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女神 渡边淳一 7083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h2>关于“歇斯底里”</h2>

下面浅谈一下歇斯底里。

这并不是因为现在的我被歇斯底里所困扰。这样说,听起来好像在辩解,实际不是。闲言少叙,马上进入正题。

“歇斯底里”这个奇妙的词,来源于希腊语的“歇斯底拉”。“歇斯底拉”的本来意思是“子宫”。所以,“她是歇斯底里”和“她是子宫”同义。

由此可以得知,歇斯底里的历史相当长。古希腊的男人们,也为此受过相当的困扰。人们在仔细观察女人歇斯底里的过程中,隐隐感觉:这不是女人体内的子宫在闹事吗?现在想来,也可能是个很好的着眼点。

说实话,我遇到过几个歇斯底里发作的女性,她们怨气冲天、迁怒于人世且胡喊乱叫,或许是子宫本身在闹事,与自我感觉相吻合。给她们讲道理或说情缘,无论怎么劝解都无法平息。

这种歇斯底里的发作,和台风或动劳(1)罢工一样,肆虐横行。人们只能稳定情绪,等待暴风雨经过。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歇斯底里并不是仅限于女性,成年男人或小男孩也会有。

关于歇斯底里的统计,数据不是太多 (实际发生歇斯底里的人数,不会向厚生省全部报告,因而数据欠准),发病的男女比例大致是一比七到八,女性绝对多。

原则上说,这是诊断为歇斯底里需住院治疗患者的数字,不同于我们常说的“那个人是歇斯底里”这种轻微程度的病症,这些人有成为真性歇斯底里的可能,根据发作时间和场合,或许真的需要住院,所以对此不可轻视。

在过去的军队里,由于受拘禁或对战争的恐怖,好像出现过很多歇斯底里患者。脾气暴躁的孩子也比较容易引起歇斯底里,即使是男人也不能放心。特别是像现代这样精神压力过大的时代,歇斯底里患者会越来越多。

这种男性歇斯底里发作的典型形象,是一个壮汉独自在街头拿着麦克风,声嘶力竭地高呼维权或战斗。他们没有子宫,却饶有趣味地发作歇斯底里。

我说过,如见到有人发生歇斯底里时,应该保持镇定,老老实实地等着暴风雨经过。说实在话,这不能说是最好的对付和治疗办法。

所谓的歇斯底里,不是人的身上哪个部位有明确的毛病,而是精神性的急躁情绪或欲望尚未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狂妄,所以不能袖手旁观。

要根据歇斯底里的表现特征,恰如其分地表示惊讶并给予适当护理,否则,患者很难逐渐痊愈。

这种情况,就如同把撒娇的孩子搁置到一边,他不但不会罢休,反而会更进一步地大喊大叫。需要经常逗弄或哄骗,说“好好!”或“对不起!对不起!”让他高兴,这是很重要的。

我在医学院学习时,对歇斯底里和癫痫发作的辨别方法有如下记述。

首先,癫痫是不管身处何地,会突然倒下来,人经常会受伤;歇斯底里则是选择柔软的地方,慢慢地倒下来,绝不会倒在石头上。其次,癫痫是完全不省人事,瞳孔张大,刺激没有反应,时间持续几分钟后,意识恢复;歇斯底里则不会不省人事,而是一边痉挛,一边啼哭或傻笑。有瞳孔反应,发作持续时间三十分钟,有时会持续一个小时以上。

总之,歇斯底里像癫痫一样发作,有时候倒在地上痛苦地扭动身子。这一般是见有人围观,有意识而为。这对发作者而言,是在进行一种诉说,或是一种表演。

这种时候,知情者要是装作不知或不理不睬,发作者就会更加痛苦地扭曲着脸,双手挠胸,濒死般地大喊大叫,满地打滚。

我刚当上医生时,曾在一个乡下的医院,遇到过这种歇斯底里患者并为其诊疗。

那是个三十二三岁的女性,已婚,个子很矮,是个所谓的身材苗条的漂亮女人。那个女性露着红色的衬裙,表情很痛苦。我感到吃惊,急忙听诊、检查,结果心跳、血压正常,只好打了强心剂,计划送往医院再作进一步诊疗。

主任护士却在我耳边低声细语:“大夫,那个人来过很多次了,总是那样,放任她就行!”

