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完欧陆各国之后那是一定不会太好。
没被中法两国同时在海上进攻联手拆的四分五裂,都已经算是对面足够仁慈的了。
既然横竖都要挨打,倒不如在当下这个时候主动加入神圣同盟之中,先和俄奥一同把法国摁死才是正道。
尽管以对方这已经是欧陆二流国家的实力来看,对方也参加神圣同盟联军后所能够起到的助力效果,怕是也不会太高。
但正所谓蚊子腿再小也都算是一块肉。
奥斯曼帝国就算整体军备水平和带清一样废拉不堪,这个体量既然摆在这里,就说明了对方国内能够拉出的兵力数字必然不少。
这倒也刚好在弥补上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了防止重要城市莫斯科被人偷掉,进而不惜调派部分主力大军回国保卫防守中亚路线的同时,及时弥补上了西德前线的沙皇兵力空缺。
可想而知,在奥斯曼,奥地利,俄罗斯这三大帝国同时握手言和齐心对战法国联军的这一情况下,前线法军所将要受到的压迫力又将在这一刻加重了几分……
哪怕是有了中华共和国那边派来的两万人志愿师作为援助,而且还随同携带了新式装备过来,可在奥斯曼现任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也算是拿出了大部分家底的额外派来十万大军加入之下,兵力优势的天秤无疑又在这一刻倾斜向了神圣同盟那一边。
在马克沁机枪还尚未出现,并且武器再先进也难以维持从亚洲一直延续到欧洲战场这条漫长补给线的状况下,转轮机枪的威力就算再怎么大,也总有子弹打光后续难以补给的那一天到来。
这也就使得很快就收到了这个最新消息的那位波拿巴将军,原本想要尝试依靠中国先遣志愿师部队,撕开前线包围网后展开一场闪电突破战的原定战术,只能暂时宣告破产,而是得转为想出一条更加稳妥的计划出来才行……
而对于这位波拿巴将军心中的困扰,这会儿已经常驻法国就是为了专门微操对方行动,好防止对方干出诸如共和国形势一片大好,却突然想当皇帝这类蠢事行动的方柏,则是对此感到情绪相对稳定。
反正有自己带着系统保底,法国输不了的。
对面那个相比史实堪称超级加强版的神圣同盟,如果真的强到不讲道理,超出了拿破仑这位欧洲军事战神的预料,他就亲自动用系统的权力,操控起那些绝对能够听从自己命令的各国军队,仗着开系统天眼的优势,把他们轮流包饺子的陆续吃个一干二净。
虽然这么干无疑会立刻将这场宏大战役,变成效率极高的简单模式,可本着使唤人又累不着自己的看戏心态,这位乐子人玩家在当下就终究还是想看看这位欧洲军神,在面临这场又一次在法军稍占下风的战斗里,又会展现出一场怎样远超史实表现的军事神话出来…………
第二百七十章 欧陆解放战争(上)
1808年5月2日。
在这个史实上的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七世被迫退位,好成就那位野心十足的拿破仑一世皇帝攻占西班牙,为自己家族成员换来一顶王冠,但却遭到了马德里人民当场起义反抗王政的当天————当前这个时空之中的拿破仑第一执政,却在这一天(被迫)抛弃了以权谋私的一切想法,开始率领起了十一国共和联军正式向着神圣同盟这一君主大联合阵容,发起了解放欧陆战争的正式总攻命令!
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国民士气,同时也是为了让全体法国民众相信自己那番‘解放全欧陆后就重新恢复政治结社与新闻自由化’的许诺,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画饼。
原本定位成《出征曲》的国歌,当下也被对方重新改回了国民公会和督政府时代标配的《马赛曲》。
关于这首法国传奇国歌的评价存在很多,但米歇尔伏维尔在《记忆之场》里关于《马赛曲》的章节中,所给出的评价却是最准确的:“他是最早的现代国歌之一,与绝对主义时代君主制欧洲的那些歌曲不同,他是一种民族意识的自觉表达。”
而马赛曲也因此具有两张面孔:革命的马赛曲、民族的马赛曲。
马赛曲诞生于1792年的春天,那是大革命迈向激进的关键时刻,4月20日布里索向神圣罗马帝国宣战,4月25日,工兵上尉鲁热德利尔写下了《莱茵军团战歌》,几周之内,它便传遍了法国。它在第一段歌词写着“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献血的旗”,第六段歌词则是“敌人的脏血,将灌溉我们的田地”,因此马赛曲不同于其他革命象征物,如果说三色旗、贞德背后的政治意味是被后世发明的,那么马赛曲的双重性从一开始就被蕴含在其中。
马赛曲并不是最早的一批革命歌曲,《萨伊拉》在联盟节盛典中广为流畅,而《卡马尼奥拉》则在之后被称为“无套裤汉之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