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斩二尸(第2/3 页)

我真不是灵兽啊 玄七道长 172 字 2024-11-14 16:43:48
🎁美女直播

教统一起来,逐渐形成以总部集权,分部向总部负责的机制。

另一方面,道教的经典教义开始统一传播,包括三清的部分教义逐渐明晰,即便三清只有灵宝天尊出现,道教高层都在等待,等着道教老祖斩出第二尸,第三尸。

洪玄七则带着部分弟子在后土地区流浪,继续自己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自然要用到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说起来很简单,比如竹子,在认知中,竹子是一种植物,也有妖把竹子赋予很多拟妖的属性,这些并不重要。

当洪玄七面对一片竹林的时候,他直观感受竹子是什么,如果说就是一种节状植物,那其它别人的结论就不重要了。如果说他从竹子中看出挺拔,代表着刚直不阿,那别的就不重要,他看到的就是这个结论。

但这并不是格物致知,可能每次看到竹子的感觉都不一样,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反思自己对竹子到底是什么感觉,会综合所有答案,给自己此时此刻的一个结论,这才叫格物致知。

不同的答案就是多角度看问题,综合所有答案才是格物的过程,但致知的知只是一个可否定的答案,随着阅历增加,时间地点心情的不同,有不同的答案。

人生不就是不断否定以前的认知,达到新的认知的过程。

像佛家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道家的上善若水,其实都是从不同角度讲述这个过程,从肯定开始,否定,肯定,否定,肯定,一直持续下去的过程。

但一定是以肯定开始,肯定结束,如果只有否定,那就是在骂街。

方法就是如此简单,知道的人很多,但这个世界大部分都是蠢材,他们知道了方法又能怎么,还是不会应用,这就是你懂了就懂了,不懂,怎么说你也不会懂。

大多数时间,观主只是边走边观察边思考边与自己思辩,他这个人很闷,不是个很有情趣的人,大多数时候,只对感兴趣的事情开口,平时很难说话。

每个人专注的方向不同,越是具有天赋的人,往往会沉溺于自我的世界之中,他们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出很远很远,没有知音,没有同路者,只能孤独前行。

不是他们有多孤傲,而是很少与人有共同语言,说了还不如不说,每个人走自己的路吧。

所以,他对孔子的感觉更好,对老子感觉并不好,这与做法有关。孔子编译了很多古书,就连《论语》也是他弟子写的,他却没留下什么。老子不好之处就留下一本《道德经》,不说思想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