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6(1 / 2)

🎁美女直播

论去何地旅行,就如同进入共同的祖国。我呼吁所有的河流供所有人航行,海洋公有,庞大的常备军一律缩编成各国君主的近卫军。回到法国,回到伟大、强盛、瑰丽、和平、光荣的祖国,我要宣布,她的国界永远不变;未来一切战争,是防御性的;任何扩张都是与民族利益背道而驰的;我要会同我的儿子掌管帝国政治,我的独裁要结束了,他的宪政就要开始……”

“巴黎将要成为世界的首都,法国人要成为万国人民仰慕的对象!”

“到那时候,我将利用我闲暇与晚年,在皇后陪伴下,在我儿子受皇家教育期间,像一对真正的农村夫妇一样,驾着自己的马车,畅游帝国各个角落,接受诉状,平反冤狱,在各地传播知识,施舍恩惠。”

当然,这一段写于圣赫勒拿的自述,可能和所有政治人物的自传和日记一样,带有为自己辩护的私货。

不过这不妨碍后世人从中看出拿破仑在史实上与当前世界的理想(或者说野心)。

首先,拿破仑希望建立一个泛欧罗巴的邦联,整合并统一欧洲。

而在这个过程中,法国需要起到一个主导和核心的作用。

其实这样的思想在亨利四世时代就已经提出,后世的戴高乐也是秉持着通过融入欧洲来让法国伟大的思想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可以说并不是一个纯粹天马行空的幻想。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者中同时盛行着法兰西民族优越论和国际主义两种倾向。

一方面,革命者在民族主义的热情下希望追求法兰西民族在全欧洲的优势地位,同时,革命思想又需要承认各国人民的自由权利。

两种倾向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就是,法兰西需要通过把德意志人、意大利人、波兰人从专制君主和外国入侵者手中解救出来,带领各民族获得解放,最终建立各民族之间的联邦并实现法兰西的伟大。

拿破仑对欧洲体系的设想,其实就是基于这种愿景,他整合意大利和莱茵,解放波兰,不得不说是带有这样的目的的。

不能因为说拿破仑没有统一意大利,或者给自己的亲戚在莱茵搞了个王冠,就否定他整合欧洲,解放一些民族的功绩。

当然,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追求法国优势的沙文主义和支持各民族解放的普世价值内在有着根深蒂固的矛盾,而当两者冲突时,拿破仑站在了沙文主义的一边,最后也会被其它诸民族在“民族之战”中击垮。

史实上的半个世纪以后,拿破仑三世在模范他的伯父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最终也因此败在了团结起来的德意志人手中。

其次,拿破仑的底色仍然是个革命者,并且至少在原则上是认同宪政民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