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宋词三百首 佚名 3780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④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中原。这两句是说自己醉中北望,不胜故国之痛。

⑤萍洲:指江中长满白萍的小洲。敛眉峰;形容山峰逐渐隐入暮霭之中。

⑥当时杨柳:欧阳修曾在平山堂前种植杨柳,人称为“欧公柳”。这三句是说不见当年欧公手植的杨柳,只是雨打风吹,岁月匆匆,销磨了多少古往今来的英雄。

【简说】

苏轼在黄州时曾作《水调歌头》,其中说:“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这是想起扬州平山堂,怀念欧阳修其人其词。作者来到平山堂,用东坡韵写了这首词。先是从眼前秋色引出愁思。酒后遥望中原,但见夕阳满山,更有遗恨无穷之感。下片叹息欧、苏两翁的遭际。岁月如流,英雄老去,匹马孤啸于西风之中,真有不胜吊古伤今之感。萧泰来(一首)

萧泰来,字则阳,号小山,临江(在今江西省)人。理宗绍定二年(1229)进士,有《小山集》。

霜天晓角梅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②。清绝。影也别③。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释】

①赖是:亏得。

②浑:全。角:军中乐器。

③影也別:指疏影横斜,别有风致。

【简说】

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中以梅喻人。先写梅天生有骨气,受得住霜雪严寒,却不为角声中传出的离别之音所动。再写它孤芳自赏,不想和盛开在春风中的海棠争妍斗胜。许棐(二首)

许棐,字忱父。海盐(今浙江县名)人。理宗嘉熙中,居于秦溪,自号梅屋。多与江湖派诗人交游,诗风亦接近,多咏歌闲适、模写山林。词共十八首,都是小令。有《梅屋诗稿》及《梅屋诗余》。

喜迁莺

鸠雨细,燕风斜①。春悄谢娘②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③。钏金寒,钗玉冷④。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⑤。

【注释】

①这两句形容鸠鸟和燕子在斜风细雨中来回飞翔。

②谢娘:指思妇。

③暮云:指傍晚时天涯上空的云霞。这两句是说咫尺天涯,两人相隔虽只一重帘子,就无法相见,不必有断肠人在天涯之叹。

④这两句即金钏寒,玉钗冷,形容春寒。

⑤孤负:即辜负。韶华:美好的春光。这两句说春来梳洗时无心插戴花儿,辜负了几许春光。

【简说】

这首闺怨词,写得清丽缠绵而又哀怨欲绝。先说幽居闺中,与恋人相隔咫尺,也不能会面。再说由于辜负大好年华而产生的幽恨,即使有酒也无法消除。

**花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①。雨窗和泪摇湘管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③。

【注释】

①这两句是说一春未曾出游,想来湖上已是叶密花谢,春意阑珊。

②湘管:用湘竹做笔管的毛笔。

③琵琶怨:琵琶奏出幽怨的乐曲。李颀《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这两句是说东风不管琵琶中传出伤春相思之曲,仍然将枝头的花儿吹落满地。

【简说】

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了伤春念远、凄凉孤独之情。本词颇有宋初小令气息。试看晏殊《清平乐》的写相思:“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张先《一丛花》的写离愁:“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比较之下,

可以看出格调的近似。吴文英(十首)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曾在苏州、浙江一带当幕客。词有《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

吴文英词远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尹焕推重他说:“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花庵词选》引)吴词注重音律、善炼字面、多用代字而且雕琢工丽;但因过分研炼,有的词流于晦涩。张炎《词源》就认为吴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这是南宋两派词论在评析具体词家时看法上的分歧。实际上他在艺术技巧方面有独创之处,不能片面否定。吴词的主要缺陷是和历来写艳词的作家一样,即内容比较狭小,较少反映社会现实而多个人身世之感。

清代浙西词派以吴文英为姜派词人。到清中叶以后,周济《宋四家词选》则将吴文英与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列为四家,以总领两宋的词人。这一看法影响到晚清的许多词人,他们对吴词展开了更为认真、深入的研究。

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①游废园

采幽香,巡占苑,竹冷翠微路②。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③。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④。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⑤。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⑥。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⑦

【注释】

①龟溪:在今浙江德清县。《德清县志》:“龟溪古名孔愉泽,即余不溪之上流。昔孔愉见渔者得白龟于溪上,买而放之。”

