(今江苏吴江县)。《吴郡图经缕志(中)》。“吴江利往桥,庆历八年,县尉王廷坚所建也。……桥有亭曰垂虹。苏子美尝有诗云:‘长桥跨空古未有,大亭压浪势亦豪。’非虚语也。”这里是泛指。鲈堪煮、指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起想到吴中的菰菜、鲈鱼脍等,就弃官回到松江。这两句是说在桥亭之下系住小舟,煮鲈鱼脍,过着逍遥的生活。
⑨浑:全。冉冉:慢慢地。如许:如此,这样。这两句是说世事都未了结,而岁月如流,人亦垂老。
⑦这两句是说举头问天,天亦无语,即是说自己的感慨无人理解。
【简说】
本词是借送客抒发感慨,客人由于一心想要济时报国而不可得,因此只能远去江湖。然而世事未了,退隐亦非长策,“欲归无处”、“问天无语”,写出了主、客两人所共有的心情。
满江红齐山绣春台①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②,透岩穿岭③。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④。山之下,江流永⑤。江之外,淮山暝⑥。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⑦。勾蠡规模非浅近⑧,石苻事业真俄顷⑨。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⑩。
【注释】
①齐山:在今安徽贵池县东。绣春台:在齐山顶上。
②筇杖:竹杖。
③透岩穿岭:穿山越岭。
④这两句是说,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载之下还来神游故地,将只见寂寞空山。
⑤永:水流悠长。这两句是说齐山之下江水长流。
⑥淮山:指淮水两岸的山。宋、金以淮水为界。暝:日暮。这两句是说江北淮山笼罩在暮色之中。
⑦虎狼:喻敌人。梗:阻塞。这两句是说中原一带敌人还盘踞在那里。
⑧勾蠡:指越王勾践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请和。此后他卧薪尝胆,并用范蠡、文种等整顿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攻灭吴国。这句是说勾践和范蠡的灭吴规划是长远之计。
⑨石苻:指后赵石勒和前秦苻坚,他们在位时间都很短。俄顷:一会儿。这里暗以石苻喻金国。
⑩宇宙:天地万物的总称。这两句是说古往今来、兴亡盛衰的道理,又有谁能理解呢?
【简说】
唐杜牧在池州刺史(今安徽贵池县)任上(八四四——八四六)曾有《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这首词上片回忆十二年前上齐山登台顶的少年狂兴,如今重游旧地,风景依然,狂气渐消。怀想杜牧昔曾来此登临赋诗。下片写山下江水奔流,山北淮山暝瞑,中原一带仍然被敌人盘踞。作者认为敌人貌似强大而不可能持久。因而期望朝廷上下能效法越王勾践作长期备战打算。这里反映出他对**的关心。淮上女(一首)
淮上女,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在宁宗嘉定间(金宣宗兴定末1220左右),金人南侵时被掠去。
减字木兰花
淮山隐隐。千里
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简说】
在公元1220年左右,金国北面受到蒙古军队的进攻,被迫将首都南迁到开封,国力日趋衰徽,但与此同时,却仍连年攻宋,妄图夺取南宋领土来作为补偿。在金军屡次进犯及狼狈退却之际,不知多少人民遭到杀戮掳掠,不知多少财物遭受破坏掠夺。淮上女就是不幸的牺牲者之一。
词中写淮上女与亲爱的故乡永别之际,她依恋的目光看着故乡的山水,云雾缭绕的山峰和烟波缥渺的江水似乎都充满了愁恨。旅途是那样漫长,她泪眼模糊地不断回望故乡,对着暮春的晚景,多少新仇旧恨一起涌上了心头。黄孝迈(一首)
黄孝迈,字德文,号雪舟,生平事迹不详。
湘春夜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①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②前,惟是有、一波湘水③,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④。这次第⑤,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⑥。
【注释】
①楚乡:指长江以南一带。
②翠玉楼:指装饰着绿色玉石的高楼。
③湘水:在今湖南境内。
④桃根:见吴文英《莺啼序》。这里借指作者恋人。
⑤这次第:这许多情况。
⑥并刀:见姜夔《长亭怨慢》。这两句与姜词“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意思相近。
【简说】
《艺蘅馆词选》认为本词有所寄托:“时事日非,无可与语,感喟遥深。”词中先以翠鸟拟人化,说它苦于清歌无人领会,柳花又不解自己伤春之意,更有谁体贴自己的柔情。这是借以表现作者忧心**的心情无人了解。在作者眼里,空樽、青山、残月都是有情之物,一起为**日非而悲恨落泪。
刘克庄认为他的词写得清丽绵密,风格与秦观词接近(《后村集·跋雪舟长短句》)。方岳(一首)
方岳(1199~1262),字巨山,自号秋崖,祁门(今安徽县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历任饶州、抚州、袁州的知州。著有《秋崖先生小稿》。
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②。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③。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④。萍洲外⑤,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释】
①平山堂:在扬州,欧阳修建。他在《朝中措》中说:“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②酒螺红:红螺酒。
③蓬舟:小船。菰菜莼羹:用晋张翰弃官回南的典故。这三句是说南归退隐已不可能,鸿归北方也无话可寄。暗指南北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