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 / 2)

小知县 桃花白茶 7836 字 12个月前
🎁美女直播

那两家挑起来了,鲍家不能拉下啊。

纪炀想到鲍主簿,笑道:“再给他两天时间。放心,刘家帮裴家内鬼在黑市卖粮的事,鲍家也慌。”

这跟鲍家又有什么关系?

在场的人里面,凌县尉,卫蓝,江小子,已经听得晕晕乎乎。

倒是江乖乖听得津津有味,不懂的地方小声问五姑娘,算是弄明白了。

这跟鲍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请问,这三家里,哪家从裴地运粮到刘地不被怀疑?

大批粮食运到刘地卖钱,谁家年年做?

答案不言而喻。

之前说过鲍家的地形,他家粮食基本都是途经鲍地到裴地的河,穿过裴地,再过裴地到刘地的河。

然后把粮食从黑市卖掉。

他家可是年年运粮过去,如果途中夹带了裴家内鬼弄进去的粮,那裴家会发现异常吗?

定然不会。

所以总结下来。

裴家出内鬼一年侵吞十万两银子的事,看似是他家内部问题。

实际上跟另外两家也有关联。

东边的鲍家利用每年要从这地方运粮的便利,收了利润,帮内鬼把昧下的粮食运到刘地。

刘地对这事心知肚明,同样能获利不少,帮着内鬼售卖。

裴家死活查不出来结果。

更找不到原因。

两家精明似鬼的人户联手,他们还能怎么办?

裴家原先有几个聪明人,被吴指挥使联合现任家主除了,留下的自然是各方利益妥协之后,最合适的人选。

距离边城最近的位置,就不允许这里有大批私兵的家主还是聪明人。

不是裴家出不了聪明人,而是不能出聪明的。

纪炀让韩潇将此事捅出去,必然是放了颗炸弹进去。

三家表面的和平也会不复存在。

但他又没有完全点明,只让裴家去查刘地的黑市,还未牵扯到鲍家。

还是那句话。

他给鲍家留了机会。

即使修桥的事不上钩,这件事,也会逼着他们站队。

还有两天便是十二月份,他就给鲍家两天时间,如果还是没考虑好,那他家的事自然也会到裴家人耳朵里。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

即使裴家知道他是故意捅出去,那又怎么样?

他家会不去追究?

毕竟一年十万两银子,内鬼还跟这两家有勾结,裴家要是为了不让自己得逞,就把这件事硬生生咽下。

换来的结果是什么?

肯定不是那两家收敛,自然变本加厉来侵吞裴家的产业。

行凶者难道会因为你退让软弱便收手?

他们只会肆无忌惮而已。

至于刘家鲍家?

纪炀并不在乎,对付裴家已经让他们很难招架,这个时候再来惹他?

他跟定江关吴指挥使三十万斤米粮,以及年后的物资供应,那可没有作伪。

到时候吴指挥使就算不为他,也会出来走一圈。

大混战的时候。

到底谁会得利?

纪炀冷静喝完茶,他已经点燃炸弹的引线,只等着裴家燃爆那一天。

希望鲍家识相点,早些过来投诚。

这场红枣茶炉火席谈得畅快,跟着纪炀的众人心里已经明了。

太新县这个年注定不太平,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极好的。

他们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

甚至在年前,这些事说不定都能敲定?

就说了!

跟着知县大人肯定没错!

招招都是阳谋,招招都不能应对。

两天时间过得极快。

散出去的消息自然也跑得极快。

现在整个裴地的人,基本不敢靠近裴家大宅,见到都要绕道走。

没办法,裴家主大发雷霆,至少杀了二十多人,有些还是心腹。

听说那些心腹全家老小都在求饶,但裴家主怎么听,恨他们抢自己的钱,又恨他们背叛,自然不容忍。

这两日拉出去的尸体让人不敢看。

最开始不明所以的刘县丞还登门问职田的事,上面有新知县压着,他不得不去。

谁料直接挨了裴家主一耳刮子,冷笑问他刘地黑市好得很,要不要他报给新知县?让新知县查查买家都是谁?

刘县丞惊怒不已。

他以前在刘县,现在在裴地,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

挨巴掌?

还是当着自己下属的面挨巴掌?!

可看着擦拭带了血迹利剑的裴家主,他只能甩袖离开。

等想到裴家主那句话,刘县丞竟然连衙门都没回,直接带着人回刘地了!

而且没有去找摆渡的船只,而是冒险从浮桥上走过去,可见事情紧急。

这刘县丞当然是从那一句话里听出来,裴家已经知道刘地帮裴家内鬼销赃的事了!

裴家那些莽夫,他们清洗完自家,肯定会来找刘家晦气!

他们做事才不管后果!

刘县丞顶着肿了半边的脸回去,再回来的时候神色复杂,看向纪炀的眼神变了又变。

纪炀!

又是纪炀!

他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他来才多久?

要说纪炀怎么知道的?

