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要忍不住强行将狄青塞入军营,而不是读那些叫人头大如豆的破书了。
狄青万般忐忑地来向陆辞请求出战时,本是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的。
但经这些日子以来的诸多事后,他愈发明白,需有一技之长,能为公祖派上用场,才可长长久久地伴于公祖身侧,而非一昧拖累,索取。
他学文全靠使大劲地死记硬背,在习武一道,倒厚颜称得上句‘一点就通’,自然舍不得放弃。
陆辞看他最近在军中大放异彩,靠一手箭法光芒万丈,满身都是耀眼夺目的精神气,又怎么说得出拒绝的话来?
况且这回又是跟着曹玮将军,风险不至于多大,陆辞略作思忖,便在狄青满是希冀的目光中,欣然应允。只在其出战前,布置了回来时必须完成的作业,以免过于耽搁了学业。
狄青:“……”
他沉默地看了眼让人头皮发麻的作业单子,接着就迈着沉甸甸的步伐,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大军开拔后的第五日,陆辞接到的还不是朝廷列赏的诏书,也还未迎来宣读诏书的内臣,而是一封出自太子亲笔的密信。
份量不轻,他凭经验一摸,估摸出少说也有十六七张纸。
自从官家病倒,太子再次监国后,多半是因两头奔忙,无暇写信,他的确颇久不曾与这位以前的学生有这般亲昵的交流了。
这回大胜,太子会寄信来,也在情理之中。
陆辞多少有些好奇,逢大变故的小太子,身上会有多大的蜕变,便搁下手头事务,优先打开了这封密信。
然而他猜测中那‘成熟稳重、波澜不惊’的太子形象,当场就随着信纸中的第一段变得粉碎。
在高高兴兴地详细述说了自己是如何临机应变、靠着从他处学来的见闻,让丁谓和曹利用的不良居心落了空的壮举后,小太子就跟头次学会开屏的小孔雀似的,意犹未尽地在第一段末尾就添了句:“分别未足岁,思君已若狂。”
陆辞面无表情地手一抖。
是不是独创肉麻派的柳七,对他老实沉稳的太子传授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关于柳开。我实在是想提一提这位相当悲情的人物。以下出自《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
柳开一生特立独行,意识行为中夹杂着不少的新旧冲突,以至于身上总纠缠着许多真伪难辨的轶事传闻。
柳开出身高门大姓的河东柳氏(柳宗元和柳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