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向来雷厉风行,一言九鼎,此事为何成功几率不至十拿九稳的八九成?
朱棣虽没置疑姚广孝的判断,却对这个数字感到诧异。
见朱棣心有困惑,姚广孝细细道来:“殿下能否监国,关键在于朝中群臣的态度。”
“道理很明显,殿下身为燕国之主,于藩王中实力最强。”
“即便仅为暂时代理,大明臣子也会视为潜在威胁。”
“如同山不容二虎,群臣自会全力阻挠。”
“更甚者,朝堂之上,太子党横空出世。”
“帝王家的权力斗争,千古不变,即使是血脉相连的兄弟、父子,也难逃此劫。”
“你不争,不代表他人不视你为威胁。”
姚广孝之言,令朱棣大惊失色,不由环顾四周,深知此事若落入有心人耳中,后果不堪设想。
他眉峰紧锁,警示道:“和尚,这话不可随意说出。”
姚广孝洞悉其虑,淡然笑道:“殿下勿须过分忧虑,此事并非空谈,朝中不少臣子恐怕正有此念。”
“料想今日朝会上,陛下定会提及,太子党也会竭尽所能反对。”
朱棣沉吟片刻,缓缓颔首。
相较于阴谋诡计、朝政操控,朱棣显然更善于排兵布阵。
小小燕国尚且党争不息,更何谈庞大无匹的大明,党派林立,实属常态。
尤其他手握一支只忠于自己的军队,这无疑加深了朝臣对他的戒备。
尽管情报尚没明确,但朱棣深信姚广孝的判断不谬。
只是,朱元璋最终将如何裁决,成了朱棣心头的一大悬念。
“和尚,我们是否需要做些准备?”
朱棣此言,别有深意,背后考量诸多。
一来,他认为朱元璋没必会采信朝臣之言,认为自己对朱标构成威胁;
朱棣心知肚明,父亲最为珍视的,乃是长兄朱标及那至尊无上的皇权。
对任何可能撼动朱标太子之位的隐患,皆是深恶痛绝。为此,朱棣不得不绸缪双策。
他惧怕的,是那位素来多疑的父亲,为保朱标龙椅稳固,将一切潜在威胁连根拔除。
而此刻,他身处应天府腹地,非偏远封疆,也非燕国故土。
一旦风声鹤唳之下,父亲雷霆一怒,指向自己,岂非成了大明朝里最大的冤屈?
朱棣迫切寻求姚广孝的智计。
私下里,他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