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厂的人。
可这段时间,每一次的测试,厂里没有任何解释,只是让他们按照要求布置,甚至测试都不是他们靶场的测试人员,而是由杨威自己亲自测试。
很快,杨威趴在了射击位置上。
第一次测试的目标就在800米的位置上。
经过了4次改进的狙击镜,上面不仅有倒V型的标志,狙击镜上,还有不少的参数。
每100米,就会有一个表示目标距离的光点。
不只是如此,因为使用了最基础的精确测距、瞄准点修正功能,只要调整狙击镜侧面的无级变倍旋钮,整个狙击镜就会把远处的目标拉近,并且展现出不少的参数……
当然,没有设计更先进的自动参数补偿装备,一切的补偿量,比如,风速、湿度等,都得狙击手自己去计算。
杨威趴在射击位置上,已经开始调整固定在53式步骑枪上的莫辛-甘纳步骑枪上面的瞄准镜了。
不同的枪械,使用瞄准镜,都得进行调试。
要让瞄准镜跟步枪的瞄准基线重合。
所有的瞄准镜,都是杨威亲自测试,而测试使用的步枪,也都是杨威亲自选的。
800米位置上的靶子,在杨威把瞄准镜调整到12倍的最高倍率情况下,非常清晰。
此刻,已经是傍晚。
西南风,3级。
这算是微风。
这样的风,对于出膛初速达到820米
秒的步枪来说,影响很小。
杨威却不这样认为。
毕竟,哪怕弹道偏差1mm,在800米距离上,目标就可能偏移很远。
按照自己一开始计算好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杨威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目标甚至可能会偏移56毫米!
这怎么行!
立即调整狙击镜另外的修正旋钮。
一直到狙击镜的“十”字星瞄准靶子往西偏移了大约56毫米的距离。
“砰~”
杨威重重地扣下了扳机。
远在800米位置的靶子,被准确命中。
当然,还有一点偏移,不是正中眉心!
“砰~砰……”
杨威又瞄准了旁边的靶子。
连续开枪,一直到把53式步骑枪整个弹匣里面的10发子弹全部打光。
10发子弹,大部分都准确命中了800米外的人形靶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