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觉得李浩的提议不妥,这么大的功绩只封一个上柱国,有点太小家子气了,于是他望向李浩,问道:“诗狂,薛仁贵将军此次可是灭国大功,高句丽虽是小国,可却战力不凡,当初朕御驾亲征领十五万大军也未能灭其国,薛仁贵一路连胜,势如破竹,三月之内便攻灭了高句丽,可见其卓绝本领,若只是封一个上柱国,恐怕不大妥当吧。”
“陛下明鉴。”李浩缓缓道,“陛下之前御驾亲征,虽未能灭高句丽,但却令高句丽国力大损,臣去年又在幽州破高句丽三万大军,使得高句丽刚刚恢复少许的兵力再度折损,如今的高句丽,已不似当年那般凶悍了。”
李世民闻言缓缓捋须,不置可否,不过很明显,李浩的这些话他听进去了,只不过还在斟酌而已,其实不得不说,李浩的这些话是有些道理的,现在的高句丽,肯定是比不了当年那么强大的,但若要真说他们弱,却也弱不到哪里去。
吏部尚书于志宁闻言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琼南王此言差矣!”
“哦?”李世民闻言摊手道,“于卿有何见解?”
于志宁道:“陛下当年御驾亲征纵然使高句丽国力大衰,但高句丽人素以凶悍着称,而且高句丽并非农产之国,举国皆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陛下虽然击溃了高句丽,但山林尤在,大海尤在,山林在,则飞禽走兽在,山参在,大海在,则海产在,期年后,高句丽人便可恢复元气,两年后,便能恢复田产。”
李世民闻言连连点头,于志宁说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高句丽地处辽东苦寒之地,虽然国内也事农产,但一年只能收一季,产量极低,高句丽大部分百姓还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间的猎物和山参,是高句丽人最宝贵的东西,貂皮和高丽参,卖出高句丽能换取很多的粮食。
于志宁接着说道:“高句丽有百姓六十多万,在陛下御驾亲征之后,还有近五十万,想要凑齐十万大军,并非难事,而此次薛仁贵将军只领兵八万,便灭高句丽全国,其功绩仍是颇大战功!”
于志宁并非李浩的反对派,但他就是看不惯李浩如此打压薛仁贵,所以他这次算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李世民非常赞同于志宁所说的话,转头笑望李浩,问道:“诗狂,你可有话说?”
“回陛下。”李浩行礼道,“即便于大人所言非虚,但臣认为上柱国之勋已足够赏薛将军,上柱国之勋,非同小可,极其难封,臣一路走来,立下无数战功才得封上柱国,薛将军出道至今,不过数年,大战也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