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市中心,街坊邻里慢慢有了品牌意识,逐渐用上了双喜刀、张小泉刀、金门刀,条件更好一点的人家甚至有开始用德国双立人刀具的。街坊们以前夸齐家铁铺的好手艺,这时候开始嫌弃打铁粗俗且扰民。齐家铁铺在城里人眼中,慢慢变得格格不入,以至于门可罗雀。
曾经辉煌的齐家铁铺,在不愿与时俱进的齐遇爷爷的手里,变成年久失修的破房子。偶尔有来打把刀或者打点别的什么刀具的人,都是当年和太爷爷有交情的,想着要怀旧的老人。
齐爷爷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还要供爸爸念书,再加上那个年代赚钱不容易,爷爷一直到去世,也没能给自家已然破败不堪的房子做一次彻底的大整修。齐爷爷含恨而终,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把齐爷爷培养成了大学生,还分配到市里的冶金厂上班。在齐爷爷看来,冶金就是更高级别的打铁,也算得上子承父业,他也有脸下去见齐家的祖宗。
然而,事与愿违,在高度机械化的冶金厂里面,想要找个抡着铁锤打铁的工作,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齐爸爸在冶金厂工作了十年,齐爷爷想街坊邻里炫耀了自己大学生儿子十年。但齐爸爸的脸上从来没有过一丝的笑容,以至于脸黑到连个媳妇都没有讨到。
齐爷爷去世之后,齐爸爸开始重操打铁祖业。深入骨髓的打铁基因,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齐爸爸的打铁技术,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遗憾的是,当时代想要淘汰一种职业的时候,光靠家族传说和个人的手艺,是无以为继的。
如果说,齐爷爷手上的齐家铁铺是门可罗雀,那齐爸爸手上的铁铺就是无人问津。没开工,就意味着没钱赚。入不敷出,靠着打铁勉强度日的齐爸爸,脸上的笑容却比在冶金厂的时候多了许多。不知道是因为爱笑让齐爸爸的模样变得周正了,还是因为他在市中心有一栋三层的小楼,打铁一年,齐爸爸反而完成了成家立业的第一个步骤。
那一年,齐爸爸已经是三十二岁的老男人了,齐妈妈才二十二岁,风华正茂不说,还是方圆十里公认的美女。那些因为拆迁已经搬走了的街坊邻里,都说是齐爸爸上辈子积来的福气。齐爸爸深以为然。
齐妈妈嫁过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着怎么把这栋三层小楼给卖了,然后在附近快要建好的高档小区买个带电梯的房子。将近五十年的房子,不论是维修还是重建,都需要一大笔齐爸爸当时根本拿不出来的钱。卖掉有天有地却破烂不堪的房子,买个旁边“更适合居住的”,在齐妈妈看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