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辆从吉打邦开往坤甸城的蒸汽机车,在算上沿途需要在各个站点停靠加煤加水一类的总共所需时间,差不多相当于二十个小时左右。
而且火车的载重量相比现代绿皮火车,也要来的严重偏小。
每节车厢的载重能有十吨就算顶天了,一个火车头最多可以拉动四到五节车厢,与现代的绿皮车和高铁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
而谢清高此刻所乘坐的这辆火车,则是由一节燃料车厢,一节头等车厢,一节餐车车厢,一节二等车厢,和一节三等车厢组成。
因为这年头的火车头会不断喷出大量煤烟和水汽的关系,因此这年头的头等车厢和餐车车厢往往会被挂在最后,然后二等车厢和三等车厢的位置却依次往前。
至于三种车厢的内部情况,在这种新技术才发明不久的情况下,差别则没有多大区分。
比如所谓三等车厢的内部,就是无比简陋的一个敞篷平板车厢。
上面一个座位都没有,只有周围的一圈护栏能够防止上面的乘客出现不慎摔下车厢的意外状况,因此车厢上的乘客们往往只能席地而坐,又或者在人多的情况下,需要被迫保持人挤人的姿势站着。
而且由于这节车厢本身完全露天,通风状态好的不能再好的关系————以至于万一碰上个烈阳下雨的天气,这些车厢上的乘客们也都只能老老实实的全盘忍受下来……
来自火车头那边时不时飘过来的煤烟与水汽,更是能让这些乘客们在沿途过程中因此呛个半死。
也就幸好这年头只舍得掏出比坐马车还要便宜的三等票票钱的穷人,大多比较皮糙肉厚经得住折腾。
区区持续二十个小时的日晒雨淋与煤烟水雾这种程度的苦难,这些能够活到这么大岁数的他们还遭得住,因此这事对于他们来说的问题还不算很大……
至于谢清高此刻所多花一些钱财购买到的二等车厢车票所带来的好处,也就只比前者要多享受到一层能够遮蔽日晒雨淋的遮雨布木板,以及能够具有一份稳定座位的长椅这种程度的事物而已。
煤烟水雾一类的苦难,这伙人也同样‘享受’得到。
哪怕在有了前面一节三等车厢作为缓冲铺垫,可只要稍微用力呼吸,就还是仍然能够感受得到那股足以将人呛到咳嗽的刺鼻气味……
也就幸好这条连通沿海三地的铁路路程,在大多数路段的位置都是在靠近海边的地方所修建的。
不时吹向车厢内众人那边的清凉海风,足以将他们身处在闷热而又潮湿的丛林郊外处行驶着的负面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