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亲眼目睹各地发展的差距,走进百姓生活,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
“恳请父皇恩准,待我返回应天府后,立即踏上巡游之路。”
“幸而如今大明交通发达,可为我的行程提供了极大便利。”
朱标并不排斥借助国企之力提升应天府的繁荣,但他更倾向于脚踏实地,亲力亲为地进行实地调研。
这份执着源自他对大明王朝的深刻认知。
这是朱家的基石,不能一味依赖赵行的智谋。
经过在赵行门下的多年潜心研习,此刻正是理论与实践交汇融合的时机,也是他独立决策的舞台。
朱标那份深入民间,亲历民生的热情,深深打动了朱元璋。
作为未来的大明接班人,能够亲身感受民间疾苦,对日后的治国之道无疑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
朱元璋从朱标身上看到了那份承载江山社稷重任的觉悟,内心涌起无比的欣慰。
然而,赵行闻听此言,脸色骤变,眉头紧皱。
在历史上,朱标可不就是巡游看都城,最后从陕西回来之后,就死了。
“殿下,你目前身体虚弱,不宜远行。”
“纵然交通便利,但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对你的康复不利。”
“你可以委派其他官员代为考察,同样能达到目的。”
“而且,殿下还需主持国政,不宜长时间离开朝廷。”
赵行急切劝阻,心中明白朱标所患并非普通风寒,只是有些话不便明说。
遗憾的是,赵行的担忧没有让朱元璋放在心上。
“这些都不是问题,等太子走后,还有咱呢!咱至少还没老糊涂到连国事都无法处理。”
“赵行,你是觉得咱已经老了,不能动弹了吗?”
在他看来,身为一国之君,如果连小小的风寒都视为大病,何谈成为一个有担当的君主?
显然,朱元璋并未把朱标的病情放在心上。
朱标本人也是如此表态:
“赵大人不必忧虑,国事有父皇坐镇,又有大人辅佐,一切尽在掌握。”
“至于我的身体,更无需担忧。”
朱标语气坚决,但他的回答却让赵行连连摇头。
轻声一叹。
看来,他没办法阻止了。
话锋一转。
“陛下曾许诺,待公路汽车竣工之日,我可以免去每日朝会之劳,这话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