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写作这么久,我也的确做了一些研究,我发现在创作之时我已经能够很轻易地发现他们。就像考古学家在沙地中发现恐龙的脊骨一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全貌就显露出来了。这也是我发现人物的过程,边写边探索。开始之前,我首先创造出大量的生物信息,但真正的质变发生在我以人物的视角进行场景创作之时。这时人物自己仿佛具备了灵魂,会张口说话,而对此我还经常感到惊讶,因为很多语言自己就冒了出来。另外,通过人物的幽默感我也进一步认清了人物。我什么时候发现一个人物很有趣,就说明我开始真正认识这个人物了。
有些声音自然而然地便出现在我的耳朵里,而有些声音则要经过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比如凯蒂是和我最相似的人物,组织她的语言时我非常得心应手。相对来说塔莉的语言就难得多,因为我们的性格相差巨大,在很多方面甚至截然相反。另外还有青少年。我真的很想表现出他们与成人之间的细微差别——心态、声调和语言等。在玛拉身上,有时候我不得不深入研究和思考。不过强尼的塑造倒非常轻松,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一部作品在完成之后,你还会怀念那些人物吗?
一部作品我通常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去完成,平均下来也要14个月。在这个过程中,我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中间也要易好几次稿。因此当一部小说接近尾声时,我真的感觉自己创造了一个最好的故事,故事框架里的人物也是最出色的。完成既定的目标之后,我通常就会转到别的事情上去,不会再特别关注这部作品。《萤火虫小巷》是个例外,所以它也是我唯一一部有续集的作品。因为我确实非常牵挂塔莉和白云。而且我十分想知道在失去了凯蒂之后她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情景。
你创作的人物死去后,你会不会难过?
描写与情感反应有关的场景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换句话说,通过塔莉或玛拉的视角来写凯蒂的死都非常有难度。因为坦白地说,我的书中很少有意外死亡的人物。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谁会活下去而谁会死去,所以我一直在提防这种情绪。但奇怪的是,这本书完成之后,在重读的时候,我发现有些情感上的东西对我冲击很大,但真正抓住我的并不是死亡这件事,而是其他一些更琐碎的细节。在《萤火虫小巷》中,是凯蒂思念她的孩子们时的情景令我感触最深,虽然那只有短短几句话。
这本小说中,结尾凯蒂以一种超自然的视角指出了强尼将坠入爱河,塔莉也心有所属。读者们不由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