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女入胡 西夏毅宗皇后梁氏(附小梁氏)(2 / 2)

权力巅峰的女人 蒋胜男 6243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但是好事多磨,在秉常暗中派李清潜入宋朝议和的时候,李清半道上被人抓了。

抓他的是谁,自然是梁太后所派的人。梁太后得知此事顿时大怒,这个儿子不但想算计老妈还想出卖国家利益,留不得了。

梁太后发动政变,将秉常囚禁到离宫五里左右的兴州木砦。梁乙埋、罔萌讹等带领兵马,斩断河梁,使秉常不能与外界通消息。

几百年以后,慈禧太后也对光绪玩了这一手,将他囚禁在瀛台,也是斩断桥梁,断绝消息,看来大家的手法比较相似啊!

但秉常不是光绪,拥护他的人不比拥护梁太后的少,而且梁太后决策性错误给大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大家心里还没处找补呢,这样一来,就借着拥护秉常的名义,哗啦啦全国各大豪酋拥兵自重,和梁太后大开战。

一时间,西夏国内打得跟西瓜似的,稀巴烂啊!

皇帝被囚,保泰军统军禹藏花麻请求宋朝出兵讨伐梁氏,当时宋神宗在位,得知夏国政变,以为大好时机来了,于是召集兵马三十万,分兵五路进攻西夏。

刚开始打得很顺,西夏内乱,自己打自己还来不及呢,根本没想到外敌包抄上来了。宋军连着收复了各州府,各州守将都降了,兵马一口气打到灵州城,将灵州城团团包围住。

本来,大功就要告成了,可是——天底下永远有这种叫“可是”的时候,令人叹息!

宋神宗打西夏的决心是很够,一张口就是“不惜爵赏”,无限量金钱供应,只要把仗打好。可是你看他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哦,全线主帅李宪是太监,河东兵主帅王中正,也是太监,另一路主帅高遵裕,好歹不是太监了,却是皇亲国戚,太后的娘家人。

这就跟弄个事关企业命运的并购案一样,不惜血本,一定要达成目的,可主持整个计划的是你老娘舅外加两个家务助理,而非专业经理人才,人家一定先送你到精神病院看看再说。怪不得叫神宗,这事上办得是有点神经啊!

整个五路军主帅,只有种谔是原来一直和西夏作战的老兵,可就种谔一个人不顶事啊。灵州城早已经被团团围住,老娘舅高遵裕大人却迟迟不到,命令倒是到了,让先头部队不要攻城,得等领导到了才能够开工,让领导来挖第一锹土,这样显得领导有面子啊!

得,没等到慢吞吞的高领导走到灵州城下,灵州城里打成一团的西夏两派醒了过来。

人生最大的权利是生存权啊,宋军这一打,倒成全了梁太后。本来大家都不服她了,现在大难当前,大家只得团结一致,枪口对外。不对外不行啊,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

国内一旦有危机发生的时候,平时在外交上态度强硬的人都会大受欢迎,大家急需有个人站出来拍着胸膛说:“大伙儿不要怕,我们绝对不能示弱,跟着我一起冲啊!”这时候人心惶惶之余,就不假思索地跟着这位奔去了。至于这位把大伙儿领上光明前途还是悬崖绝壁,就不得而知了。

而这个时候,梁太后站了出来,接管了全部权力,并下旨全城开诸葛亮会,献计献策。不得不说,梁太后跟其他皇族贵戚比起来,脑筋总是比别人活泛一点,性格也比别人更强悍一点,光是这两点,就足以PK掉绝大多数的对手了。

梁太后的智囊会议取得了成效,一个老将献计说,不须拒战,只要坚壁清野,纵敌深入,派轻兵抄敌军的后路,断绝粮运,宋军无食,不战自困。这老将一定是跟元昊打过仗的,元昊当年就老用这一招,西夏荒漠居多,他仗着地理熟、马跑得快,哪里都能够混上一顿吃的,但是宋军不熟地理,跑得不及他快,粮食供应不上,数次来攻,都这样败撤了。

当然,这是中期规划,目前最要紧的是如何解围城之困啊。结果又有人献计,关云长不是水淹七军吗,咱们来个黄河水,滚滚浪啊!

