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功,圣人不空出(二),贤者不虚生,而归于善,斯乃(三)天地之法而制(四)其事,则世之便而设其义。故圣人不必同道(五),(六),好者不必同色而皆美,丑者不必同状而皆恶,天地之数,斯(七)命之象也。日八宿并列,各有所主(八),万端异路,千法异形,圣人因其势而调之,使小大不得相踰(九),方圆不得相干(一0),分之以度,纪之以节,星不昼见,日不夜照,雷不冬发,霜不夏降。臣不凌君,则(一一)阴不阳(一二),盛夏不暑,隆冬不霜,黑气苞日,彗星扬(一三),虹蜺冬见,蛰虫夏藏,荧惑乱宿,众星失行。圣人因(一四)变而立功,由异而致太平(一五),尧、舜(一六)承蚩尤之失,而思钦明之道(一七),君子见恶于外,则知变于内矣(一八)。桀、纣不暴(一九),则汤、武不仁,才惑于众非者而改之,乱之于朝廷,而匹(二0)夫治之于闺门。是以接舆(二一)、老莱(二二)所以避世于穷而远其尊也。君子行之于幽闲,小人厉之于士众。老子曰:"上德不德。(二三)"虚也(二四)。
(一)"世"字原缺,今据李本、子汇本、程本、两京本、天一阁本、傅校本、唐本、品节补。
(二)论衡对作篇:"贤圣不空生。"本此。
(三)"乃"下唐本有。
(四)"制",唐本作"治"。
(五)孟子万章:"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义与此同。
(六)"",品节作"而皆合"三字,亦是肊补。
(七)"斯",品节作"性",唐晏曰:"讹字。"
(八)"日八宿并列各有所主",品节无此十七字。
(九)"踰"字原缺,今据子汇本、品节补。
(一0)"干",原误"千",各本俱作"干",今据改正。
(一一)"则"字品节无。
(一二)"阴不阳",宋翔凤曰:"子汇作'阴不侵阳',无缺。"案:李本、天一阁本、唐本、品节亦作"阴不侵阳",程本作"阴不阳",两京本作"阴不侵盛阳"。
(一三)"扬",宋翔凤曰:"子汇作'扬光',不缺。"案:李本、两京本、天一阁本作"扬光",程本作"扬"。
(一四)"因",宋翔凤曰:"本下有'天'字,依治要删。"
(一五)"变而立功由异而致太平",宋翔凤曰:"本作'因天变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依治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