而在这时,女人再次乜斜起眼梢,脸上露出苦闷的神色,扭曲着身体在榻榻米上翻滚。这种时候,庸医也未必毫无价值,那个女人裸露着肌肤,狂热地进行表演,窥见我急急忙忙、心慌意乱,精神得到了安慰和满足,不一会儿平息了发作。

据说歇斯底里多少有点先天性的东西,大半是后天性地由生活环境所造成。

因此,不能说该疾病遗传,母亲歇斯底里,女儿也这样。相反,妈妈沉着、冷静,女儿未必不会歇斯底里。唯有这一点,希望别弄错啦!

要点是这个人所处的周边环境和生活状态,既有可能成为歇斯底里的人,也有可能成为恬静的人。

总体上看,女人容易歇斯底里,根由是女人存在的本身就极其复杂而矛盾。

打比方说,“女人的讨厌就是喜欢”(这句话时对时错,请注意),在一定场合下,女人的内心和表达是截然不同的。可能在极力赞美对方说“挺漂亮啊”,心里却认为一点也不漂亮,或者嘴上说“你俩结合挺棒啊”,心里却希望两个人关系破裂。很多话语不能按嘴上说的那样理解。

话虽如此,女人做这样的事情,其实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只可以在背后伸舌头,表惊异。如果是自己,不可能口是心非。

特别是女人对于自己难以说出口的欲求,比如希望他人拥抱,而不能启齿说“抱抱我”的时候,急躁情绪就会达到极点。

男性应当体谅女人这种时候的痛苦。换作男性面对妻子或恋人,想拥抱对方又欲擒故纵,挑逗或引诱对方投怀送抱“喂!来!”,要是不奏效,大概会用武力得逞。男人在这种时候,是忠实于欲望的。女人则不然。

假如男女想做爱的时候,有不能直达主题的那种成规,该怎么办呢?既不能催促“喂!睡觉吧!”,也不能直白地说“想要你!”,又不能先躺床上喊“快点儿来!”,必须一直等待着。作为欲火中烧的人,心情可能会急躁得不得了吧。

“那可以去洗浴店嘛!”——如果这么说,是成不了答案的。因为女人没有洗浴店,身体也不愿接纳陌生的男性。

想说却不能说,产生急躁情绪,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压抑,眼花头晕眩,直至不能自已。女性只能付诸歇斯底里这种手段冲撞对方,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总之,所谓的歇斯底里发作,是用身体向他人诉说自己心情的一种表现手段。在表达心情、说唱念做这一点上,和演戏没有两样。

在这个戏剧舞台上,主演就是歇斯底里发作的女性,观众则是看得入迷的男人们。女主演通过歇斯底里发作这种表达,把囤积在心中的郁闷一口气地甩出去。

看表演期间,男观众被女主演的感染力所吸引。随着剧情步步深入,又为女主演精湛的演技所折服,并与其喊叫、痛苦和悲伤产生共鸣。

“这样不行,自己要为她做点什么!”一个男观众被这样的想法所驱使,主动向主演者伸出双手,将她搀扶起来,说了一句“是我不好,请原谅!”的台词。

这位男观众又顺口说出劝慰的话,尔后紧紧抱住她,求其对吻。

两个人拥吻到了一起,在表演达到这个顶点时,女人心花怒放地睁大眼睛,莞尔一笑。

终于,歇斯底里这一戏剧迎来大团圆,缓慢地降下帷幕。他们满不在乎地忘记一刻钟前超越常规的发作,迎来属于两个人的优雅时刻。

这样,歇斯底里这出戏的演出,取得了完全的成功。女人在男人面前呻吟、挠胸、顿足,以排解苦闷的效果很好。

然而,未必所有的歇斯底里闹剧,都以这样的喜剧结局顺利地收场。难得的倾情表演也许事与愿违,会造成更加疏远对方的结果。

可能患有歇斯底里的女性,几乎都兼有诚挚、纯真和相当丰富的感受性,正因为如此,才会引发歇斯底里。如果是感觉迟钝或水性杨花的女人,从一开始就不去急躁和激动,而是痛痛快快地被别的男人抱在怀里,倾诉自己的不满。

