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长生估计的一样,因为定边郡有吃的,所以大批难民往这里流入。
陈长生让各县统计并将难民分成两类。一类临时逃荒要饭,那就赈粥。一人一天一碗,里面米少菜多,能维持最低消耗,不让人饿死。
另一类是打算留在定边郡的,官府负责把他们送到威远县屯田,每五百户设一个卫所,由屯田校尉管理。官家发农具,牲畜和种子,并且组织他们伐木垒土盖土楼。
平时耕种放牧,收成官家和农户各半,战时每个卫所需要出一百到一百五十兵士。协同官兵作战。
这部分人,已经是定边郡的居民,成年人每人每日可领一斤米或面,儿童减半,每周领一斤肉。
流民很多等熬过饥荒后还要回老家的,但更多的看重了定边的富庶和福利待遇,决定就在定边屯田卫所居住,或是在定边城内的工厂打工。
此举把黄县令和宋县令给吓坏了。
因为涌去定边郡的难民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他们怕陈长生拿不出那么多粮食,到时候再生民变。
“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陈长生摆了摆手。
他也知道光靠今年的收成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的。但大梁并非全国都在闹饥荒。
他可以上奏朝廷要赈灾款,也可以利用定边郡的经济优势花高价从外地买粮。
不管怎么说,他对快速提升定边郡的人口情有独钟。
之前定边郡三县人口总共不到二十万人,他想趁此再虹吸二十万流民进来。
人多力量大,人多了,也就有了稳定的兵源。
他最佩服的就是刘备。
想当年刘备从新野败走的时候,居然有三十多万老百姓一心跟着刘备走。
那是东汉,全国总人口都不过几百万。曹操感叹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所以说,三十万老百姓抛家舍业跟刘皇叔走,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儿,说明刘皇叔做人做的好。
陈长生知道自己的弱点,他脾气不好,但他为官一任,也想得到百姓的爱戴。也想恩泽一方。他就是一条龙,也要有水托着才行,而这些老百姓就是水。
所以,无论多困难,他都要接收难民。
定边县的工业已经初步成型了,他估计一下。数十家厂子年产值也能达到几十万两,大不了自己少赚点。他对钱没什么贪欲,毕竟他不需要用钱来证明自己,所以,买得人心才是正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