他手里有别人都没有的舆图,更有朝廷给他收集的资料,再加上来此地巡查得来的判断。

几经试探,事情已经被他猜得七七八八。

纪炀看着脸上还肿着的刘县丞,好心问道:“刘县丞,你这脸怎么回事,要不然回去歇歇?”

刘县丞咬着牙:“多谢知县大人关心,不用。”

“不用就不用,语气好点啊。”纪炀随口道。

刘县丞被纪炀风轻云淡的态度弄得窝火,纵然是他这种心思阴沉的人也想发脾气。

纪炀跟身后的平安,卫蓝想笑又忍笑,更让他气得要死。

刚想出言讽刺,可想到裴家那边麻烦事还没解决,只能忍气吞声。

听说裴家还在算账,裴县令都不来衙门了,天天在裴家算账,到时候谁知道又要跟刘家说什么。

想到这,刘县丞咬咬牙,直接回自己办公的房间,他那边肯定也很多事。

肯定想着,怎么花最少的钱,来平息裴家即将带来的麻烦。

纪炀见刘县丞离开,并未看旁边沉默的鲍主簿。

此事在裴地闹得沸沸扬扬,不信他不知道。

果然,纪炀刚要抬脚离开,就听鲍主簿道:“知县大人,不知大人今晚可有空,我家家主,想请您到县城酒楼一叙。”

纪炀看一圈,果然,留下的人不是鲍家的,就是自己的人。

所以鲍主簿直接开口。

但,他家家主?

那位什么时候来的太新县城?

纪炀也不答去不去,只道:“请我?可知是什么事?”

今日十一月二十九,天上雪花纷飞,看得人心情舒畅。

鲍主簿恭敬答:“听闻大人想要修鲍地到裴地之间的桥,家主十分感激,并愿意出资相助。”

纪炀这才有些笑模样。

不错,是个上道的。

三家里面,也就这鲍家最上道。

“好,晚上见。”纪炀废话不多,直接离开。

留下鲍主簿终于松口气。

在知道裴家清查自家账目的时候,他不慌,鲍家更不慌。

等知道裴家明白刘地在帮内鬼销赃的时候,其实他也还好。

但发现刘地销赃是被新知县告知的时候,鲍主簿立刻把消息报给鲍地的家主。

他很慌。

裴家或许查不明白。

没关系,新知县明白。

而且他会一步步的,让裴家知道“真相”。

现在只爆到刘家,下一步到鲍家也是迟早的事,就算新知县不说,刘家为了拖他家下水,也会说出鲍家运送赃物的事实。

刘家有着黑市,交易的对象并不简单,所以他有恃无恐,甚至还有更狠的杀招。

鲍家呢?

鲍地两面环山,情况较为简单,里面也多是踏实种田的老农。

如果裴家下狠心报复,放他那五千私兵过去,他家如何东山再起?

他家那么谨慎的性子,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再说事情也没坏到最后一步。

等鲍主簿跟鲍家主分析之后,知道这一切的引子都在新知县那。

只要新知县动动手,裴家就算知道鲍家也有参与,估计也会稍微缓缓,专门对付刘家。

没想到眼看着知县收拾裴家跟刘家,到头来是他们围观的挨了一巴掌?

鲍家当机立断,借着修桥的由头,说什么都要见新知县一面。

还不是鲍主簿谈,而是家主亲自过来表示诚意。

纪炀。

想到他在潞州掀起的波浪。

谁又会以为他是个简单的人。

但这也太不简单了。

听闻纪炀的祖父跟定江关那位还有些关系。

鲍主簿只觉得眼前发黑。

他看着天上的雪花,半点没觉得好看,只觉得寒冷刺骨。

难道鲍家,刘家,裴家,真的结束了?

这让他们三家怎么甘心。

可不甘心又有什么用。

新知县的决心跟能力让他害怕。

赶在最后一天,鲍家终于来了。

这在纪炀意料之中。

但鲍家搬来的两大箱黄金,还是让他没想到的。

金灿灿的黄金直接盖过一桌子的饭菜。

鲍家主年过六十,头发稀疏,皮肤稍黑,整个人瘦得很,连穿着都很低调。

若不说他是鲍家的家主,还以为是哪家普通百姓。

鲍家主也是头一次见纪炀。

不过纪炀的事他已经听说太多,此刻既惊讶于他的年轻,更惊讶于他的谈吐,还有背后的韩潇。

韩家的家主韩潇,竟然以纪炀为尊?

