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哥继续着手处理剩下的一些农作物如花生,红薯等,争取抢在冬季降临前做好储备工作。
他深知此时此刻每个细节都将关系到日后生活的保障,因此不敢有一丝懈怠。
与此同时,他注意到村里不少人仍然生活困难,所以除了交纳足够的税赋之外,还想尽办法帮助邻里乡亲们共同渡过这段艰难时期。
通过合理的分配和组织互助活动,赵大哥成功地凝聚起了整个村落的心。
大家纷纷响应号召参与劳动或提供各种形式上的支持。
这既缓解了当前的压力,又进一步加强了集体间的感情联系。
经过一周的努力,所有可收割的东西终于尽数收入家中。
随着夜幕低垂,赵大哥站在晒谷场上望着满眼堆高的秋收作物感慨不已。
他知道未来或许还有更多的考验等待着大家,但是现在至少可以为所有人提供了温饱与温暖。
而那些曾经在他最危急时刻伸出援手的人也永远不会忘记,每当想起这些,赵大哥总是心存感激。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坚定信念携手同行,则必定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正是凭借这份坚持与勇气才使得这个小
###改写后的版本
李文博决定将剩下的1000公斤粮食卖给仓库,自己只留下200公斤。
今年的土豆因为洪涝而减产,勉强凑了500公斤自留。
花生和葵花籽各自挑选后也各留下200公斤。
冬瓜和南瓜只留下了家里够吃的部分,其余的都准备卖。
除了少量大葱、大蒜和生姜这些,不再出售。
收好所有的作物后已经到了9月26日,第二天就是中秋节。
他打算今天前往鹤岗或者稍近一点的佳木,看看是否可以采购一些必需品。
顺便告诉收购站和粮库,让他们派人来取货。
吃过午饭,他就出发了。
鹤岗还是老样子。
他首先去了收购站,受到站主任热情接待。
没人知道他们的辛苦,尽管数量不多但有总比没有强。
令李文博意外的是,收购站全部接收了。
实际上,粮库并没有必须收购的任务,但东西有限,谁都愿意多表现一番功劳。
既然送来,当然不让李文博离开。
而且这大多是农产品,更符合收购站的优先任务。
约定好时间,李文博便离开收购站,前往北方的农贸市场采购。
他的货物所剩不多,所以看中什么就买。
又是一通打包运输,遇到山里出来的老年人或衣着普通的儿童,即使物品不好,他也都买了下来。
心里只想帮助这些人。
逛完北边,再到南边也是一样收获。
接着又开往城西的牲畜市场。
在一个摊位前,他停了下来。
“同志,你的狗多少钱卖?”
“大狗不卖,只卖小狗。”
“满月了吗?”
“还差几天才满月,你如果要的话我可以便宜点卖给你,这是正宗的猎犬,以前可是贵族专享的狗种呢。”
听到这,李文博心中泛起一种亲切感,像是与过去某次遇见的历史场景有所重合。
最终两人谈价成交:十元买了唯一活下来的小狗。
大狗的眼神中透露出灵性,似乎知道这是最后分别。
“这位大叔,你的大狗卖吗?开个价吧。”
“这……大哥,这只狗是我父亲留给我的纪念,所以不想卖。”
“那就200块钱卖给我好了,行的话带走,不然就算了。”
听到200元的提议,对方犹豫了一下,随后提到大狗腿受伤的事情以及家里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