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一朝,都是充斥着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各方面的斗争,而这斗争最核心的就是钱,没有钱,你什么都干不了,这和现在的齐朝,就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齐朝的境况,要比明朝的还要麻烦。
最起码,明朝还有一大批开国功臣的后代组成的勋戚集团和文官集团在作斗争,有个平衡的力量,如果要不是土木堡之变导致勋戚集团遭受重创,文官集团说不定还真掀不起大风浪。
但是现在的齐朝,没有庞大的勋戚集团可以依靠,而能依靠的,就只有军队,但是如果,齐朝发生一次诸如土木堡之变的事情,导致军队损失惨重,那下场可以说是比明朝更惨,到时候恐怕就连重新建立的机会都没有。
郭宗宜之前也对此有所警觉,所以就在前几年,趁着机会,大肆的分封了一些爵位,不过都不是世袭爵位,所以还是有很多人不满。
而这次的事情,就是一个导火索,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动乱,而原本的试探,就有可能变成大量的攻击。
想到这里,郭宗宜也是出了一身冷汗。
不过要说他现在一点办法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个办法是需要时间的,起效会很慢,所以他现在就寄希望自己能活的时间长,长到他能将这个计划执行下去,如果自己死的早了,到时候还没有实行下去,那就真的危险了。
他有那个自信,只要自己还活着,就能压下去一切反对的声音,任何人都不敢有其他动作,这是他这么多年打江山的自信,这是他对自己军队的自信。
而这个计划,就是全民教育,利用庞大的百姓的觉醒,以及百姓心中的不甘,以及放开让百姓能往上爬的通道,来用滚滚民意来压制文官武将这些官僚集团,只要更换的足够快,让他们无法形成家族式的官员垄断,或者是形成明朝后期的东林党那种庞然大物,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而另外一个计划,就是工人阶级,以及农民阶级,这两个人口最多的阶级,别看他们现在只是底层的民众,但是如果这些底层民众能支持皇室,不受他们的蛊惑,他们就成不了事。
关于这一点,郭宗宜印象最深的一个事情,就是在明末的时候,士子可以顶着孔子的牌位抗税,抗捐,百姓很拥护,但是自从清朝发布了《贰臣传》以后,百姓对于那些士子就没有丝毫好感了,他们再也无法鼓动百姓了。
而要实现这些,都是需要教育,所以郭宗宜才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