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进入国家体制内,担任各级干部。在当地任职满三年后,如本人有意愿,或者家庭有实际困难,可调回内地任职。
经过大半年的锤炼,十万干部子弟中,有很多已经适应了工农的生活。当然,大部分学员都叫苦不迭,想要及早结束这种二劳改,回家享福去。
所以,动员这些人有些困难。
但当地那些官吏有很多办法去动员他们。
所以,虽然主动想去东北特区的人不多,但被报名的还是有两万余人。
这其中,就有陈长生的大儿子陈钊。
陈钊本来在冀州一个县里锻炼。虽然陈长生交代过,不能区别对待。要把陈钊当普通人。但负责这次再教育活动的李牧怎么会让皇帝的儿子真的拎锄头下地干活呢。
所以,陈钊被安排到县衙里去当见习主簿。也就是县长秘书。
虽然如此,陈钊也大长见识,了解了基层官员的工作方法和大凉百姓的生活状态。
这些在官员眼里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
而且,陈钊也了解到,父亲陈长生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利民政策。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其实也不像陈长生想象中那么好。
大多数老百姓,还是维持在一个只要肯干,就吃穿不愁的温饱水平。并没有达到想象中那种富裕的程度。
这也可以理解。
大凉帝国建国之后,虽然利用先进生产力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很大一部分都用在帝国的基础建设之上,各地都在忙于改善住宅条件,铺路修桥,兴修水利,治理河道,发展工商业。帝国又拿出海量的钱用于维持一支精良的国防常备军和大海军的建设上。
这些钱,可不是凭空就出现的,都是老百姓汗珠子摔八瓣儿干出来的。
虽然大凉帝国的平民百姓生活水平要比邻国大梁要高得多,但他们人平均创造的价值也比大梁的农民高出数倍。相比于大梁人,大凉人的人均劳动时间也要长出很多。
所以说,陈长生利用和大梁朝数量差不多的人口,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陈钊深感于此,觉得身上的担子重大。毕竟,英明如同父皇陈长生的情况下,老百姓生活还没有达到富足,如果是别人干这些事,恐怕大凉的老百姓要被剥掉三层皮。
他虽然没有被明确确定为太子。但他也知道,过几年,父亲也一定要他去地方上主政,训练他治理国家的本领。
所以,陈钊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