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1 / 2)

🎁美女直播

大(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能给你堆出1300万之多的巨幅人口。

可见【热带雨林气候+火山土壤=开挂人口承载力】的这条公式,已经变成了后世不成文的真理。

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两个热带雨林大区亚马逊和刚果河流域,其虽然缺乏火山活动,但季风每年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大量‘营养(土壤本身就是由最细的沙子组成,里面富含各种矿物质)’,也能支撑起大片植被。

这和国内那些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形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若无人力在数千年时间对耕地植被的过度开发破坏,导致地方水土流失开始像隔壁西亚地区的耶路撒冷那般严重,那么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其实也可以远比现代更加肥沃……

话有点说远了,重新绕回正题吧。

爪哇岛大量的沿海平原,天然就是适合城市化的基础用地。

自近代以来就连续喷发多次的活跃火山,则是能够在完美弥补热带土壤养分容易被雨水带走的这个缺陷之余,甚至反过来为土地的养分增加不少正面增益,使其成为这个世界上除了黑土地之外的最好耕地土壤。

其炎热的气候与频繁充足的降水,更是先天就有利于农作物在冲积平原上的急速生长。

哪怕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四分之三,但是大部分土地都是肥沃的可耕土地。

相比起占据印尼地区最大比重山地的苏拉威西岛,和最多雨林还土壤质量稀烂的婆罗州,与沼泽湖泊泥炭森林居多的苏门答腊岛,这剩下来的最好条件的岛屿,也就只有爪哇岛了。

因此国内华商在婆罗州岛上难以实现的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方式,在这座岛上的投资,可谓是总算能够有了确实实现的可能性。

在机械化达到极限的状态下,爪哇岛当地水稻能够做到两年九熟80天一次收割,光是肉眼就能看到植物每天生长幅度的天赐自然条件,跟你开玩笑的?

后世泰国那地方也才最多只能达到两年七熟的程度而已!

相比之下,后世同为热带季风气候的国内海南那一年三熟的条件,就简直像是小学生一般只能在这种开挂的土地质量面前羞愧低头……

当今整个南洋共和国的主要粮食自给来源,可谓是有一半左右都是出于爪哇岛上的私营大农场中,并且这个数字占比还在逐年不断上升。

而这种大规模将原本的有主之地,变成资本家专用的机械化大农场,就必然导致圈地运动这种相当原始的城市化推进方式,在爪哇岛上的大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