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自己的一事,浮现出了极度高昂的振奋情绪,以及针对本国征兵搜集这一备战行为的积极破坏。
或许诸如王室公爵之类的大贵族,一定会是这场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敌人。
但在从方柏那边收获到了来自后世经验的分化战术,并且向这些欧陆君主国与全体国民,放出了自己此番战争的目的只为将法典与宪政模式推广到全欧陆各国,只要主动愿意推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度就不再是法国的敌人,唯有死硬到底者才会被法军进攻的这一消息后……至少那些参战国里对于此番战争要帮助哪一方的这点,感到有所犹豫的部分自由派中小贵族,都因此从原先的敌意状态减弱到了中立程度。
在已经有了英国与西班牙这两个确实证明了对方所言非虚的范例这一情况下,会对那位波拿巴将军因此产生一些虚无缥缈的希望这种事情,在当下倒也并不算奇怪。
尽管比起对方自称的革命者身份,他的行为处事风格,不论怎么看都更像是一位掠夺者就是了。
所谓的波拿巴党人与其说是政治团体,倒不如说是依靠军事行动获取利益的军头联合。
当然,对于这年头最普通的法国民众和士兵而言,由拿破仑所主导的时代的确是梦幻的。
不论是史实上那个最终失败的残缺版,还是当今这个更加美好的胜利版,都同样如此。
统治集团靠着军事胜利掠夺的财富收买底层士兵,只要跟随着近乎百战百胜的统帅就能成就小康之家,与史实上那种后拿破仑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对比————这种‘多劳多得’,‘一份战功一份收获’的【欧洲高配版二十等军功爵制(没有带秦时期的条件那么严苛和套路深,你只要有战功就真能不限资历不限出身的升官发财)】体系,就像童话一样梦幻。
于是即使到了后世的1848年,当人们看到投票栏中的波拿巴后,他们依旧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他。
至少在那位波拿巴将军的眼中,士兵不是‘帝国主义扩张的工具(至少他不会这样表现)’。
对方从厄尔巴岛回归时,面对前来拦截的第五军团,这位皇帝也能大差不差地说出每个前排士兵的名字。
这对于现实而冰冷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言,这种大革命时代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拿皇本身确实存在着的个人魅力,就像寒冬时分的小女孩手中火柴那股微弱火焰一般缥缈而又温暖。
然而后世的拿三终究不是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