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宋词三百首 佚名 3854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王禹偁(一首)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人(今山东县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做过右拾遗(中书省谏官)、知制诰(草拟皇帝诏令的官吏)和翰林学士。在朝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终于死在贬地黄州齐安(今湖北黄冈县)。他是宋初著名的文学家,诗文风格清丽平易。著作有《小畜集》。词今存仅一首。

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①。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②。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③。平生事。此时凝睇④。谁会凭栏意⑤。

【注释】

①雨恨云愁:是写江南一带细雨濛濛,云雾迷漫,使人感到愁闷。佳丽:指景色的秀美。谢朓《入朝曲》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句。这两句是说作者远客异乡,又值阴雨,心情十分忧郁;遥望水乡景色,却依然十分美丽。

②这句描写水乡人家的炊烟。

③行(háng杭)如缀:指群雁在空中排列整齐,一行连一行地飞过。缀,接连不断。

④凝睇(dì地):凝视。睇:斜视貌。

⑤这句是说有谁理解我凭着栏干远眺时的内心活动呢(指无人赏识自己的政治抱负)。

【简说】

宋初文人词留传到现在的为数不多,这些文人大都遭受贬谪,或浪迹江湖,所作小词秀淡自然,与秾丽的花间词大异其趣。王禹偁的作品以诗文为主,在仅存的这首小词中,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抒写出游子的客愁,写得委婉细致。词末透露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不同于一般的艳词。寇准(一首)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宋太宗时进士,真宗时官至宰相,封莱国公。后被谗遭贬,迁徙到雷州(今广东海康县)等地。著有《巴东集》。

踏莎行

春色将阑①,莺声渐老②。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③。密约沉沉④,离情杳杳⑤。菱花尘满慵将照⑥。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⑦。

【注释】

①阑:晚、尽之意。这句是说春光即将逝去。

②这句是指黄莺的鸣声也不象初春时候那么清脆动听。

③屏山:即屏风。袅:指炉烟缭绕上升。

④沉沉:这里意为长久。这句是说二人私下所订的约会遥遥无实现之期。

⑤杳(yǎo咬)杳:幽远。这句指分别之后深藏内心、缠绵不断的相思情意。

⑥菱花:指镜子。古时用铜镜,镜背经常铸成菱形图案。慵将照:懒得拿起(镜子)来照。将:就是“拿”。

⑦销魂:见李煜《子夜歌》注①。这两句描写闺中少妇独自靠在高楼上远眺,但见春草遍地,一直延伸到灰濛濛的天边,想到不知何日才能和爱人相会,其悲苦之情,难以用语言表达。

【简说】

寇准词留存到今天的四首,都是伤时惜别之作,而且写得情致缠绵。本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是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下片写两人别后音问不通,闺中少妇倚楼远望,只见芳草连天,灰云蔽空,心中更觉忧郁愁苦。《四库提要》称寇准的诗作“含思凄惋,绰有晚唐之致。”“含思凄惋”,亦可用来评他的词。潘阆(五首)

潘阆(?~1009),字逍遥,大名(今河北县名)人。曾在京师卖药。宋太宗时,由于能作诗而被推荐,赐进士。曾几次受到贬谪。真宗时任滁州(今安徽滁县)参军(州府中分科办事的官吏)。

潘阆以诗著名,当时文人如寇准、王禹偁、林逋等都与他有交往。著有《逍遥集》,词以《酒泉子》五首流传最盛。今传有《逍遥词》十首,见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

酒泉子

长忆钱塘①,不是人寰②是天上。万家掩映翠微间③。处处水潺潺。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④。别来隋柳几经秋⑤。何日得重游。

【注释】

①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②人寰:人间。

③翠微:本指山色青翠,这里就指山。全句说许多人家在群山的绿丛中若隐若现。

④屏障:指山峰。这句是说进出都可清楚地看到屋前屋后的青山。

⑤隋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后来经常称柳为隋柳。这句是说分别已好几年了。

【简说】

本词是写别后的怀念。作者笔下的杭州是家家绿树,处处流水,花开四季,**青翠,真是人间天上。末句指出还想旧地重游,也即是说胜地美景,令人恋恋不舍,难以忘怀。

酒泉子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①正清秋。笛声依约③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注释】

