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2 / 2)

困宫墙 探花大人 1056 字 9个月前
🎁美女直播

一来燕军深入楚国腹地,人多粮少,必须掠夺兵马财帛,以战养战,为大军南下征战提供给养。

二为施加压力,威慑敌人,迫使楚人尽早投降。

三为降低风险,便于控制城池和战后管理,以免被城中楚人掣肘。

四为屠戮人口,削弱敌方,历来征战无不是为了掠夺土地、城池和人口,屠了城便是消灭了楚国的战争潜力,为何不屠?

凿凿有据,井井有法。

(“齐师败走......晋追,遂围临淄,尽烧屠其郭中”,公元前557年,晋国攻打齐国,齐国战败,晋军包围临淄并大肆屠杀城中百姓,是史料中最早的屠城记载。而在秦汉三国的屠城高发期明显集中于政权更替时期,据统计,秦汉四百余年,发生的屠城总计42次,约50座城池被屠)

另一派主张妥善安抚,将楚人收为己用。该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公子帐前幕僚,其认为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而屠城必将使公子尽失楚地民心,亦必驱迫本已归降的城中楚人发起武装暴动,进而迫使燕国大军留下维持治安,牵掣大军南下。(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出自《荀子·议兵篇》,意为兼并别国领土容易,但凝聚吸收很难)

听闻这两派针锋相对,从渡江之后便始终争论不休,但自南下以来,公子许瞻并不曾屠城。

听说他的政策是,顺刃者生,逆刃者死,奔命者贡。

(出自《荀子·议兵篇》,意为对不战而退的敌兵不追捕,对抵抗的敌军不放过。顺着我们的刀锋转身逃跑的就让他活命,对着我们的刀锋进行抵抗的就把他杀死,对前来归顺的就赦免其罪)

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擒,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

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

但楚地游侠剑客甚多,前来刺杀公子许瞻的已有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