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岁年关, 京城纷纷扬扬下了几天的大雪,刚刚放晴,望去一片银装素裹。那些庆贺新年的大红装饰点缀其间,别有意趣。
温辞和霍玄照走在刚清理出的路面上, 既怀念又略带新奇地打量着这座城。
他俩在西南经营许久, 阔别三年回京, 发现以前从小长到大的地界竟是已经有些认不出了。
以往大雪过后,除了砖石铺就的主干道, 其他路面常常泥泞不堪, 走一趟多半都要沾衣湿鞋。如今这些地方却都有了水泥路面,只要把积雪推开扫走, 便基本不留什么痕迹, 既平整又干净,再也不至于无处下脚。
街边一些人家在清扫自家屋顶的雪盖, 没有毛皮帽子毛皮围脖的,大多也戴着织出来的毛线帽和毛线围脖。方便干活的分指毛线手套更是受欢迎。
这些人一边干活一边搭话聊天, 感慨这场雪下得可真大,早年这样的大雪肯定是要压塌不少房子的,他们邻里街坊的,自家没塌,也都要去别家帮忙救人。所幸今年倒是没听到多少出事的,只用自己扫扫自家的雪就行了。那研究院弄出来的什么混凝土、小红砖,盖房子确实比以往砌墙用的泥巴结实多了。关键价格也不贵,现在光景好,一家人攒上个一两年, 就够把自家房子修一修了。
过冬前官府还来人检查,要是房子实在太差下雪可能被压垮, 还能先向官府借钱把房子修了,利息也不算很高。
这些新修的屋子,有的同原来一般刷了漆,换了芯子外表还看不出来;有的则只顺带用水泥把墙面糊平,省钱但也还算干净平整;有的更拮据些的,干脆就把一层层交替的红砖露在外面,看着倒是也别添声色。
天气放晴,街边的一些铺子也都开了门,其中卖年货的自然最为红火。除了惯常的爆竹对联、糖果炒货、鸡鸭鱼肉,温辞看到从西南边运来的果酱也摆在铺子门口的货架上,看起来还挺受欢迎。
转过街角,路过一处不算大的市集,这里摆摊的价格显然比街上店里要亲民不少,卖的也多是些没怎么加工的农产品。
温辞听到一个卖鸡鸭的摊子上客人和摊主讨价还价,一个说价格贵了,半个月之前比现在要便宜,一个说这都到了年边了,哪能跟半个月之前比,再说这也够便宜的了,放到前头永宣年间,淡季都比现在过年时候要贵。以往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口肉,现在什么都便宜了,粮食便宜布也便宜,肉也便宜了,那过年了还不得吃点好的么。
那客人显然也觉得摊主这话没错,兴许是跟以前对比了一下,便也不那么心疼了,跟人又磨了两句,让老板抹了零头,就给钱拎了一对鸭子回家。
风雪刚过,冷意还未褪尽,来往百姓的神色却跟放晴的天一样开阔舒畅,眼角眉梢都带着红火。
前头还有些小吃摊子,除了原本常见的锅贴、麻花、糖饼,还有好几种花样的烤土豆烤玉米,卖鸡蛋糕、麻辣烫之类的也有。
显然几年过去,这些原本的新鲜食材已经变得常见,一些简单的小吃做法也被许多人摸索了出来。
一开始人们觉得美食城是祝子翎的产业,怕自己学了美食城的吃食去卖会触犯什么罪名,只有抚幼院的孩子们会毫不避讳地拿美食城的食谱在外面摆摊。直到有一天,祝云程建议一个独身给人做洒扫,但被嫌弃腿脚不好的老婆婆可以弄个小摊卖臭豆腐,老婆婆和其他人都连说不行,觉得这是偷了祝子翎的生意,结果祝云程信誓旦旦说自己听祝子翎亲口说了,他根本不介意别人也卖这些东西,还希望能有更多人把这些好吃的传播出去,发扬光大呢。
虽然这话传出去后人们只是将信将疑,但能赚钱自然就有胆大的。刚开始京城百姓看到其他人出来卖寿司、烤冷面,不仅不买账,甚至主动口诛笔伐,要替祝子翎“打假”。
不过美食城毕竟只有一家,虽然一楼价格便宜,但很多人嘴馋了想吃上一口也未必方便。因为有这个需求,做生意的人也会拿祝云程说的替自己解释,于是有一些物美价廉的摊子还是慢慢站稳了脚跟。
后来见官家果然没拿捏过什么,甚至美食城的那位林店长,亲自去一些摊子尝过后,不仅没生过气,还夸了一些摊主的手艺和创新的口味,人们便彻底放心,这些小吃摊很快就越开越多了。
百姓吃得方便,摆摊的人有了生计赚了钱,也算皆大欢喜。
当然,免不了还要再夸一番祝子翎心胸开阔,体恤百姓。
看似最受损的美食城,实际也并没有吃什么亏。本身美食城的盈利主要是靠贵宾费,而距离近的,或是一次想有体验丰富选择的人,也还是选择在美食城消费。
况且美食城还时不时会推出新品,偶尔出个章鱼烧、鸡蛋堡,持续更新各种口味的咖喱饭菜、辣条辣片、果酱蛋糕冰淇淋……
单一的街头小吃自然不可能动摇美食城的地位。
三年多没回京城,要说温辞和霍玄照有什么惦记的,也就是祝子翎鼓捣出的新吃食了。以前过不了多久就能尝到,在西南就大多只能看着信上的字犯馋。
两人闻着街边小摊上的香气有点饿了,本想买点吃的填填肚子,想起马上就能进宫,问容昭和子翎要新菜招待,最后还是一致决定忍忍,把肚子留到皇宫再多吃点。
“这几年我还觉得羌州繁华了不少,现在一看果然跟京城比还是差太多了。”温辞看着路上来来往往拿了不少年货的人微微感叹道。
霍玄照道:“以前的京城也没有这样。”
一样的人多热闹,但这还是霍玄照第一次见有这么多人大份大份地买肉、买年货回家,看穿着也只是普通百姓。
几乎人人都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好像看不到什么辛苦,只有满满的富足。
