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道自己的实力。
这些情况王玄策不知道吗?王玄策也知道。
但他从跟杨林那一天起,就没打算按套路出牌。他在大梁已经是无路可走了。杨林是他唯一的指望,他只有靠住杨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如果杨林倒了,他会比杨林还惨。
所以,他比杨林更想让杨林单干。
王玄策一路陪杨林走到大理,那是鞠躬尽瘁,凡事都想在前头,一心想辅佐杨林独立开辟基业,在南方做个国王。
杨林能打得这么顺利,扩展到这么大的地盘,王玄策是功不可没。
杨林驻地设在大理,那也是王玄策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是准备让杨林当首都的。
但王玄策也认识到,要辅佐杨林独立建国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
那就是经济问题。
杨林所平定的地区太穷了。甚至比落后的益州还穷。
这些蛮夷之地,很多都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有皇帝,自己的村长,酋长或土司就是他们的天。
什么亓无忌,什么孝义王三哥,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概念。他们只听自己头人和土司的。而不像中原的老百姓那样,听官吏的。
要想让他们听话,只能和他们的头人和土司对话。
在这种情况下,税收自然收不上来,你还得给他们东西收买那些头人。想征调民夫兵员,更不可能。好在杨林在茶马古道这一块还很好使,能通过马帮弄到些钱粮,用以维持着这些军队的开支。
所以,王玄策也是费尽了脑筋,头发都挠秃了。
他也想出了一些办法。比如,让那些汉地来的兵将就地屯田,用先进的耕种技术来帮助和改造那些蛮人。又让那些汉家军士和当地的少数民族通婚,借以拉拢和改造那些土司上层。
可是,汉化这些夷族是需要时间的。
没个十年二十年根本看不到明显作用。
这个时候,宋曦派使者来宣召,王玄策虽然有心让杨林独立称王,但自觉也没有和中原王朝对抗的实力。
当地连最基本的武器装备,铠甲马匹都出不了,拿什么跟人家打?
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杨林的意志了。
如果杨林就是不服管,那还有办法。毕竟,杨林的亲军还有几千人,这地方还是山高林密沟深之地,战略纵深是足够的。益州如果真的派兵来剿,也没那么容易,而且他也知道大梁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