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红星所后续的发展。
“还有这样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话,咱们缺乏的就是熟练的技术装配工人,而不是生产设备啊!”
听完杨威对脉动式生产线的介绍后,肖明元顿时兴奋起来了。
现在车间里的装配,并不是按照流水线的方式而来。
车间里的总装,都是按照分组进行,每个组由高级技术工人带着工人进行装配。倒不是说厂里不懂得流水线的生产,大规模的军工制造业,不采用流水线生产,根本就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只不过没有那么精细,设备也没有那么先进而已。
选择这样的方式有好几个原因:第一,厂里没有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迅速培养大量熟练技术工人;第二,生产规模不大,可以安排更多人员;第三,可以各组对比,以此改进装配工艺等。
市场上汽车需求量很大,这是谁都清楚的。
541基地部分单位作为最早的军转民单位,成功研发出轻型货运卡车,市场供不应求,无数卖家挥舞着钱在厂门口等着呢!
“把工序详细划分,每个工序由专人负责,质量控制也更容易啊!”
胡志清也意识到杨威提出来的脉动生产线的好处。
每个工序由专人负责,只干单一的工作,自然很快就能熟练,同时也能降低对装配工人的技术要求。
每个工序生产完成,进行过程检验,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流入到下一个工序,要不然就会有大量工序都需要返工……
“下一批就按照这种方式试试。正好这两天杨总在这里,他提出来的方式,肯定比大家更熟悉,由他指导大家调整。”
陈志强没有丝毫质疑杨威的办法是否可行。
杨威倒也不推脱。
本来就是为后续的战机生产做准备的。
要是没有脉动生产线,战机的装配,只能单架生产,不仅对装配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生产效率更会低得令人发指。
现在可没有美国工程师挥舞着皮鞭教华夏工程师什么叫标准化。
歼-7战机两个同部位的零件,那都是没有丝毫互换性的。
蜜月期已经开始,却尚未深入交流。
和平典范的82工程要等到86年才会开始。到那个时候,红星所设计的三代战机,按照杨威的构想已经进入了试飞改进阶段。
即使研制进度不理想,在那时候也已经进入了样机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