所谓的歇斯底里,是一种情感长期积累、压抑和膨胀的爆炸。忍耐的情绪越强,爆炸的威力越猛。

无论怎样的歇斯底里,基本来自这种心情:将对方的心绪吸引到自己身上,让对方承认自己。表演应恰若气氛,不能有过分的夸张,以致使对方看到生厌,遭到嫌弃。

“发作到这种程度,大概没问题吧。”她们一边哭喊,一边不时地睁着半闭的眼睛,作着自己的算计。这时,你如果装作惊慌的样子,和蔼地对待她,大体上就能将事态平息。

<h2>假如能转生</h2>

几个人聚到一起,常常会议论:“人是生为男人好呢,还是生为女人好呢?”

如果眼前有女人,男人好像都会含糊其词,默默地笑:“嗯,是啊,性别是何好呢?”他们的真心话是“男人好”,但话不能出口,要有所顾忌,以免难为情。

男人本来就觉得愧对女人,认为男性人群比女性人群过于自高自大。如果再说“男人好”,总觉得十分对不起。可能也会有反应迟钝的家伙,堂堂正正地宣称“肯定是男人好!”,但这种情况是例外。

女人对此持相同观点的,占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比例,也就是说,大多数女人认为“男人好”。

“下次出生时,要绝对生为男人。生为女人真的吃亏了。”如果女人这样说,男人会说:“没有那回事儿。还是女人舒服。”男人显然是出于安慰,心里却觉得此言不差。

并不是所有女人都会满足男人的自尊心,也有人会明确地断言:“那肯定是女人!”

此时此刻,期待着说“男人好”的男性会感到愕然,重新审视那位女人。

于是,便注意到说“女人好”的人,大体上是体验过女人之满足的人。

说到女人之满足,有点难以准确说明,总体意思是指尽量有效利用女人的特权或长处,并由此获得幸福感。说得稍微具体一点,就是或面容姣好,或风姿绰约,或聪明伶俐,受到人们喜爱与和气对待,或者得到工作便利,从而感到心满意足。

看到这样幸福的女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而令人担忧的是,内中因此而骄傲地夸耀“那肯定是女人”并陶醉于此的人。

不知什么原因,我一看到这种女性,就似乎从其眼神深处窥见了她在性欲上的满足感,而觉得沉不住气。

也许这是我胡乱猜想,总觉得那种如醉梦境般的眼神,是在向人诉说“你们不知道女人那时有多好!”而使人难以接受。

不知为什么,见到这样的女人,自己原先的优越感顷刻化为乌有,觉得自己与生俱来的穷酸与可怜,就是自己的性别,而重新激发崇敬的心情,仰视眼前的女性。

思考一下,怎样议论“男人好还是女人好”都是没有意义的。

男人怎么挣扎也无法成为女人,女人也无法成为男人(虽然现在做变性手术的人数好像在增加,但那终归是身体外部的改变,身体内部的卵巢、前列腺等器官不能生成,荷尔蒙分泌也没有重大变化,所以,男女根本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互变)。

因此,这些议论最没有成果的地方,就是彼此无法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仅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想象或评论对方。这样随意议论的结果,总是结论相左。

尽管如此,这样的议论,能在男女之间成为话题,也许是因为有着对变性结果的好奇心和某种期待。

譬如女人无限遐想:如果我是个男人,就会……这样很刺激、很快乐、很幸福。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一说到假如自己是相反的性别,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奇思妙想:男人或女人都把自己当成玩世不恭的人,欺骗异性。

比方说,一问女性“假如你是男人……”,回答会是“当个了不起的花花公子,从可爱的女孩儿到已婚的女人统统勾引,肆无忌惮地玩,玩够再丢开”。你看她们当时的眼神与表情,简直是光源氏、唐璜和卡萨诺瓦聚到了一起。她们欲做的男人,与现实中所追求的男性形象恰恰相反。

