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打开了国家财政巨量补贴的大门。
据说,每生产一台新能源汽车,车企就能从国家获取十到十五万不等的财政补贴。而事实上汽车生产一台新能源车的成本不足十万元。
换句话说,这是躺着都能赚钱的行当。
为此,车企纷纷上马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至于车辆的质量,完全在忽视之列。毕竟,即使一台车都没卖出去,车企也能获取巨量补贴。这些补贴,不但能消减全部的成本,而且还有丰厚的利润在其中。
市场是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中,车企的眼光是盯在财政补贴上的,他们已经被丰厚的回报迷住了双眼,谁也没有在产业技术核心上下功夫,搞大投入。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并不复杂,即使自家缺少生产零配件的生产线,他们也能从市场获取全部汽车零件。
曾有人开玩笑说,生产新能源汽车是一门最没技术含量的工业制造。所谓的生产,不过就是全球采购零配件,然后动手组装,最后贴上自己的标签即可完成。
中部省曾经也想在这场补贴盛宴中分到一杯羹。苦于基础设施落后,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许一山在三市联席会议上,第一个提出在香河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时候,还遭到不少人的质疑。
第一,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在一段时间后悔全面叫停,这也预示着香河市即便将车造了出来,未必能赶上最后的一辆补贴末班车。
第二,建立一家车企,光靠热情远远难以满足。毕竟,汽车生产技术是一门技术难度五颗星,市场份额五颗星,充满了未知色彩的行业。如果一脚踏空,巨量的亏空将会成为压倒地方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设这样一个充满未知数的企业,前期资金从何而来?
时代在发展,早就过了空手套白狼的美好时光。大家担心的是,一旦遇到亏空,谁能挑得起这副重担?
现场会议上,耿强汇报了建设园区的资金来源。
耿强与董伟民比,两人性格完全不同。
如果说,董伟民尚有共同发展的理念,能主动积极借鸡生蛋,打了一个擦边球引入民营资本。那么,耿强在你这方面的态度恰与董伟民背道而驰。
耿强拒绝民营资本进入。他力排众议,将新能源汽车归入到国家投资范畴。
这就是说,香河市的汽车建设资金,完全来自政府主导的自身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