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的眼光,最终这位新婚少妇跟她的丈夫离婚了。」
「诸位同学觉得,这个人如何?」
李长河微笑着问道。
一群年轻人此刻面面相觑,各自皱眉。
而知道一些内幕的则是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色。
「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刚才这位女同学朗诵的诗作《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
李长河也没卖关子,直接开口说道。
现代诗人徐志摩,对于这个年代大部分五零后的年轻人来说很陌生。
因为他的作品现在进不了语文课本,也上不了讲堂。
也只有在北大的图书馆里,这些中文系的学生才接触到了徐志摩的诗,然后在这个年代拿出来朗诵。
而李长河的话,则是在在场的学生们面色一变,不知道李长河到底想要说什麽。
李长河则是继续说道:「其实我说这个故事,没有批判徐志摩的意思,我讲这个故事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我的感悟。」
「文字,是具有欺骗性的。」
「就像这篇《再别康桥》,从文学性上来说,它可以说是现代诗的巅峰之作,乍然一读,它写出了种种幻想的美好。」
「但现实是,你能想像作这首诗的时候,它的作者已经跟那位新婚少妇结婚了吗?」
「如今大家在知道了我讲的故事之后,对这首诗的感觉是什麽?」
「当你真正的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起源,再读它跟你第一次朗读它的时候,感觉和认知还会一样吗?」
「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感染力的创造,但是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有欺骗性的创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两首诗,大家有知道的吗?」
李长河继续开口问道。
??????55.??????
「我读过!」
有人举手给李长河回应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笑着说道:「是不是当时觉得这诗的作者忧国忧民,对广大的劳苦大众充满了同情?」
「可实际上,这两首诗的作者李绅后来一路官至大唐宰相,对百姓毫无怜悯,施加重税,民不聊生。」
「很多人一直问我,为什麽不报中文系,而是要选择经济系,人民文学的主编张广年先生也这样问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