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均田(2 / 2)

逐鹿大唐 十年卧雪 4250 字 8个月前
🎁美女直播

“只是,这曝光隐田数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啃硬骨头的时候。”

高尚忽然问:“杨齐宣总该到了吧?”

“听说,在中条山上。”李缜道。

“这帮人!”高尚一锤桌案,“国事就是因为这,才一日不如一日!”

“是。”李缜点点头,“接下来,该请裴公出手,调查王承礼了。”

“我替你约了裴公。明天早上,你有一个上午来说服他。”高尚道。

“你有什么良策?”

“裴公也是河东裴氏出身。所以,我们不能将矛头,对准隐田。而是要将这矛头,对准王承礼勾结大户,贪墨府库中的财帛。”

“十三郎之意,是要河东郡的大户们,私吞了从刘奉仁家里查抄所得的财帛、珍玩、古董、还有未均田的田地,如此,便可以牵扯到河东郡的官吏?”

“是。裴公的职责,是监察官员,所以,这内外勾结的大案,他只要知道了,就非查不可。”高尚道,“还有,我们直说,大户们私吞了待均田的土地,这样就不会涉及到隐田。大户们的反抗心里,也不会一开始就如此强烈。”

“全依十三郎之意。”

别过高尚后,李缜回到驿馆,路过李腾空的房间时,他留意了一下,见还亮着灯,便上前敲了敲门。

“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直接说。”

“呃……就是想问问杨齐宣怎么还没到河东?”在李缜本来的计划中,杨齐宣来河东,就是表明朝廷对河东官员不满的态度,这对他破开河东的局面,是有大助力的。

“他临行前,连续七天都被人拉着去赴宴。所以,他就走得慢一些。我呢就走快一点,好看看你在搞什么。”

“右相对这王承礼,是何态度?”李缜试探着问道。

“你似乎说过,要陪我看星星的。”李腾空忽然道。

“现在?”

“你先洗个澡,浑身酒味!”

“呃……”李缜大囧,落荒而逃。

“噗嗤”

这河东郡的官舍,都是一间带院子的二层小楼的布局,一楼是三间厢房,二楼是一间上房。院子中,修筑有花坛和凉亭,正是看星星的好地方。

而今夜,又正是皓月当空,群星璀璨。

“这里的星星,比长安更美啊。”李腾空道。

“可能是因为,这里地势更高,离天空更近吧。”

“哎,那河北的星辰,跟这里相比,是更亮,还是暗一点?”

“河北的地势,大致有三个部分,一是妫州以北之地,叫坝上高原,那里的地势,与河东郡相似。二是燕山与太行山地,这里比河东郡和坝上高原更高。也是河北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三是魏郡、平原、范阳之地。这里是平原,地势比长安更低,离星星也更远。”

李腾空托着自己的下巴,想了一会儿,忽然一笑:“你知道的可真多。”

李缜陪笑着。

“长安来了一颗河北的星星,叫师夜光。”李腾空道,“他给六娘下了药,还对外宣称六娘中邪了。所幸,师尊启玄子破了他的妖法。”

“我想不明白,他为何要这么做。”李缜道。

“六娘认为,是因为郭将军早年,曾发现安禄山存有反心,并上报王大将军,继而惹怒安禄山所致。”

“看起来,这安大夫,是想看遍整个国朝的星空了。”李缜道。

李腾空悄悄侧了脸,以避开李缜的目光:“安禄山的手,也伸向了河东?”

“刘奉仁和郭行先,都与他脱不了关系。这河东、范阳、长安之间,更有着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李腾空扯了扯环鬓。

“范阳将战俘和人口,运到河东,换取盐、铁、铜钱。其中,盐和一部分铁,运回范阳。铜钱和另一部分的铁,则运往长安,换取一些人对范阳的眷顾。”

“这些事,右相也没与我说过。”

“你就当是,听了个故事吧。”李缜叹道,“我的前任,叫王义信。他死了,凶手是刘奉仁。不过,当我们查到刘奉仁的时候,他也自焚而死,留下一个管家,叫张俊。而这个张俊,至少也是刘奉延派来,监视刘奉仁的。而早在四月,刘奉仁就将自己的长子还有一车账簿,送到了范阳。”

“范阳,范阳,唉。”李腾空托着腮帮,“可在长安,繁华依旧。”

李缜想了想,决定把自己的计划给李腾空看一看:“你等我一下。”

他起身走上二楼,将他曾献给王承礼的发展纺织、枣、梨产业的策论拿了下来。

“河东郡的男丁,平均下来,一人仅能授田四十余亩。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田亩数会越来越少,我本想着给他们找一条别的出路。但王承礼却一心只想着收税,制造祥瑞。”李缜将策论递给李腾空,“医术,确实能救很多人,但发展农桑,才能救所有人。”

“你弹劾王承礼,原来是为了这?”李腾空一愣。

“是。”

“可我听杨国忠的说,弹劾王承礼,是因为他交构东宫,意欲破坏榷盐铁?”

“不是。”李缜摇摇头,他猜,杨国忠之所以改了说法,是因为杨国忠觉得,弹劾王承礼贪污,必然会石沉大海,但弹劾他交构东宫,就能立刻让王承礼去见韦坚。

李腾空耐心地对着烛光,看完了这厚厚的一沓策论:“其实,你想听听,我对这策论的看法吗?”

“当然。”

“阿爷曾教导我们,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鸿沟的。在纸上看着很好的计策,落到实处,往往会适得其反。”

李缜点点头:“他的话,确实是至理。但绞尽脑汁地收税,再用这些钱来献祥瑞。自然是坦途,但国朝的繁盛,靠的,可不仅是这锦上添花的歌颂。更是筚路蓝缕的开拓。”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而去否认开拓。”

“我写封信,给右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