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郝思文领三千骑,绕了一个大圈,从金军阵侧后杀奔而来时,呼延灼已经与完颜宗望派出的铁浮屠鏖战多时了。
完颜宗望本打算用铁浮屠冲击汉军的步兵大阵,但林冲早就防备着这一手,呼延灼的本部重骑就一直盯着对面,看到铁浮屠缓缓出阵,当即迎了上去。
战前为了争功,诸将们各有心思,但唯有一点是达成了共识的,你金兵号称无敌,我大汉天兵偏要跟你硬碰硬一回!
金兵认为自己十余年间覆灭辽国,打得草原不敢东望,汉军则想起了自秦汉起来先辈的强悍,这种骄傲让两军上下都不肯用什么阴谋诡计,于是猛烈的碰撞就在汉军的右翼爆发了。
呼延灼、栾廷玉对上了铁浮屠,关胜、宣赞则与金国的轻骑继续厮杀在了一处。
双方皆是尽遣主力精锐出战,完颜宗望也发了狠,只要击破河北大军,金兵就能够顺势反攻入燕山府,就能够反败为胜,将战场上的主动权抢回来。
若从天空俯视,红色的汉军与黑压压的金兵,就在数里方圆的战场上展开了搏命的厮杀。
呼延灼持着双铁鞭,只顾着抽打,他将本部骑兵分成两队,前方依旧是栾廷玉带领,他则次后发起第二波次的冲击。
黑色的铁鞭上已经沾满了红白之物,一个金兵操着女真语冲了过来,被呼延灼一鞭格住,反手一鞭,将头盔打得凹陷了进去,摇摇晃晃地栽倒,却因为皮索相连,尸体便被战马拖着跑远了。
战场上充满了各色口音的脏话,两国士兵们宣泄着情绪的同时,也不忘向着对手下狠手。
新汉也是有爱国教育的,当初宗泽入昌黎府石城县,在县城外见到朝廷所立的“义冢”,并不是单单这一处。
金国攻灭辽国后,强行从西京道、南京道迁徙大量百姓,不少百姓被迫从西面经南京道转向辽东,可以说燕山三府与已经被岳飞占据的辽西走廊,到处都是尸骸。
萧让转调昌黎知府的头两年,官府推行均田,时常有分到土地开荒的百姓报官,在某处又发现了大量被胡乱堆积的尸体,所以在燕山三府,类似石城县那样掩埋尸体的“义冢”,就有七处之多,约有实体二万余。
显然这些尸体,都是原本辽国西京道、南京道百姓中的老弱或者偷跑、反抗者,被金兵捉住后就地处死或者抛弃的,尸体也是随意挑一处低洼地便堆在里面。
乱世人命如草芥,新汉官府认真地收殓了这些可怜人的尸体,并立碑铭文,记录了金兵在辽地的暴行。
每一支被抽调入河北的军队,都会专门到一处“义冢”前祭祀,朝廷宣传的口径也是一致:辽地汉人也是汉人,生养在华夏这片热土上的百姓,不管此前属于哪个国家、属于哪个族群,都有追求生存的权力,金人暴虐,此般行径与屠杀无异,禽兽之举也!
故而朝廷要举义旗、兴义师,北伐金国,光复前汉、前唐之疆域,解救万民于倒悬,使我汉人再度威临四海八荒!
朝廷推行的爱国教育,至少让汉军的士兵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若此时仍旧是前宋,若是金国举大军南侵,越过河北,越过黄河,就是将屠杀和灾祸带到了中原,祸乱必及众人的家乡。
因此汉金两国刚开战时,汉军以金兵头颅筑京观,朝堂民间便有一些声音,觉得朝廷放纵边军,恐生五代十国之祸乱,且金人与中原并无过失和仇恨,朝廷为何如此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