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重要的讲话。
他只说了一点,将士们,你们辛苦了。为了保卫大梁国,你们付出了太多。所以我会向父皇给你们请功。至于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和需要,我都会向我父皇反应。
亓昊虽然没有亲临前线参加战斗,但他跟王元庆在军旅中混了这么多年,对行军打仗的事情也是门儿清。
打仗可不是拉来队伍,操刀就干那么简单。
十万人的部队,所需要的用度那是海量的。将军指挥战斗,不会计算成本,只下达命令就完事儿了。
可是士兵的一身装备要从哪儿弄,士兵战死或伤残,要赔多少钱,后续如何安置,这些事情将军们是不会管的。
将军们不管,只能亓昊来管。
战争是机器,既然要机器开动,那就需要一系列的配合。这种配合,是部队之间的配合,也是军地之间的配合。
前面说了,王元庆只带了三千铁骑。剩下跟他打仗的都是民团和各地屯兵戍卒。
王元庆以个人的影响力协调了那些地方将领,但他却协调不了地方官员。
按道理,打这么大的仗,大梁政府的齿轮应该快速转动起来,全力保障后勤供应。但亓无忌并没有。不是他没想到,而是他刻意没这么做。
因为他不相信王元庆领着一些当地游击队能阻挡住大凉军的铁蹄,所以他把资源都放在了第二道防线的北府军上面了。
王元庆的地方兵只是用来消耗大凉弹药的炮灰。
所以在会战中处于战场的三秦之地,并没有朝廷的人来主持后勤工作,亓无忌也没有委派省级领导干部来做主,主导配合作战这件事。而各郡守县令又有心无力。
“你们只管打仗,其他的事情我来做!”亓显见到此种状况,主动承担起了协调后方的责任。
可以说,亓显是以一己之力,维护住了处于前线战区的三秦之地没有崩溃,正常运转。并以最大能力供应给王元庆的军队用度,让这支后娘养的地方部队没有溃散成散兵和游勇。
这件事,非有大智慧大能力是做不来的。不是凭着一个秦王的名头就可以的。
你不给解决事情,谁管你是什么大王小王的。并不是谁都想向领导跟前凑的。
亓昊一边稳住军队和地方的局势,让王元庆能率军构筑防线,防止大凉军趁势进入大梁北方广大地区。一边给老头子亓无忌写信。
信里把这些情况都如实的反应了一番。
当然,亓昊并没有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