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画家李唐(1 / 2)

🎁美女直播

“下臣贺大家乔迁之喜!”

六十多岁的画家李唐向着新汉的天水郡公赵佶郑重行礼,赵佶笑呵呵地受了他一拜,这才说:“曦古先生无需多礼!”

王伦此前封赵佶为和乐公,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仿安乐公的旧例,但朝廷的说法,却是取用嘉名,因为前宋广南西路的朱崖岛,曾设了万安军,万安军管辖的万宁县,下面有个“和乐墟”的乡。

所以严格来说,和乐公属于乡公,但新汉承唐宋制度,公爵分国公、郡公、县公三级,因此和乐乡公就颇有些不伦不类。

洪武四年时,水师大都督李俊受命安抚南海,海南岛就变成了新朝的琼崖府,万宁、陵水、宁远、吉阳等岛屿东南的几个县,则被划为靖海府,而和乐县也第一次出现在了朝廷的坤舆地图上。

和乐县大致在后世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带,琼中县的古地名其实都不错,比如三国时孙吴命名朱卢县,两晋以来为玳瑁县,隋朝为颜卢县,唐朝则定为乐会县。

李俊在陵水县附近开辟了一座小码头,尚书省则将万宁县西面的大片山林确定为和乐县地,赵佶总算是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县公。

灭金归来后,王伦放宽了对赵佶父子的限制,不再软禁于青城,而是在东京城东南挑选了两处宅院,作为天水郡公与成纪侯的府邸。

赵佶乔迁,朝廷派了军队协助搬家,但前来道贺的人并不多,实际上赵佶的朋友还真不少,只是在新朝为官的官员们几乎没有,所以头一天只有李唐前来祝贺。

李唐字曦古,是孟州济源府河阳县人士,政和年间被赵佶选中补入画院,便成为了一名低级待诏,在赵佶为帝时期,他在皇家画院的声名并不显赫。

因为李唐擅长画山水、人物、牛,只可惜赵佶时代的画院人才济济,山水画有天才王希孟,画人物他又比不过张择端,至于画牛,赵佶的审美倾向是花鸟,所以他远不如前二人那么出名。

同许多皇家画院的画家一样,李唐也是民间画师出身,四十八岁才考中画学,所以他一向非常感激赵佶的赏识、提拔之恩。

在王伦领军逼近东京城、赵佶父子光速投降后,李唐原本也打算就此辞官,仍旧卖画为生,却被张择端极力挽留并推荐给了王伦,因为张择端认为,李唐的画技,非常符合王伦曾对他要求的所谓“立体感”、“层次感”,以及“光影效果”。

李唐很是愤怒,觉得张择端背叛了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反而热衷官场,既然王伦请他绘画,他就要用图画表达立场。

于是李唐画了一幅《采薇图》,并落款“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就这么送呈了上去。

王伦也不傻,如何看不出李唐想要表达“宁死不食周粟”的气节,但他并没有计较,因为说实话,那时候反对他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李唐这位画家一个。

古代的画家们往往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无法在绘画中表现出距离感和方位感,比如着名的《韩载熙夜宴图》,图中的官员权贵与侍女们的身高、大小比例很是失调。

出于军事上的考虑,王伦迫切需要懂得、或者说能够表达出这种方位感的画家们,来教授学生们相应的技巧,因为军事上测量河流、道路、山林等的方位,要求的是准确、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