②幽香:指清香袭人的花枝。巡:行游。古苑:即“废园”。翠微:指青翠的山气。翠微路:指山间苍翠的小路。这三句是指在荒废的园林中漫步,边摘花,边穿过苍竹绿丛掩映下的小路。

③溪根:溪边。小莲步:指女子的脚印。《南史·齐东昏侯记》:“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这两句是说女伴们在溪边斗草嬉游,在沙地上留下了脚印。

④这三句是说一年易过、又届寒食节,自己年华老去,却还在他乡浪游。

⑤因甚:为什么。悭(qiān千):吝啬。这三句是说为什么老天也吝惜春光,稍阴便又下雨,致使春日虚度,无法尽情游赏园景。

⑥这两句是说春光易老,已是绿满长亭归路,自己的思乡之梦也随着飞絮远去(指思归而不可得)。

⑦这三句是指花影摇曳、莺声婉啭,似乎含着无限情思,使我不禁伫立凝想,为它们的挽留而暂时流连。

【简说】

本词写寒食节客游废园时的身世之感,写来含蓄沉着,情韵特胜。上片先叙巡游废园时见到的清幽景象,并因佳节而兴起自身孤独、浪迹云山的慨叹。下片写寒食天气:轻阴成雨,引起旅人归思,而花影、莺声又象在含情挽留,寥寥几句,勾勒出他留连美景、欲行又止的形象。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①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③。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④。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⑤。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⑥。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⑦。

【注释】

①除夜:除夕。立春:周密《武林旧事》说:“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掌管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旛雪柳……是月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

②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辛弃疾《汉宫春》有:“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花信:“花信风”的简称,即花期。此处指彩幡。这三句是说立春日妇女头上戴着新制的彩幡。

③这两句是指残阳照、东风吹,不放旧岁的年华逝去,兼指立春与除夕。

④西窗:指昔日自己和伊人晤谈的地方。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侵跷:天刚亮。新年莺语:杜甫诗:“莺入新年语。”这三句是说除夕之夜与伊人点烛守岁,在笑语声中迎来了新年。

⑤尊俎:偏义复词。这里揩俎,即砧板。玉纤:玉色的纤手。擘(bò):剖分。黄柑:春盘中的果子。辛弃疾《汉宫春》:“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幽素:幽情素心。这三句是回忆旧时伊人曾手剖黄柑,准备春盘,那种温馨的芳香绾住了自己的幽情。

⑥这两句写自己归家心切,梦魂如能飞返故乡,徜徉在那波平如镜的湖边,恐也将迷离失路。

⑦结尾三句,写眼前天寒,孤身作客,两鬓苍白,好象沾上千点吴霜,与乱落如雨的梅花相对无语,可说是景中见情,倍增凄寂之感。吴霜:李贺《还自会稽吟》:“吴霜点归鬓”。

【简说】

题目是除夕又兼立春日。上片写人家除夕守岁以及迎接新春之乐。先写头上春幡。《岁时风土记》说:“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为小旛,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之下。”春幡表明春已来到,添烛不眠则是极写守岁之乐。

下片指出立春所用的春盘黄柑,是伊人所置办。如今春已归来而客犹未归,归梦苦自萦绕,相对唯有落梅如雨。这里上下片对照,设想细致入微。

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①。楼前绿暗分携路②,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③春寒中酒,交加④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⑤。

【注释】

①草:起草。瘗(yì忆):埋葬。庾信有《瘗花铭》。铭:文体的一种。

②分携:分手。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③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④中(zhòng)酒:醉酒。

⑤交加:形容杂乱、多。

⑥双鸳:指女子的绣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双鸳不到:即伊人未来。幽阶苔生:指苔生石阶,遮住了上面的足印。庾肩吾《咏长信宫中草》:“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这两句是为伊人不来相会而感到惆怅失望。

【简说】

这是清明怀人之作。听风听雨,景中有情。清明时在风雨中葬花,表示情已深;愁写葬花之铭,说明情更深。楼前就是分携(手)之路,柳

一丝,情一寸,是极写伤离惜别,而意犹未尽。下面再即景写情,申说中酒是为了消愁,莺啼却依然惊梦。

下片说日日扫林亭,是天天盼望伊人再来。依旧赏新晴,是人面不知何处之意。人去亭空,不胜惆怅,甚至见秋千而思纤手,见黄蜂频扑而疑秋千索上凝有余香。“惆怅”两句用来点明“分手”题意,而又自含蓄不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