这个时候,那位总也不到的高遵裕终于赶到了,神气十足地下令开战,好像城里头关的都是一群猪,只等他老人家一声令下开宰。只是他错了,城里头是一群狼,一群饿狼。

当夜,黄河七级渠被扒开,宋军猝不及防之下,大部分被大水冲走,紧接着,粮草断绝,西夏兵乘机攻打,死伤惨重,溃不成军。

而另外的几路军队,也遭遇迷路、粮草供应不上等情况。宋神宗的兵分五路歼灭西夏的计划,终于宣告破灭。

这次大兴兵戈的结果,只是成全梁太后又一次牢牢地掌握了权力而已。而这一次的战争胜利,更让梁太后在西夏取得了令秉常此生再无法撼动的威望。

自然,宋军吃了这么一次亏,到嘴的肥肉没了,岂能甘心。宋神宗耿耿于怀,再度对西夏发动攻击,这次他没有直接一路杀过去,而是采取步步蚕食的方法,也就是“出寨进筑”这种手段。之前宋朝对西夏的征伐一直失利,就是因为地形不熟,劳师远征,容易陷入埋伏,救援不及。而这种以大兵团作战,一步步建立战争堡垒的手段,会让西夏的地理优势一步步失去,而逆转形势。

讲到对西夏的作战,真的要提一提种氏军,这个家族历代在与西夏的作战中成绩卓越,从最早的种世衡到种放兄弟再到种师道,代代都有大功。没藏太后的前夫野利遇乞,就是死于种世衡的离间计。而种谔则提出经营横山的建议,也就是从银州筑城开始,然后一步步在已经占领的西夏领土筑城,就能使“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其势居高,俯视兴、灵,可以直覆巢穴”。

所以从宋哲宗开始,在西夏沿边步步推进,一口气修了五十多个城砦,令得西夏方面的机动性步步丧失。宋神宗二度出手,这次不派老娘舅了,又派了一个看上去很厉害的给事中徐禧领兵。只可惜这位嘴巴和文才都很厉害的徐禧,却又是个嘴炮,他想玩把大的,决定直接在夏、银、宥三州界修建一座大城,叫永乐城。这个地方“三面皆绝崖而无水泉”,种谔当场反对,但反对无效。

当然永乐城地势险要,如果修成,对西夏那是灭国之祸,所以西夏的疯狂可想而知。梁太后发兵三十万,倾国而来,徐禧完全无备,以七万人应战还举止失措,最终永乐城完蛋,宋军遭受元昊之后前所未有的损失。宋神宗两番大败,不再西征。

然而,宋军也不是吃素的,宋军连番入境大战,虽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却也使得西夏丧土失地。更因为和宋断绝了关系,以前元昊、谅祚在时所得到的“岁赐”,以及两国互市交易,被全面停止。搁现代来说,这就叫做“经济制裁”。

对于西夏来说,倒是不怕打仗,西北人剽悍,打几场战死几个人根本不怕,但是经济制裁就受不了。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再加上连年战争,将国库都耗干了,又没有捞到任何便宜,反而亏大了。梁太后虽然掌握了权力,但是对于民怨沸腾也是不能不去想办法摆平的。因此,梁太后频频和宋人接触,要求复交,宋对梁太后极度厌恶,表示除非皇帝秉常复位,否则不予和谈。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西夏既然全面控制在梁太后手中,以谁的名义发表公告,其实都是出于梁太后的操纵。梁太后也是个手段灵活的人,于是在宋军撤后,又拖了一年多,梁太后就放出儿子秉常,宣告皇帝复位,自己已经退居后宫,再以秉常的名义,重新向宋请和,称臣纳贡,要求解除经济制裁,要求返还被占国土。在无数外交手段以后,互市交易恢复了,但被占国土没有退回。但是,这场国内危机却让梁太后化解了。

虽然秉常名义上复位了,可是仍然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一切事情,仍由梁太后和梁乙埋一手遮天,发号施令。连他的皇后,也是梁乙埋硬把女儿塞进来的,将秉常的后宫之路也堵死了。

