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用玩意儿集中让警卫保管起来,才能令的他们可以两手空空的自由踏入考场内部。
此番的考试地点,是原本的【泺源书院】————即为后世那所【山东大学堂】,也就是山东大学这座名校的原始前身。
在共和政府决心要将这座当地书院提前个一百年时间,就扩建改编成近代化正规公立大学的今日,用于作为济南公务员们的考公地点,倒也未尝不是一种地方正规考场尚未修建完毕的临时选择。
至于考试的流程本身,虽然同样会有搜身以检查有没有作弊纸条小抄这种环节,但也没有科举考试时的那么严格繁琐。
基本上与后世的公务员考试算是比较接近。
非要说有什么显著区别的话,那就是考生在书写试卷时,多用的是毛笔铅笔以及蘸水式钢笔,而并非要到二战冷战时代才会被发明出来的圆珠笔与水性笔这种先进书写工具而已。
以及从左到右而不是过往文书之中从上到下的‘怪异书写方式’,以及简体字而不是繁体字的这种内陆文人早就略有耳闻的字体,让一众旧文人考生写着很不习惯。
在考试内容的层面上,则是根据每个公务员所想要报考地方部门不同,存在相应的差别。
在一场足以令所有考生都或是紧张或是上了年纪真被累到虚脱的考试结束过后,位于正午时分的免费公家午餐,倒是让这些家境多数不咋地的旧文人们好生开了一番眼界。
虽然并不存在什么糖醋鲤鱼,九转大肠,油焖大虾,把子肉等后世知名地方鲁菜。
可人手都能分到一个的卤蛋,以及大盘卤肉饭+青菜豆腐汤的荤素平衡搭配,整体油水与食盐也算充实的午饭,倒也足以令这些地方考生感叹一番自己这趟考公路途没有白费,哪怕没能考上也算值了。
就是部分肠胃不太好,太久没吃过荤腥的穷书生们,事后可能得多跑几趟厕所。
没有办法,谁叫这一餐起码大地主家只有家主一个人才吃得起,小地主过年才肯舍得吃的午饭伙食,对于这年头的广大中产市民来说,都是一种平时不敢奢望的高标准伙食水准呢?
农业国的低消费水准可见一斑。
若非如此,共和政府也不至于如此急切的渴望推进城市工业化,哪怕不惜玩起了新圈地运动也要如此这般操作。
唯有农业全面机械化,科学化,才能使得地方生产力因此出现井喷,政府才能养得起更多脱产的城市人口。
全民天天肉蛋奶饿不死人的温饱生活,才会不像过去一样只是虚空幻梦。
话题姑且回转。
总之当此番足以令无数地方旧文人考生们感到无比焦急的考试过程已经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