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萧条的后果(1 / 2)

🎁美女直播

【任何人在1846年买入股票,而且一直持有的话,那么他/她将来就要白白等待大部分的人生消逝,才可赚回自己所亏损的。】

【————南洋共和国前总统,王甲。】

正如同这句话语的描述那般,这场不一定是后无来者,但一定是前无古人的中华共和国史上最大一次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本身,所带来的股灾后果,已经开始在股灾正式爆发的一个月后开始初显其中威力。

在此番股灾爆发前,中国经历了所谓【咆哮的三十年代】这段不正常的经济繁荣上升期。

人们普遍不理会投机买卖的风险,憧憬股市将会再创新高,并过着奢华的富贵生活。

就在股灾发生前夕,国内著名徽商胡雪岩,甚至胯下海口说出名言,宣称“中国股价已经像立足于九天之上的凌霄宝殿那般永远漂浮”。

可是,这种乐观的态度,连带人们从牛市获得的丰厚利润,却通通在【黑色星期一】的股灾到来之后,所尽数化为了乌有。

在当天,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价率先急跌,随后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暴跌,持续一个月方才止息。

这个黑色六月的股灾,还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从1845年的顶峰走进下坡。

其实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灾发生前的一段日子,股票市场已处于大幅波动。

市场上不时出现大手卖出股票的情况,间中却又见到股市短暂上扬和复苏。

在1846年11月至12月,及1847年初有短暂回升的迹象,可是此后股市再进一步急泻,大有一副自此步入大熊市的迹象。

至于在七月月初时分,就立即与国民政府那边紧急召开的救市会议以及相应手段,也都纷纷处于相当微妙的僵持状态。

毕竟现场人多嘴杂,彼此互相在这场大萧条中的利益受损程度也都并不一致,而且这种救市会议又不是玩家点一下《钢铁雄心4》里的国策树,便能直接一键消除的东西。

固然在此期间有诸多商界巨富,譬如伍秉鉴,胡雪岩,与乔致庸等国内富商,以及聚盛公司,和顺联盟等跨国大财团当事人们纷纷相继高调大手入市,企图稳住公众对市场的信心,但这些努力却全都还是以失败收场。

大盘指数以在6月29日当天暴跌了足足12%告终。

由于交投过多,报价机要一直运作至当晚7时45分才勉强收盘。

总括而言,市场在6月29日一天损失70亿金圆券,而整个星期的累计损失则高达150亿金圆券。

整个股市由1846年的最高点计,一共蒸发掉89%。

这也是自19世纪以来所见的最低点。

总体来说,投机风气炽热的现象可以说是导致这场经济危机这么快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时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大洒金钱购买股票,其中不少投机者更以资金杠杆的形式买入更多股票,完全是一副全民入股的投机风气,现象并不健康。

在1846年3月,股票经纪日常贷款予小投资者的金额,相当于股市市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市场上的总贷款额超过40亿金圆券,比中国当时流通货币总额还要多。

在大萧条爆发前的1845年,全国人口都已经有将近十分之一的人,正把钱投入到股市。

买卖股票已成为中国人最新养成的一种共同爱好,使得整个国家都沉醉在其中。

以至于刚到中国这边采访的欧盟记者安德鲁·科伯恩都这样说道:“你可以和他们谈论政治,通俗小说,或空气质量乃至音乐、房子,但最终你还是要谈到股市,这样这场谈话才显得有意义。”

股价的上涨吸引更多人投资股票,同时股民期望股价会继续上升,在投机买卖下进一步推高股价,继而形成了经济泡沫。

也就是直到这个时候,平时最喜欢高喊‘接触管制与经济干预’,‘将大政府换成小政府’,‘管理型政府应该转型成服务型政府’,以及‘一切交给自由市场去自由调控变成一切都好起来’声音的不少进步党人,与部分被富商们投资操弄的报纸媒体,在当下才开始装起了死人一言不发……

当然,虽然也有少数极为嘴硬的市场派支持者,认为这都是政府的错误管制才让正常的经济衰退,扩大成了大萧条。

可明显占据了多数派生态位的大政府派支持者,却显然认为这场大萧条显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缺陷,进而呼吁更多政府管制和干预。

但不论他们的观点到底会由哪方获得最终胜利,当下也都不得不先面对这随着股灾出现,所连锁引发的大量公司裁员以及失业率暴增,和犯罪指数开始在股灾发生后的这数个月时间里直线上涨的这一社会难题……

全国失业率正在极短的时间呈指数型上涨。

不过短短一年时间,就从个位数提升到了10%,并且还仍未停止上涨势头的大有一副朝着20%方向直线前进。

被国民政府强势把持的中华共和国,一直都是被高就业率和超前消费理念主导的国家。

在消费主义的风气被刻意推动,搞得当今年轻人普遍习惯当月光族的当下,一旦发生大面积的普遍失业,那么没有多少储蓄的年轻城市工人,将必然成为这个不具备福利体系的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

饥饿会使人失去理智,在原始本能的驱动下开始偷窃与抢夺。

社会正在变得动荡不安。

相比起面对着生存压力之下,很快就用脚投票的选择发展点‘通辽副业’去改善自己困境生活的底层居民,城市中产阶级在这个大萧条时期可谓是心态最纠结的一批人。

从小康生活的神坛跌落,迅速的完全让人没有一丁点心理准备。

昔日坐在办公室里的工程师、甚至是志得意满的校长、银行家等体面社会人士,都在席卷整个社会的无差别大裁员风暴下,沦落成了干最不需要脑子的笨重体力粗活劳动的工人。

而且很多时候,干粗活的工作也要靠运气才能找到。

谁又能想到,在这年头的一线城市里陆续前往公寓又或是民房门外敲门乞讨的乞丐,可能在几个月前还是衣冠楚楚的某个企业高管。

如今挨家挨户低眉顺眼的兜售那些不靠谱保险传单的推销员,也许几个月前正在报纸上发表着键政言论,正在银行爽快地签发贷款。

曾经的天堂生活舒适区,一下子就因为阶层滑落变成了他们眼中的‘地狱’生活。

绝望和焦虑正无处不在。

生活的困苦对于这帮落差感极大的人群来说,还抵不过精神层面上的困苦。

如果说饥饿和寒冷还可以忍受,那么内心世界的煎熬却在实实在在地摧残着一个人的意志。

大萧条来临,不仅令全社会的财富在一夜之间蒸发殆尽,同时还令广大市民们的内心遭受了巨大暴击。

职业感丧失,以及生存的危机,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外界的一种不可掌控性。

如同幼小的孩童只有闻到母亲的气息才能安睡,人们只有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才能放松自己。

稳定的长期安全感,是人类精神的第一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