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杜家闺女不孝顺公婆,实是救急不救贫。不说孩子们挣下这份家业遭了多少罪,就说他们,开个小饭馆,三半夜就得爬起来洗菜和面。等饭馆关了门,还得再洗半夜碗筷。严寒酷夏,也风雨无阻。可他们吃苦受累时候,那些大伯子小姑子他们谁看见了,人家都热炕头睡着呢。
那些大伯子小姑子们只看到他们吃得好穿得暖,还有钱花,可是,那份罪他们谁都没看见。其实,这两年乡亲们生活也都好过不少,倒是他们却越来越眼热别人家富余。
自家孩子是吃国家粮,按说拉扯老家一把帮着找份工作也没啥,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可是,杜家大姑他们心里边门清,县里小厂子做工还能被人撵走,可不都是好吃懒做主!他们这当爹娘宁肯老家耗着,也不舍得让糟心亲戚都跑京城来扯孩子们后腿。
王大江他们几个基本上算是杜家长大,跟王家和郭家那边亲人算不上有多亲。而且,他们清河湾吃喝拉撒,从没听见杜妈这个当大舅母说过什么酸话,再说了,男孩子都心粗,哪能猜得出来杜家大姑他们那些顾忌。
倒是杜奶奶和杜妈她们能猜出来一二,可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她们也没什么好办法。
王大江他们见劝不动爹娘,只好说起另外一件事,“要不,等你们回去,把饭馆转让了吧!开饭馆是个累人操心活,你们要是不乐意闲着,咱们找点别活干干!”
杜家大姑和杜家小姑姐妹俩和王大友郭小松这对连襟,开小饭馆开了好几年了。因为一直是亲兄弟明算账,再加上王大友和郭小松有都是忠厚老实,小饭馆生意向来都是红红火火,两家也没发生过戏文里边因财生龌龊经典桥段。
王大江他们知道杜家大姑他们把小饭馆看得很重,他们刚才那么说,也只是想让长辈多保重自己身体,没想到杜家大姑竟然真答应了,而且答应很干脆。
“哎!回去俺们就把这事给办了!”杜家大姑一向是小饭馆代言人,见王大江他们吃惊,“这两年学校医院周围,小饭馆一个接一个开,咱们家生意也没以前好了,俺们就想着干脆把店面租出去。咱们家饭馆占地大,地段又好,一个月租金也不老少,而且还省心省力。”
杜家小姑听大姐说这事,乐合不拢嘴。当年,也都是听了芽儿话,把压箱底都掏了出来,买断了现饭馆。然后用饭馆挣钱再加上二哥家家底,又陆陆续续医院和车站旁边,大大小小买了十几间屋子,收拾干净后全都转租出去。
那个时候,也只是一时冲动,想着钱放家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