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杨威的那个时代,66式这种射程近,威力不够的老式装备,只能在历史博物馆才能看到了。
“咱们举例说明,在最大仰角的45°射击时候,射程并不是最大,炮弹飞行的高度却是最高……轨迹大概是这样……”
杨威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抛物线。
然后再以高度跟射程画上直角坐标。
“仅有这个还不行,炮弹的飞行速度、飞行时间,同样也得考虑……”
杨威再画了一个坐标轴。
“这是要建立数学模型?”
田祖同问道。
数学模型,在任何设计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不过,有复杂的,有简单一些的。
“对!”
杨威点头。
“根据炮弹的飞行轨迹,就必须考虑到炮弹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重力、发射仰角等参数后的运行轨迹,而这些点位上截取的数据,就是我们建立模型的基础,根据众多的数据,推断出抛物线方程跟微分方程……”
杨威虽然讲得依然简单。
可在座的,大部分已经开始云里雾里了。
没办法,只能奋笔疾书。
争取把杨威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而我们建立的抛物线方程跟微分方程,就是我们弹道计算机运行的方程……每个截取一个点,就运算一次,从而推断出抛物线的起始点……”
“所以,在设计炮侦雷达的时候,就得考虑雷达发射信号、接收反馈的数据,然后导弹计算机根据我们预设在内部的方程求解……”
其实这也涉及到了计算机数据库的很多东西。
可这里的人都不专业,杨威索性就没有去讲得那么专业。
只是告诉众人,计算机存储的基础数据越多,解算就越快。
毕竟,计算机会对比内存中的数据库,直接调用。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整套系统的反应速度。
在最短的时间内探测出敌人的炮兵阵地。
数据库的数据积累,会一步步提升整个炮侦雷达系统的功能……
杨威努力地做到深入浅出地讲解。
可这里面涉及到了太多非光学领域的专业。
哪怕眼前坐的,大部分都是大动乱之前的大学生,可因为跨学科的内容太多,终究还是难以听懂。
无奈之下,杨威只能从更基础的地方给他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