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拖拉机去了县里,又从县里到了公社,再从公社拎着行李走路来的靠山屯。
公社到靠山屯有多远叶青不知道,但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九点了,这就意味着这群知青一天都没吃饭了。
难怪一个个都累得跟个狗似的,几个女知青更是哭哭啼啼,委屈得都快要崩溃了。
叶青都不知道该说啥了,只能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
这个下马威也给得太吓人了!
不过这些知青这会儿显然还没意识到,下乡插队不是让他们来体验生活来的,而是真真切切地要让他们来这儿当农民,身体力行地来劳动来的,在这个屯子里,容不得娇生惯养叫苦叫累,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老支书的脸也黑得跟煤炭似的,手摆在身后,哪怕大队长来了都没给他个好脸色,看样子回来这一路上,没少因为这些知青而生气。
“人都带回来了,你看着办吧,我回去了,赶紧把知青点建起来,把人都给我丢到知青点去,看了就烦!”
丢下这一句,老支书径直就走,根本不想再多看这帮知青一眼。
伍永兵嘴角抽了抽,又拿这个倔脾气的老支书没辙,只能硬着头皮先来处理这些知青的安置问题。
这次靠山屯一共分下来了八位知青,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之前跟叶青一块儿坐车来蛟潭县的殷霜和李娟,都被分到了靠山屯。
除此之外,剩下的五位,都是男知青,年龄基本上都在十八九岁,也就是说,叶青是这批知青里面年纪“最小”的。
男知青的安置好说,随便找个社员家里一塞就成了。
但女知青的安置相对就要麻烦多了,得考虑到她们的安全问题,不是哪家有空余房间就可以安排的。
如果社员家里有适龄婚配的男青年,就得排除。
主要是怕村里这些男青年都像那个赵麻子一样对城里女知青产生不该有的想法,到时候要是闹出了什么事儿,他不好跟上头知青办交待。
最后,大队长在再三考虑后,挑选了两户合适的社员家。
一个是赵老柱的大儿子赵国胜家。
赵国胜家没儿子,只有仨女娃子,而且最大的女娃都十五岁了,安排女知青住过去正合适。
另一个则是村里的五保户,双目失明的邹阿婆家。
去这个邹阿婆家可以单独分一个房间住,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每天得给这位老阿婆干活,砍柴挑水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