对此,男人也不逊色:“假如自己成为女性,就要当娼妇,骗男人,发大财。”

彼此能不能做到暂且不谈,如果各自都成了异性,就要诱惑、诓骗过去的同性,是奇怪而荒唐的。没有人认为男人要像个好男人,女人要像个好女人,应谦虚、认真地生活。这一点令人不快。

更奇怪的是,男人和女人从开始就认定:如果各自都成了异性,就要成为了不起的美男子或美女,从而受到异性欢迎。不假想自己成为有经济能力的男人,不假想自己是丑女人,而是以貌相受欢迎为前提,想象着这样或那样。

如果说这是完全的自以为是,一点也不夸张。看到人们热衷于这样的议论,也许是因为彼此的想象,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从而消除一时的烦忧。

<h2>喜欢的歌曲</h2>

已经相当旧了,中条澄(2)的《谎言》这首歌轰动一时,在街上可以经常听到。

这首歌连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也非常喜欢,时常想哼唱。曲子不用说,歌词也很精彩。我虽然不直接认识叫山口洋子的女性歌词作者,却非常喜欢这首歌。

一般流行歌曲的歌词,是故作严肃的诗人皱着眉头写的,故难以出产好的东西。而随意自如写出的东西,却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在这一点上,山口洋子把一般让人觉得羞涩的事情,写得淡然、浅显而率直,是伟大的天才。流行歌词的好处是浅显易懂而直截了当,从这一点上说,她确实是适当且杰出的流行歌词作家。

银座那边有个我常去的叫B的俱乐部,虽说叫俱乐部,却没有像模像样的设施和装备,小姐们可以随意地唱歌。在那里,《谎言》这首歌好像也很受欢迎。

特别是歌词的第二段:“啊,尽管不想待在一起,啊,新娘礼服穿什么?说‘我喜欢和服啊’,给予热吻却冷酷说谎的人……”唱这一段时,她们的歌声会更响亮,听着的男人们好像也蛮有趣味,有人频频点头,有人则露出那种被揭老底的表情侧耳倾听。

听这首歌时,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女性们唱歌的表情。

一般唱到这里,她们就会群起和声而变成大合唱,同时露出如痴如醉般、极为酣畅淋漓的表情。

我这不是开玩笑,真实情况的确如此。我还觉得女性齐声高歌并陶醉于其中的表情,很像那位女歌星呈现在某一瞬间的表情。

“你说这样的事儿,被确切地证实过吗?”如果有人这样问,我就有点困窘。不过,还是觉得很像。

我把这事儿悄悄地告诉朋友,朋友说:“怪不得你一遍又一遍地点这歌呢。”其实,我并不是因了这样的理由而听歌。

我喜欢这首歌的意境,尽管听起来有些悖理:男人那样撒谎,女人却不去抱怨和憎恨,而是流露着醉意的表情,回忆着撒谎的男人。唱歌的女性们,也许一边唱这首歌,一边陶醉在受虐般的快感之中,故而脸上泛起得意的神情。

在流行歌曲中,我另外喜欢的是《栀子花》。

这是渡哲也(3)所唱的歌曲,曲子很有情调,歌词也好听。

尤其是“现在瘦弱、憔悴,连戴戒指都打转,你的传闻……”这部分,很出色,用“戒指戴着松了”诉说一个女人痴想男人的苦恼,表现恋爱中女人的悲伤,直逼男人的心。

陶醉于这样的歌词,要说矫情也有点矫情,但实际上很佩服,所以没有办法。

这歌词是谁写的,一下想不起来,说瘦得戒指戴在手上很松了,听着听着,就担心起她最重要的身体来了:她的身体有多么瘦呢?

女人堕入情网,就真的会瘦吗?我们似乎可以笼统地认定为会,但也有不同意见,有的人甚至持相反观点:恋爱期间,不能和喜欢的人见面,心情就会烦闷,为了解闷常吃东西,反而吃得发胖。

因自暴自弃导致大吃大喝的观点,是女性认可的,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客观上也存在这样的事例:我认识的一个女性,在恋人去美国期间,浑身胖了,归国的男朋友都认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