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有赵大人的悉心提点,我又怎能短时间内疏通海上贸易之路?”
“如今,海外贸易已成为大明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
郑和的观点得到了朱棣的认同。他感慨道:
“赵大人的洞察力与远见卓识,实在令人钦佩,远非我辈所能及。大明能从贫瘠走向富饶,赵大人功不可没。”
朱棣对赵行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暗自设想,如果赵行能为燕国效力,燕国未来必将如虎添翼,甚至有望超越大明。
然而,他也清楚赵行淡泊名利,厌恶纷扰,断然不会涉足这些权谋之争。
尽管朱棣内心极度渴望得到赵行的支持,但他却不敢强人所难。
听到朱棣对赵行的高度评价,郑和连连点头:
“赵大人大人确实非同凡响,然而在大明百姓眼中,燕王殿下你同样威震八方。你深入草原,力阻草原铁骑于燕国边境之外。”
“为大明筑起抵抗草原的最后防线,同样令人敬佩不已。”
朱棣听罢,心中欢喜,对郑和的好感更增一层:
“马海军乃真性情之人,待燕国一统草原,建立起自家港口并组建燕国海军之时,还望马海军能不吝赐教。”
朱棣胸怀壮志,不仅满足于燕国偏居草原一隅。
他深知草原资源有限,纵使竭力发展经济,也无法满足国家长远需求。
因此,他正在为燕国的未来布局,步步为营。
郑和听罢朱棣的话,心中一惊。
他作为大明海军总督,去帮助燕国建立海军,这显然不合时宜。
郑和心中亮如明镜,当下便神色恭谨地躬身施礼,继而坚定表态:
“对于燕王殿下的赏识,我深感荣幸。”
“倘若赵大人首肯,我必将义不容辞。”
“毕竟,以我现时的地位……”
他话音未落,便巧妙地收住了口。
此间皆是聪颖之士,无需将话挑明,各自心中已有默契。
此刻,他们的对话犹如丝线交织,丝丝入扣,增进彼此的理解,使双方的关系如同绳结般愈系愈紧。
燕国采购大明布料的协议就此尘埃落定,令朱棣感叹此次返应天府之行收获颇丰。
先是于赵行处获益良多,现又与郑和交谈甚欢,意犹未尽。
正当二人言笑晏晏之际,一名官员疾步前来传话:
“燕王殿下,太子殿下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