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等各地回来的知青却越来越多,他们没有找到工作就游荡在街头,用各种办法维持生计。
有的去乡下收青菜农货,然后卖给路人,有的去收鸡蛋家禽,这种更受欢迎,城里买的话还要票……
有门道的,有从更远的地方有门道弄来的东西,一出现就会被抢光,多少养活了一些人。
不过这种事情,只能遮遮掩掩。
运气不好,只被没收就算好的了。
但是全部要抓进去也不现实,人太多了。
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安置,没办法养活自己,一个两个抓进去都还说杀鸡敬猴,现在这样,能怎么办?
上面的人还没有讨论出一个具体章程,只能这样半黑不白的先干着。
苏茴周围住的这附近还好,有从乡下回来的知青,吵吵闹闹还能过下去,再往前两道街口,那里有户人家,他从乡下回来,家里早就没了他的位置,户口都没办法挂靠回来,他弟弟怕他争房子,他回来了,没有房子,他正在谈婚论嫁的对象就没了。
他爸妈也难,说来说去,两头顾,两头都顾不上,还是他媳妇娘家那边看不过去了,让他们写下字据,保证他们不会来争他媳妇娘家的房子,就把户口挂到他们那里去。
住的话还是在他爸妈这里住着,先把户口解决了,然后再想办法。
他媳妇那边娘家帮忙给女儿找了个糊火柴盒及缝扣子的活计,囫囵先对付着,他这边找不到工作,就每天半夜里就出发,早起去乡下收些菜干、萝卜之类的活计,多少能补贴家用。
这里有不少人都是照顾过他的“生意”的,买到了比平时更好、价格也更实惠的东西,但是说起来话里都是带着鄙夷的,带着同情,带着看不起。
苏茴面上没有掺和这些东西。
而是跟之前一样换了一个男性的身份行动,比较不起眼、方便。
她不定期给一些人供货。
地点对于她来说还是很好找的。
她伪装后看上去就是一个样貌普通的壮年男人。
她一开始出大米和玉米面,后来从她这里拿货的人多了,她拿出来的东西种类也越来越多,增加了白糖、面粉、水果、酒……
都是她芥子空间里面的产出。
首都里面的好东西可比之前那地方多多了,历史底蕴、文化底蕴都不是一个级别的。
她还专门做了一批药酒,专门给身体受损需要补身体的人。
适用人群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