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东珠三角工业基地的重要原材料上游提供商————杨秀清等人所从事的广西煤炭与木炭业兴衰,其实也算是和当下的石油工业崛起一事,存在着间接联系。
不同于史实上由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物理打开了中国市场的英国,对中国进行了大量金属制品倾销,进而导致了佛山冶铁业独霸岭南的地位开始动摇,并逐步走向衰落,珠三角贸易受到分流打击,进而像是连锁反应般的带动了广西木炭需求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史实上的杨秀清等烧炭工人接连失业的情况。
本时空则是由于来自大量德州,阿拉伯,高加索大油田的开发以及廉价优质石油运输到本土之后,带动了汽油和柴油内燃机工业的大幅度兴起,与过去曾经高度依赖木炭与煤炭蒸汽机锅炉的旧式蒸汽机工业快速衰落,才使得同样面临了过程不同,但结果一样的原材料需求供应大幅度减少的杨秀清等人,被历史洪流冲刷下的一个小小浪花,直接就拍死在沙滩上,‘喜迎’了这种下岗再就业的情况……
如果单纯只是煤炭行业干不了的话,那大不了杨秀清等下岗工人群体还是可以咬一咬牙,去码头抗大包干苦力,又或是进入新兴的电子厂企业里面打螺丝去。
可与煤炭工人大下岗所随之应运而生的大萧条到来之后,这国内城市工人的生存环境,无疑也就随之变得愈发艰难了起来。
对普通市民来说,这场灾难的洪水深不可测,它们滚滚而来,冲掉了古老的潮标,在祖传智慧的停泊处挣扎着。
思想的条条框框,传统的陈词滥调,长辈的古老智慧,全都在书籍、杂志和私人谈话中受到了挑战。
或许,归根到底,国民政府对市民们那些‘保卫我们现代生活’的许诺,终究被证明只不过是一种宣传,是词语的暴政,或者是资本主义的民间传说。
但是,在年轻人面对这种情况选择了忍无可忍的动辄造反的同时,中、老年人却常常更加顽强地坚持某些古老的忠诚。
特别是如果现状中有他们的个人利益的话——他们会奋起捍卫像苦干、节俭和个人进取这样一些真理,反对改变法律和政体中的某些方面,他们经常把这些方面与自己年轻时期更幸福的时光,又或是比现在痛苦的多了的带清时期联系在一起。
仿佛只要现在不比过去够烂,那么只要再忍一忍,将来都会自然变好。
然而,即便是在这个群体当中,贫穷的威胁也仍然在发挥它的可怖影响。
在经过足足一年时间之后,失业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机理之中。
它的严酷以及显而易见的毫无希望,可谓空前绝后。
金融恐慌和银行倒闭,雨天和荒年,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都在为当前国内多数民众们的困苦现状,带来了更多的雪上加霜。
虽然细究起来的话,倒也不是说过去经济上行期间,就没有自然灾害了。
只不过当时财政远比萧条时期宽裕得多的国民政府,能够拿出大量资金组织人手进行应对,才显得那些已经被解决的差不多的天灾,仿佛在过去的时光里面,从未出现过一般。
工业化这种本身就是在改造自然环境,力主人类征服自然本身,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靠天吃饭的行为本身的最大好处,无非就正在于此。
可一旦经济出现问题,国民政府拿不出钱来如同过去那般继续靠着组织大批民工修建‘南水北调工程’治理旱灾,以及在洪灾泛滥地区安置大量机器,直接把河道水位都给它抽干了的话,这些无人治理的天灾无疑也就将如同工业化时代的大自然化身那般,展现出阴晴不定的多变与暴虐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