这可是韩家。

鲍家前来,半点不聊跟裴家的恩恩怨怨,只说这些黄金资助修桥,更道:“便民之事,知县大人定要收下,若能建成两地之桥,那两地以后便能顺利通行,此乃对百姓大有裨益之事。”

“我等太新县百姓,既有余力,必然相助。”

纪炀笑着看看金灿灿的黄金,再耀眼的金子被他这么一笑,好像什么都不值得一样。

鲍家主见此,眼神微动。

他还没见过不为钱财动心的人。

纪炀笑道:“那桥必然要修,而且该是石桥,柱板皆为石,长度还要丈量,宽约十八尺。”

十八尺,就是六米宽的意思,那长度约莫二百多米。

而且全要石料,其价格肯定不菲。

鲍家主心里冷笑,嘴上立刻答:“竟然要建这样如此傲然的石桥?那这些俗物肯定不够,来人。”

纪炀不等他说完,按着他的手道:“莫急,便是长三百米,宽六米的桥,造价也只需一万五千两左右。”

“我的意思是,鲍家主送来的黄金太多了。”

这两箱黄金,其中一箱子约莫就有百斤重。

以承平国潞州凉西州灌江府一带的市价,这一大箱子金子就已经足够支付那样大桥的费用。

纪炀的意思是。

这钱多了。

可鲍家主以为,他在借机索要贿赂。

这个尴尬让鲍家主气势立刻落了一成,鲍家主看看鲍主簿,两人对视一眼,已经看出纪炀的厉害。

他其实说话并不多,但都能说到点子上。

纪炀只略略动了筷子。

看来这几家比他想的还要有钱,不知搜刮多少民脂民膏。

这两箱黄金折合下来,至少三万两白银。

直接用来贿赂。

还真是财大气粗。

不过看在他家出资一万多两修桥的份上,纪炀还是给了好脸色的。

可要说话,那还是说正事:“说到底,修这桥,钱并非头一件,匠人才是。”

“百米长的桥实在难修。”

这说到鲍家主心坎上:“是了,不瞒知县大人,之前小的寻过修桥的工匠,寻了十几个,都说上百米的桥太难,虽说此处水势平稳,可桥实在太长,需要的石墩,石料,官府也有限制。”

讲到这件事,鲍家主自然有很多话要说。

不自觉说得便多了。

与其说是在说事,不如说在吐槽。

纪炀却道:“我听闻南边泉州有一入海处的石桥,跨海而建。”

“长约三千六百尺,广丈五尺。”

“周围有扶栏,两两相造,前些年已经落成,桥墩自不用说,桥身横铺巨大石梁,再铺宽阔石板。”

“想那边跨海都能建,咱们这不算激流的河水,必然也行。”

长三千六百尺,也就是一千多米,去掉首尾两头,也有八百多米。

宽则是近两米。

跟纪炀说的一样,如此庞大的石桥都能建成,何况他们?

鲍家主以为过来只是要他投诚,倒向新知县一点。

没想到知县过来,真的是聊建造桥梁?

而且连案例都搬过来了?

这会想想,他方才信口说出建桥需要的费用,也是从那个桥上得出?

不过鲍家主没工夫想别的,如果真的能建成那么大而结实的桥,他们鲍地也不会局限在两山相夹之地了。

以后运粮运东西,直接过桥就行,不用走浮桥,也不用换穿渡,更不用绕得很远。

这是好事。

是他都觉得的好事。

鲍家主不由得上心。

纪炀见他定下来,认真讲了那桥的情况。

鲍家主感叹:“能在入海口的渡口建跨海石桥,咱们这边确实不算难事了。”

“可能修建这样桥梁的匠人,愿意来我们这吗?”

“能找到他吗?”

纪炀笑:“前有十多天,我已经寄信出去,托朋友跟岳家帮忙寻找,想必年后就能得消息。”

十多天?!

那就是定下修桥的事,他已经寄信?

鲍家主心底一沉,随后更不知有何情绪。

他想建的大桥要修好,可鲍家以后如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想到自家那些污糟事,绝对不是这位能容忍的。

好在对比裴家,刘家来说,他那边是小事。

只要这位不说大话,真把桥修好,他自己清理家里的那些事,直接带着裴家拜服。

当然,他现在这么想而已。

他怎么做,还要看眼前这位。

聊得差不多了,纪炀见天色已晚,笑着拜别。

他走的时候,鲍家主连忙让人把两箱黄金装车。

纪炀却笑:“不忙,修桥的时候再说。还是放你那吧。”

说罢,纪炀直接离开。

竟然真的对黄金一点留恋都没有?

这可是两大箱子,价值三万两银子?

总不能对自己还不满意吧?

又或者真的不在意,只要修桥的时候他拿钱就行?

鲍家主跟落后一步的鲍主簿再次对视。

两人似乎已经看到之后的命运。

他们两个送着纪炀离开酒楼。

此时街道上人已经很少,宽大的运粮运兵道路显得格外冷清,只有脚底的白雪带来一丝声响。

眼看要送到衙门,纪炀回头看了看鲍家这两位聪明人,语气淡淡,却又格外坚定。

“百姓们想要土地,想要安定。”

“这点,谁都无法阻拦。”

“此处平乱,已成定局。”

该怎么选择,该如何选择。

是逆着百姓的心声,还是顺从天命。

看个人选择了。

纪炀的选择从未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