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军队就更是如此。
但在中国过往几千年的历史上,或许也是绝对找不出比当下的国民革命军,还要吃的更好的日常伙食。
这一切自然都得归功于中华共和国国内已经有了初步应用的工业流水线生产,以及来自澳洲北美牧场那边的充分肉食与粮食供应。
总的来说,当前这国民革命军的士兵战地口粮分为三种——即为备用口粮,日常口粮和紧急口粮。
备用口粮是在连队的厨房无法提供热食的情况下由士兵自行食用。
备用口粮的包含如下食品:
罐头肉-450克(最常见的是北美风干腌牛肉,与后世俄罗斯流行的腌肥猪肉)
罐头压缩饼干-2罐,每罐220克
糖-68克
简易茶包-50克
盐-4.5克
这样的食谱看上去很单薄,但是一共能为士兵提供3300卡路里的热量。
日常口粮是连队厨房在战事并不紧急的状态下,所准备的标准化热食。
这些口粮是按照“25:1”的标准准备的,也就是说够25人吃一天的量。
这些食物被放置在一个巨大的镀锌容器里,然后再被密封在一个袋子里。
如此谨慎的原因自然是为了防腐,考虑到士兵们初次登陆的孟加拉地区那种潮湿多雨容易长霉的气候环境,这些包装一旦打开就不太可能重新放回去再慢慢吃了。
主要组成物品都是罐头食品(炖牛肉、腌牛肉,腌肥猪肉,盐水蛋罐头,番茄罐头,豆子罐头,橘子罐头,桃子罐头,和各种各样的鱼罐头);盐、糖、茶叶、香烟和烈酒。
食品在使用前加热是最好的,不过在战争的恶劣条件下也都可以吃冷食。
根据在开打之前曾经试吃过这些罐头食品的士兵们反馈来看,直接食用的口味大多也还可以接受。