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有些惊异。
“怎么?莫非有什么不妥之处?!”
那桃儿姑娘柔声细语道。
道士微微皱眉,回道:
“且容贫道想想!”
而后,他便缓缓在院中度步起来。
木桑公三人与那桃儿姑娘只是静静瞧着,也不催促。
过了盏茶功夫。
道士经过一番搜肠刮肚,终于想起一首偏门些的诗来。
他转过身去,朗声诵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此诗一出,三个老者已然呆若木鸡。
那桃儿姑娘更是樱唇微张,一对儿杏眼灼灼盯着道人,美目里的欢喜与惊叹似乎快要满溢而出。
道士轻咳两声,心绪有些忐忑的问了句:“如何?可还说得过去么?!”
这首诗出自蓝星的先秦时期,后被孔圣收录到了诗经之中。
其诗词风格,与如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那桃儿姑娘回过神,白皙的俏脸微微低垂,有些许羞涩的低声道:“道长果真大才,小女子佩服不已!”
“哎呀,好,好诗啊。”赤节公抚掌大笑道:“此诗之格律似与千年前的文风有些许相似,虽只有短短六句,却辞藻华丽,令人深思,当真是让老朽耳目一新!”
木桑公与端木翁面面相窥一眼,继而一声长叹。
“今日幸遇纯阳道长,当为我等之幸矣。”
道士哂然一笑。
不外乎一首诗罢了。
几人这般大的反应,却是让他这个白嫖客有些难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