秉常的傀儡生涯,在极度忧愤和忍耐中煎熬着,但他没有失去希望,他想自己还年富力强,总比老太后要活得长。而西夏国内,支持他的力量,也始终没有全面退却,阳谋阴谋,此起彼伏。此后一连串的死亡讯息,让人感觉绝非正常。

1085年2月,国相梁乙埋死,梁太后令其子梁乙逋继为国相。同年十月,梁太后死去,结束了她长达十八年的干政生涯,谥号为“恭一章宪皇后”。次年七月,惠宗秉常亦死去。

如果说梁乙埋的去世可能是寿终正寝,那么紧接着梁太后的死和惠宗的死,则更让人猜疑这背后的权力争斗之激烈了,联想到后面惠宗皇后小梁氏的死,则更容易理解这其中的非正常死亡了。

梁太后虽然死去了,然而西夏梁氏的故事,却没有就此结束,人们在谈起梁太后的时候,通常还会提到她的侄女,惠宗秉常的皇后,小梁太后。

那是梁太后的一个复制品,不但继承了她的权力和野心,也继承了她的无情和疯狂。

所以,我们也把小梁太后的故事,附在这个故事后面,继续叙述梁氏家族的覆灭。

在惠宗秉常死去以后,他的儿子,三岁的乾顺继位为皇帝,自然一切事务,还是操纵在太后小梁氏和其兄梁乙逋的手中。

如果说梁太后和哥哥梁乙埋是操纵权力的好搭档的话,则下一任梁氏的组合,国相梁乙逋和其妹小梁太后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显得无法兼容。

梁乙逋估计自幼就视为家族继承人,他自以为已经继承老爹的政治遗产,又手握兵权,老太后又不在了,所以自然不必把未经世事的妹妹放在眼中。

但是小梁太后估计也是以姑母为榜样,也是不肯吃素的。而且,就秉常之死来说,估计是梁乙逋下手的可能性很大,这也加深了这一重矛盾。

于是为了争权,梁乙逋接二连三擅自发动对宋的战争。其实从元昊开始,对宋发动的战争都是一种骚扰战和讹诈战,即是在边境打打草谷,抢劫财物,占领几个城寨,然后借此向宋索取更多的财物来换取。宋朝不是没有想过一举平定这个边患,但是西夏人借着马快地险和宋军打游击战,实是难以消灭。对于宋来说,衡量一下用来防卫边境的军费及边民损失和付出的“岁赐”之间的成本划算与否,就可能得出结论。所谓的战争,只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用经济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开始打仗的。能够用钱解决的麻烦,都不算是真正的麻烦。

不管梁太后当年,或者是梁乙逋现在,之所以这么积极地发动战争,也不过是想在谈判桌上多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

从1086年到1092年在小皇帝乾顺刚继位的六年内,梁乙逋以小皇帝的名义点集全国兵马,几乎年年都对宋朝边境发动骚扰抢劫战,而且颇有斩获。见哥哥的权力越来越大,小梁太后坐不住了,于是在梁乙逋一次战败之后,趁机抢过指挥权,在1092年7月点集全国兵马,亲自披甲上阵,率领十万大军,进入环州等诸州。

不过显然,梁太后在这次的疯狂赌注中没有赢,反而中了宋军的埋伏,夏军大败,梁太后本人也险被宋军活捉,这件事上,是否有梁乙逋从中扯后腿,也未可知。但小梁太后大败之余,却不得不把军事指挥权又交还梁乙逋的手中。但是小梁太后既有野心,又有狠心,岂肯甘心让人,这一次的被迫交权,更令她起了杀心。

两年以后,小梁太后勾结党项大族长嵬名氏、仁多氏等人,出其不意发动政变,将梁乙逋逮捕杀死,为了斩草除根,更将梁乙逋全家,即自己的娘家人全部杀死。

我们不禁叹息,权力是一种何等可怕的魔力,为了权力,梁太后可以杀夫、囚子,小梁太后可以杀兄,灭族,甚至六亲斩绝。戴上权力这只魔戒的同时,人也成为权力的奴隶,从此情断爱绝,一生疯狂,至死方休。