“羌州比之前繁华,也是靠的皇后的点子,和皇上找人研究出来的那些东西。他俩就在京城里,京城自然变化得比别处还更要快些。”霍玄照道。
温辞闻言赞同:“也是,平常的粮食,用上研究出来的化肥,产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又有土豆、花生这样产量特别高的新粮种,去岁西北干旱,也没闹出□□来。现在禽畜又养得多了,也是因为青贮的法子实用,肉价都一天比一天便宜,以后能时不时吃上一顿肉的人想必也会越来越多。”
“还有推广的那个新纺织机,织布比原来快得多,布价也一下子降了不少。现在百姓手里的钱能买的东西比之前确实多了不少。”
说话间迎面来了一辆没有完整车厢,只搭着个简易棚顶的马车。虽然车身简陋,然而车轮却并不简单,温辞一眼便看出这马车车轮上竟是有橡胶制成的轮胎。
橡胶树还是温辞向祝子翎提起才被发现的,在南边才种得活,现在算是西南地区的拳头产品了。因为祝子翎说这个东西有大用,大家都对其做了极大的关心和投入。
轮胎是祝子翎点名要求了的一项成果,温辞还是最先试用的人之一。
这轮胎的工艺技术还不算特别令人满意,但确实有明显的减震增速的效果,就是目前的造价还很不便宜。温辞满以为之前从西南送到京城的轮胎可能只会专供皇家,或者是像美食城的贵宾一样收割一下达官贵人的钱财,不料亲眼所见却是用在了这么一辆马车上,上面坐着的几个人还满身背篓提篮的,看着也只是最普通的小老百姓。
温辞正诧异不已,只见那马车走到一块木牌边停下了。一个人大包小包地下车了,车夫看着他掏出几文钱投进了木牌下面上锁的小盒子里,接着继续扬鞭前进。
温辞和霍玄照没好意思找人问,只能好奇地自己凑过去看了看木牌,发现上面写着“公共马车,一站一文,卯时至申时,两炷香一趟”。
温辞默默心算了一下,感觉这么一辆公共马车,得一两年才能把一对轮胎的钱赚回来。看起来似乎一两年之后就是纯赚了,但问题是这么高强度的跑法,轮胎还不知道能不能撑两年呢……
这公共马车多半还是祝子翎的主意,只不过看来并不像他以前的点子那样能吸金无数,而是赔本补贴方便百姓了。
回想起刚才车上一个胸前绑着一两岁的孩子,背上手上还有许多东西占着的妇人,温辞也不去想轮胎的成本了。
这样倒也不错。
霍玄照心生感慨:“这公共马车倒是不错,便是没有轮胎,若是能在其他地方推广开也是好事。”
“短短几年,百姓无论衣食住行,都比以前好上许多。内无灾祸,外无敌扰,百姓安居乐业,岂不是盛世之景?”
从水泥路到红砖房,从便宜了的粮油肉到降价了的布料、普及的毛线制品,温辞他们还看到了一些以前没见过的衣着样式,诸如直接包住了整个脖子、不需要再戴围脖的高领毛衣,还有用了橡胶做的松紧带,不用系长长的腰带的裙子……
虽然很多重要的东西都在降价,但容昭控制得还算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荡。虽然单价低了,但销量也会增多,大部分人还是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想要恶意拉抬价格、操纵市场的商人,被容昭派蛋糕和毛团审了几个,不光狠罚了这些商人和他们的靠山,还顺便把蛋糕“狴犴”的形象成功树立了起来。
其他本来蠢蠢欲动的人,听说这皇后养的神兽不用审,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心里打的主意,自然也就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如今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有越来越多的营生可以赚钱,有越来越好的未来可以期盼……这一切都晕染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息,让生活在里面的人怀揣着满足和希望,让这一座城、一个国都逐渐变成梦中的太平景象。
霍玄照很早就跟容昭结识,以前从来不信什么神仙、真龙的说法,到如今都忍不住有些想要信了。不然一个本来不想要的赐婚,他怎么就能遇到知道那么些好东西的祝子翎,之后出趟门又捡到神兽,还找到一棵能练功疗伤的宝树。
那株异能树的叶子容昭给自己的亲信下属都分了些,远在西南的霍玄照和温辞当然也没落下。
亲自体验过这树叶的功效后,霍玄照着实忍不住要怀疑容昭的身份了。在看过那本经典的《渡情劫》之后,他十分怀疑里面的内容可能都是真的,容昭一定是前世为了保护祝子翎失去修为落入凡间,才会有祝子翎这样的神仙人物主动跟过来,尽心尽力地帮他。
不过为免被取笑,这话霍玄照连温辞也没说过。
两人穿过半个京城,越发被路上各种食物的香气激得腹中空空,迫不及待地进了皇宫。
暂且还没到饭点,不过有祝子翎的地方,容昭自然不会让它缺吃的。很快婢女就给每人端上了一盘茄汁牛肉意面,还有一块提拉米苏,再搭配装在剔透玻璃杯里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