①屿(yǔ雨):指湖上的小土堆。

②依约:隐

隐约约。

【简说】

本词是作者回忆中的西湖风光:那是秋天的湖上,凭栏远眺,只见渔船在徜徉,小岛上的树叶正在凋谢黄落。芦苇丛里扬起了笛声,使白鸟都惊飞起来。这样的景色勾起作者退隐湖上的念头。

宋杨湜《古今词话》说:“石曼卿见此词,使画工彩绘之,作小景图。”这是指潘阆歌咏杭州山水之美的词作受到后人的爱赏。

酒泉子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①。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芰荷②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③。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④。

【注释】

①黛簇:形容山峰如同眉峰簇聚。黛,本指山色,这里指山。

②芰(jì计)荷:出水的荷花。

③铎(duó夺):大铃的一种。

④役:动词。差使。这两句说离开孤山后风尘仆仆于旅途之中,徒然使梦魂飞越火山(指只是在梦中重游孤山)。

【简说】

这首词先写孤山的位置和姿态,再写山上的僧寺,四面临湖;又从水上荷香连系到佛阁檐下的铃铎清音,用来衬托环境的清幽,同时也道出作者魂牵梦萦、不能忘怀的正是这种静寂的境界。

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①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②。万面鼓声中⑨。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④。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释】

①郭:城外的城叫郭,泛言之则城与郭没有什么分别。

②沧海:苍海,苍青色的海水。沧,同苍。这句说海涛来时高过万丈,海水都象被吸干了。

③万面鼓声:形容潮来时的澎湃之声,如同擂动了千万面大鼓。苏轼亦有“万人鼓慑吴侬”(《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之句,形容涛声如万

人鼓进军。

④弄潮儿:善于游泳的少年。这两句说弄潮儿手持采旗,出没于高过山头的波涛之中,表演各种技巧而旗不沾湿。

【简说】

怒潮山立的浙江大潮,是历来文人歌咏的题材。李白《横江词》中已有:“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之句。本词描绘江潮涌来时涛声如雷、沧海成空的壮观,还颂扬了手拿红旗,敢于迎着汹涌怒潮而“向涛头立”的弄潮儿。在离开杭州后,这种场面还几次入梦,甚至梦醒后仍使他目眩神迷,胆战心摇。

本词词风与五代柔靡的篇章迥然不同,读后使人感到气魄雄伟,胸襟开阔。钱惟演(一首)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为右屯卫将军。编修《册府元龟》。仁宗时累官至枢密使,后落职,出为崇信军节度使等职。能文辞,尤工诗,为西昆诗派领袖之一。存词两首,格调凄惋。著有《典懿集》,《金坡遗事》等。

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①。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作者晚年谪汉东(今湖北钟祥),正面临汉水。城,指汉东城;烟波,指汉水烟波。

②鸾镜:《异苑》:“鸾睹镜中影则悲,故称镜为鸾镜。”朱颜:本指美人颜色,此处作容貌解。

③芳尊:即酒怀。芳作修饰语。

【简说】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贬谪汉东所作,格调凄惋苍凉。登楼远眺是很惬意的事,且春光无限、莺语啁啾,烟波拍岸,绿杨芳草,这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物,而作者却“泪眼愁肠先已断”!这种反常现象令人疑窦顿生,大惑不解。谁看到这里都难免问一句:这到底是为什么?过片揭示原因:身成衰晚,朱颜更换。因此,作者决意拚搏一醉,“芳尊唯恐浅”。全词情感的脉络极为清晰,也有感人的力量。当然,这里多的是个人的忧怨和年华老去的无可奈何的慨叹,调子有些低沉,这是我们阅读时需要注意的。寇准(二首)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真宗时官至宰相,封莱国公。契丹入侵,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御于澶州,订立“澶渊之盟”,**赖以安。后受谗遭谪,贬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谥忠愍。诗学王维,语言晓畅,有韵味。词存四首,皆伤时惜别之作,风格淡雅委婉。著有《巴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