小梁太后虽然得了权力,却同样要面临哥哥留下的权力烂摊子。整个西夏已在两代梁氏兄妹挑起的战争下,丧地失权,百物凋零,民不聊生。宋朝已非元昊时代的宋朝,西夏与宋的战争每打一次失利一次。而宋对于西夏的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弃汉兴蕃等行为极为厌恶,根本不信任他们有议和诚意,所谓的“岁赐”、“互市”等经济调和手段对西夏既然起不到收买作用,也就改为停止一切交易的经济制裁手段了。

当一个国家经济政治面临危机的时候,也正是百姓对国家严重缺乏信心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听到当权者发出强势的声音,叫嚣着对外扩张的人往往更容易讨好百姓,小梁太后和西夏的百姓也是如此。西夏和宋朝的连年战争,已经进入恶性循环,本来企图通过战争得到巨大政治利益,不料讨不着便宜反而节节失利,越是失利她越不能罢手,仿佛犹如一个赌徒一样,在赌桌上一直将自己的赌注不停地押上,输得越多,越不甘心放弃,直到输光为止。

赌局对赌徒最大的吸引力,不是让她一直输,而是让她一直有赢有输。

小梁太后自梁乙逋死后,与宋数次战争,经常是几次小赢一大输,眼看儿子乾顺已经到了十五岁,即将可以亲政了,小梁太后孤注一掷,欲打一场大战得到永久军事控制权,于是悍然点集全西夏兵马四十万,几乎将西夏境内所有的男丁全部拉上战场,亲自领兵攻打宋军新建的要害城池平夏城。

小梁太后亲率大军四十万,声势浩大,连营百里,采用新式战车,围城十三日日夜无休地攻打。本以为此次可以一举成功,不料一夜西北大风狂起,吹折战车,宋军趁机攻打,小梁太后惨败而归。

小梁太后败退回国,这一次西夏百姓为追随他们王国统治者的疯狂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四十万兵马折损大败,西夏境内家家俱有阵亡人,户户但听哭丧声。

小梁太后无以向国人交待,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为了推卸责任,就以辽国不肯发兵相助作为战败的借口。

小梁太后企图将自己推得干净,却惹怒了辽国。辽国这时候的皇帝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看过《天龙八部》的人会知道,就是小说中乔峰结交大哥的那一位。耶律洪基固然没有小说中这么英明强干,但是刚愎自用却肯定更有过之。大小梁太后数次攻宋,都向辽国请求派兵援助。辽国一向对西夏以老大哥自居,唆使着西夏攻宋,自己再助一臂之力,以便自己和宋朝在谈判桌上有更多讨价还价的余地。但只要价钱满意,也是随时可以出卖掉西夏利益,来讨好宋朝让自己获利的。

但是很显然,耶律洪基这次对小梁太后很不满意,小梁太后不听招呼,乱说乱叫,擅自行动。啃骨头了叫辽国帮忙,吃肉了把老大哥撇一边了。明知道此时辽不想和宋开战,自己擅自把事态扩大,造成既成事实,事情不可收拾了,逼着老大哥出手卷入战争,你老大哥还能真看着小弟被对手吞了,将来少一个与宋抗衡和讨价还价的筹码吗?

但是这次小梁太后玩大了,不但乱扣黑锅,而且很可能影响辽国将来在西夏的名声和影响,看着小梁太后在国内民怨沸腾,对于大国来说,一个不听招呼的属国首脑,如果连自己内部的政治资本都已经丧尽,自然再也没有留下去的必要了。

耶律洪基一合计,得,我再找个能沟通的合作者吧,这位已经烧坏脑子了。正好,小皇帝乾顺已经到了亲政年龄了,可是老太后把持朝纲,权力根本没可能到得了他的手中。

虽然说乾顺和小梁太后是母子,但是乾顺和他身边的臣属眼看着先皇被囚禁而终,两代梁氏操持西夏多年,早就怀恨在心。耶律洪基派人假装签订和约,和乾顺暗中一接上头,双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于是乎,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小梁太后的宫中忽然出现了不速之客。

一辈子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小梁太后万万没有想到,她这狂妄彪悍的一生,会以亲儿子和盟友共酿的一杯毒酒作了终结。

权力是什么,两代梁氏太后为它而疯狂,为它而毁灭。

善泳者,必溺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